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專業精神、職業態度和人文素養的工匠。在高職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用工匠精神來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新的價值觀、世界觀,即用馬克思主義實踐來解讀工匠精神的培育,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必將成為時代的標簽。思想政治教育依托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實踐的基礎上尋找高職教育中的獨特性。為此,高職院校應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扶持專業社團、舉辦技能大賽等途徑,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學生日常教育中,積極探索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育工匠精神的育人途徑。
關鍵詞:職業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徑
眾所周知,高職教育在整個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而“工匠精神”正是作為高等教育中對高職教育的專業技能方面進行培育的要求。其中“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和創造精神恰好與高職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一般而言,從哲學范疇來講工匠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上具有的理性思維,就是要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現實意義上出發將職業精神、專業精神與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相結合成為時代的新的使命。
一、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
工匠精神是工匠們對設計獨具匠心、對質量精益求精、對技藝不斷改進、為制作不遺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精心設計、質量至上和不斷革新,顯然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義。當然,這種精神不只在工匠身上體現,還可以凝結在所有人身上,即一切勞動者在“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與品質”。工匠精神被人們定義為一種工作態度和精神品質,但從國家層面來說,工匠精神是高等職業教育和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共同作用的合力。從個體來說,工匠精神應該是指工匠在高超職業技能和良好人文修養結合下形成的一種精神理念,它既體現為工匠的氣質,又體現為產品的品質。分為四個層面: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二是嚴謹,一絲不茍,確保每個部件的質量,對產品采取嚴格的檢測標準,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三是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無論是使用的材料、設計還是生產流程,都在不斷完善。四是專業,敬業,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使命
高職院校中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即是對“工匠精神”特征概括的一種落實,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來引導工匠精神的專業性和職業性。
1.在理性思維中培育工匠的專業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在保持理性的基礎上培育“工匠精神”,其一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從而培育“工匠精神”地專業性。一方面,在精神層面上進行引導實現學習技術最大化的技術優化;另一方面,將實踐與理論技術相結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精神上進行引導,進而完善高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專業性,兩者相輔相成,讓高職學生在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又能具備專注、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從而強調了“工匠精神”中對專業性的需求。
2.培育“工匠精神”的職業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下使學生在提升專業素質方面進行理性的強化,使學生在步入社會時增強自身的職業感和自我存在的價值,不單單只是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更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要不斷地創新、創造,從而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從而實現社會地位的提升,在政治理論性與技術性中也不再僅僅只是技術工種,而是充分展現了人的外在價值以及內在價值,這樣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及情感認同中都有職業意識的存在。
三、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徑選擇
在學生的養成教育中注入工匠精神,培育工匠品質,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質量的實現路徑。為此,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校園文化直通工匠文化。舉辦技能展示月,組織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參加科技作品制作,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并將學生自制作品進行展示和點評,將工匠精神轉化為具體的“文化行為”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打造體現技能特色的道路文化和廣場文化;建立技能大師事跡展覽館;在教學樓道、公寓樓道設計企業文化長廊、校友風采長廊,使學生時時、處處都能受到濃郁的技能文化環境的熏陶,營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教育學生恪守校訓、厚德強技、奮發有為。
2.專業社團豐富工匠內涵。工匠精神的拓展離不開專業技能的提升,而專業社團往往是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的平臺。為此,輔導員和各專業教研室主任結對子,共同幫助學生成立突出技能培養和工匠精神傳承的社團。專業教研室主任擔任社團的指導教師,輔導員擔任專業社團的組織教師,發揮專業社團育人功能,拓展工匠精神的文化內涵。一是每年為學生專業社團爭取活動經費,為社團建設提供必要的條件。二是實施分類指導,共同管理學生社團。專業社團均掛靠專業教研室和相關輔導員,輔導員教師管理協助社團的日常事務,教研室主任指導社團開展活動,進行專業訓練。
3.技能大賽提升工匠技能。技能競賽是檢驗學生技能水平的試金石,是工匠技藝比拼的舞臺。通過校內建舞臺、校外搭平臺,引導學生崇尚技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是在技能競賽月中為學生、家長和社區居民設立觀賽通道、項目體驗和成果展示區域,傳播職業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正能量、好聲音、新形象。二是積極開展技能大賽獲獎學生優秀典型宣講團,進班級、進教室、進宿舍巡回宣講其經驗和事跡,在全院形成“榜樣引領學技能、切磋交流共提升”的文化氛圍。三是完善獎勵制度,對于技能競賽中獲獎學生在獎學金評定以及其他優秀評定中予以優先考慮。
把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中,融入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積極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改變他們的職業觀念,從專業技能中找到自身職業存在的價值從而更好的在情感中尋找到自身價值的認同感,以此才能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才能為國家育工匠,為行業樹典范。
參考文獻
[1] 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8).
[2] 鄧成.當代職業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當代職業教育,2014,(10).
[3] 黃君錄.高職院校加強“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作者單位:南充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