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素蘭
摘 要:2016 年12 月16日經教育部第49次部長辦公會議修訂通過了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以下簡稱新《規定》),自2017 年9 月1日起施行。新《規定》對高校的學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本文就此,從學籍管理工作的功能出發,探討改革創新學籍管理工作的幾個關鍵要素。
關鍵詞:學籍管理;改革創新
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新生規模將近1000萬,2018年預計畢業生超900萬,生源結構和質量不斷發生變化,高校的辦學資源、教育教學管理以及畢業生就業等方面不斷出現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高校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高校學籍管理主要包括學籍的取得和注冊管理、課程考核和學業成績管理、紀律與考勤、學籍異動管理和學歷證書管理等[1]。學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2016年12月教育部頒布新《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以下簡稱新《規定》)對高校學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命題,改革創新學籍管理模式,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是廣大學籍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依法進行學籍管理
教育部自1950年制定有關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問題的規程開始,歷經多次修訂,每次修訂后的《規定》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本次新《規定》就是在高等教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進行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新《規定》在合理繼承的基礎上,體現高校學籍管理具有合法性和規范性制度創新特征,如新《規定》第五條:實施學生管理,應當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教育和引導學生承擔應盡的義務與責任,鼓勵和支持學生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因此,重視學生合法權益在學籍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屢見不鮮的“高校被訴”案例即是最好的證明,如天津輕工業學院學生劉某狀告母校勒令退學案、田某訴北京科技大學拒絕頒發畢業證和學位證行政訴訟案、南方冶金學院法學系學生王某訴該校不授予學位證書案、廣州暨南大學武某因作弊失去學位狀告學校等[2]。隨著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擴大,依法治校是各高校的發展趨勢,重新修訂有關學籍管理規定、維護學生合法權益成為各高校改革創新教學管理模式的方向。我校根據教育部新《規定》要求,2017年全面清理和完善學籍管理各項規章制度,涉及學生重點權益部分如考試舞弊處分、學業警示退學制度有關認定細節進行了大幅修訂,增加了學生確認和申訴權利,細化了操作流程,提升管理人員依法管理水平。
二、加強人性化的學籍管理
1.綜觀我國學籍管理改革和發展的歷史,學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始于90年代初,是伴隨著學分制的引入而開始的。學分制首先在教育理念上具有積極的主體認定功能,從制度上承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尊重學生的發展自主權和學習上的合理選擇權。學分制發展到今天,它的功能進一步得到拓寬,學生不僅可以自主選課,彈性學制普遍得到施行,而且有延長放寬期限的趨勢,這對學生的權益是一種更人性化的保護。
2.完善和拓展學籍管理功能
我國高校學籍管理制度改革在探索中不斷完善,新《規定》的頒布,是對不斷變化的教學管理工作的及時指導。在新的形勢下,高校的學籍管理功能還具備完善和拓展的空間。
如第十八條規定,學校應當健全學生學業成績和學籍檔案管理制度,真實、完整地記載、出具學生學業成績,對通過補考、重修獲得的成績,應當予以標注。這說明,教育部在學生管理上,在保證彈性機制的前提下,剛性約束原則同樣重要。我校以前從最大限度考慮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畢業時出具的學業成績表抹去了相關補考和重修的痕跡,雖然學生拿出去的成績表好看了,但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少部分學生對待學業無所謂的心理,有些學生一門課程重修5次以上的都有,最后僥幸得個高分可能還超過成績好的學生,對其他學生也是一種不公平的體現,而且不能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我校在完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時,改進了這一功能。
3.課程考核形式應多樣化
課程考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高校應積極探索適合校情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創新思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突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同時,尊重個性差異,遵循多樣化原則,堅持考核知識與考核能力相結合。如我校學籍管理第十四條,將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等活動以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授權等經歷、成果,均可以折算學分,計入學業成績。
三、保障學生選擇專業的權利
1.新《規定》使學生轉專業進一步得到保障。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學生在報考學校和專業時受高考成績、家庭條件、社會關系等諸多因素制約,不一定考上滿意的學校和專業,即使考上心儀的專業,入學后發現可能并不適合自己,盡管大部分高校都允許學生轉專業,但均有嚴格的規定,想轉專業一般難度較大。新《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學生在學習期間對其他專業有興趣和專長的,可以申請轉專業;以特殊招生形式錄取的學生,國家有相關規定或者錄取前與學校有明確約定的,不得轉專業。
2.學生轉專業的操作流程變得更公平公正,杜絕了以前那種憑關系轉專業和暗箱操作的可能。新《規定》中明確指出,學校應當制定學生轉專業的具體辦法,建立公平、公正的標準和程序,健全公示制度,學校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情況的發展變經,需要適當調整專業的,應當允許在讀學生轉到其他相關專業就讀,休學創業或退役后復學的學生,因自身情況需要轉專業的,學校要優先考慮。我校根據新《規定》精神,2017年重新修訂了學生轉專業的有關制度,通過學生手冊、校園網等媒介,公布有關轉專業申請、考核、公示及審核等操作流程,以確保學生轉專業有關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結語
高校學籍管理是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創新學籍管理,提高學籍管理水平,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新方向,為高校培養人才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部長令第46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
[2]丁曉麗.新形勢下高校學籍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12(6):73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