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慧
中國正面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趨勢變化和特點,李克強總理在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中指出:“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熄引擎,中國經濟近年來能夠持續健康發展主要動力也來自改革創新,通過技法市場和社會活力,讓每個有創業意愿的人都擁有創業空間,在中國大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
新形勢的推動給予了高校人才培養新的要求和機遇,人才創新創業素養的培育,創業人才與項目的孵化和養成,對于高校在創新創業體制與機制的改革上開辟了全新的格局。隨著MOOC,edX,Udacity,Coursera等系列基于高校或是社會背景建立的網絡教學共享平臺的出現,接受高等教育的限制正在趨于無形,獲得系統教學體驗的方式也被賦予了無限遐想的空間。人們對于知識學習的渴求,亦或是企業對于優質人才選拔的苛求,催生了先進技術的賦能效應,實現了渴求與苛求的別樣滿足。
共享概念的虛擬教學平臺的出現,這一具有突破性的人才培養全新渠道,其企業化運營模式的高校借鑒價值,及其人才培養渠道的衍生應用價值得以窺見。分析兩者內在的共通性,以創意文化產業為大環境研究背景,以時尚設計人才為特定研究對象,使用設計思維系統方法,從與時尚產業發展相關的用戶出發,滿足學生獲得真知的需求,滿足企業獲得有用之才的需求,滿足學院學科發展進步的需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挖掘需求內在的真實問題,形成一套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思維調研方法,設計出時尚設計院校體制下,時尚設計人才創業的預孵化體系,與傳統創業孵化模式體系實現有機融合與互補。
追溯“孵化器”的實體與虛擬化進程概念,從上海創意產業聚集區出發,研究孵化器的實體概念,運營模式,優劣勢等,與國外的實體孵化器進行比較,針對于時尚設計創意專才的孵化基地少之又少,對于創意產業基地的運營,品牌打造缺乏實質性的內容填充。以集合店形式出現的實體孵化模式,由國外引進,設計師的個體獨立性,賦予了孵化器模式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尤以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獨立設計師孵化平臺為例,線上虛擬孵化機制的建立,雙方合作模式的確定,更多的還是基于線下實體合作的基礎上,多了一個線上宣傳推廣的流量通道。時尚設計專業的特殊性,也限定了線上產業全渠道的貫通,必須借由線下實體制作生產的輔助。
優質獨立設計師人才的培養需要時尚設計類院校提供充足的基礎養分,在
社會的沃土中才得以能夠成長生根。“預孵化”概念的提出,即是基于高校的基礎屬性,亦是對于人才在院校系統知識培育進程中的時間性與全程化。而企業的實踐性探索,線上與線下,現代與傳統的有機融合,給時尚設計類高校的創業人才預孵化體系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
1.創建校園網絡平臺的“創業孵化”頻道,選擇“預孵化”對象。在學生進校后,嘗試利用校園網絡平臺對其進行創業能力預評估,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界定時尚設計人才應具備的職業素養與技能,通過了解學生個體的相關創業屬性,進行評估,選擇“預孵化”對象,加強孵化對象及能力的針對性。
2.填充“預孵化”內容,以就業能力提升激發創業需求,啟動產學合作預培養模式。企業發出虛擬項目完成請求,網絡平臺自動匹配項目完成團隊,以企業競標形式,產學合作評估機制,實現項目完成的預體驗。在實戰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塑造創業精神。
設計符合高校獨特屬性的創業人才“預孵化”平臺設計框架概念,對于人才的定制化培養,以就業帶動創業的綜合能力素養的培育,借以設計思維方法系統方法的設計應用,對于在綜合學科中的應用亦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