摘 要:水墨畫作為我國的傳統繪畫,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特點和藝術表現形式。兒童學習水墨畫,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認知能力,對于他們了解我國傳統繪畫的精髓,感受水墨意趣,,激發創造想象力,弘揚和發展民族文化有著重大的意義。筆者將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與新課改下的教學方法有機融合,引導孩子用他們獨特的視角去解讀水墨畫,表達他們熟悉的世界。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快樂教學法、寫生教學法、參觀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讓兒童感知水墨大世界的神奇魅力。
關鍵詞:兒童水墨;教學方法;創新
目前,隨著《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水墨畫教學在中小學也逐步開展和豐富起來,教學資源日漸豐富。但傳統的以臨摹為主的教學模式仍是現代水墨教學的主要教學途徑。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不僅限制了兒童的創造思維,還慢慢地讓孩子們失去了水墨學習的興趣,在當代兒童水墨教學過程中,對于如何把傳統的水墨教學與兒童心理特征完美切合仍缺乏深入的探索與研究。筆者對兒童水墨畫教學方法有長期探索與實踐,力求把水墨作為表達的媒介,引導兒童通過觀察、聯想、體驗、創造等一系列活動,讓兒童自己去發現探索美、表現美、創造美,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享受自主探索的喜悅與樂趣。
一、教學方法應遵循少兒繪畫發展的心理規律
兒童水墨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因此,教學必須與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相聯系,不同的研究學者對兒童繪畫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劃分。不過,大體上按年齡階段可分為:涂鴉期(1.5-3歲,無意識到有控制的涂畫)、象征期(3-5歲,畫簡單的形象,色彩的隨意性)、意象前期(5-7歲,形象概念化且有聯系,使用主觀色彩)、意象后期(7-9歲,造型較完整,記憶、想象、創造力強,色彩強烈)、萌生寫實期(9—11歲,造型逐漸成熟并轉向現實,追求客觀色彩)、推理寫實期(11-13歲,追求寫實,能用形象、色彩表達感情)、仿成人寫實期(13-15歲,造型具有寫實性,對美術興趣出現分化)??梢姴煌瑫r期少兒的認知特點、繪畫發展規律也呈現出很大的差異,而兒童水墨畫教學作為少兒繪畫類的一大分支,也應從少兒生理、心理的發展特點著手,不同年齡階段探,不同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的參與度與認同感。
二、對兒童水墨畫教學方法的探索
教師如何通過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兒童的積極性,完善兒童水墨畫教學呢?筆者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覺得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快樂教學法與游戲教學法相結合
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而兒童更是喜歡有趣、游戲互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該巧妙地利用這一特征,在兒童水墨畫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多設置講故事、游戲互動等有趣活動,引導兒童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在游戲互動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水墨課程的實踐。并感受到水墨課堂的親切、輕松和愉快。如水墨課題—《章魚來啦》(6-8歲),老師播放章魚在海底的活動視頻,了解章魚形態特征、生活習性、生活環境,隨后帶領孩子在視頻的感染下一起模仿有著8條可收縮的腕的章魚在海底的生活。營造出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當然,在水墨畫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表現出章魚身上特殊的斑紋,我們在掌握水墨規律的前提下,還用到洗潔精這一媒介,新的媒介與技法創造出不同的水墨肌理,孩子們躍躍欲試,很快便融入到探索水墨的樂趣中??鞓方虒W法與游戲教學法結合起來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們可以充分地展現自我的個性特征,在玩中學習與探索,保護了水墨畫作品原創力。
2.寫生教學方法。
大自然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寫生是兒童探索美、發現美的重要途徑。寫生教學法能夠培養孩子們對客觀世界認識了解、觀察探索。調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通過繪畫訓練能使少兒學會關注身邊的美,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他們的水墨作品才會更加鮮活、更加動人,在水墨畫寫生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靜物、人物、風景等多方面取材。如水墨課題—《干花的生命》(8-10歲)這是一堂名為《干花的生命》的瓶花靜物寫生課。老師引導孩子通過對花瓶中干花的觀察、觸摸、分析,結合西方花卉靜物的色彩、構圖。集體討論畫面的創意構成并尋找合適的水墨語言對作品進行創作。通過老師的深入講解、孩子們的探索討論實踐一幅幅帶有獨特個性的作品呈現在眼前,既帶有傳統筆墨的層次,又有現代水墨的裝飾感。當然在整個水墨畫寫生的教學過程體系中教師要遵循由簡單復雜,由容易到困難,由靜態到動態的原則,了解并尊重兒童的觀察視角、審美感受,不能一味的用成人的繪畫模式來對少兒的繪畫加以批評與指責。
3.參觀教學法。
組織帶領學生到美術館、博物館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罢嬲乃囆g教育是啟蒙、探索;是平等對話、自由交流;是在觀察、認知、審美、質疑和直率的表達中,培育人的“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是向學生提供各種各樣可供選擇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培養開放寬容的心態,對多元化的尊重和欣賞,”而參觀教學法便是幫助孩子們開拓眼界、交流討論、提高鑒賞水平與能力的重要方法。當然參觀教學法與寫生教學法可以結合使用,孩子們在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的同時,通過對大師作品的欣賞討論,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從創意性臨摹,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畫作。如水墨課題—《長沙窯意筆畫》(10-12歲),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古長沙窯址,了解到古長沙窯瓷器的制作流程,在老師的生動講解下更深刻的了解到古長沙窯瓷上意筆畫獨特的題材美、構圖美、筆墨美、色彩美、造型美。通過實地考察,并結合課前網上資料的整理與取舍,孩子們實地對古長沙窯意筆畫進行了再創作,整個課程不僅使孩子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認識,還培養孩子們獨立判斷和創作的能力。
4.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正是針對兒童的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以“美”為突破口、以“思”為核心、以“情”為紐帶,以“兒童活動”為途徑,以“周圍世界”為源泉,讓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審美的樂趣、認識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自我需求的活動?!比缢n題—《我們城市的古建筑》,課堂通過兒童對自己所居住城市的了解考察、在身邊古建筑中發現美、表現美。表達了自己對所在城市的熱愛之情。靈活多變的水墨語言與圓形扇面的結合使得筆下的古建筑更加充滿韻味。
5.多媒體教學法。
兒童水墨課程中多媒體教學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還增強教學效果。如教學過程中PPT課件的展示形式,不僅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兒童水墨課程的教學內容,還通過文字、圖片、圖表、聲音等的有機融合營造了濃厚的水墨畫的學習情境,拉近了兒童與水墨畫之間的距離。而網絡中共享的名師水墨教學視頻、名家作品與訪談使孩子們更直觀的了解到水墨畫的創作全過程,名家水墨畫創作視頻演示再結合教師系統講解的方法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入地學習探索水墨畫,更有利于孩子們開展個性化的創作。
為了更好的傳承和創新中國的傳統水墨畫,培養孩子們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和傳承意識,還需要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改進與完善,為現代兒童水墨畫教學的開拓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年6版
[3]王大根.美術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4]馮國勤.少兒中國畫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探索.中國美術教育[J],1996年第2期
[5]楊景芝.兒童繪畫與教育.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M],2004
作者簡介
梁先慧(1991—),女,湖南常德,湖南師范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畫研究與創作。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