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彤
摘 要:大數據背景下在新聞中應用數據技術和以前相比,在數據新聞的傳播方式和新聞信息內容的整理和篩選方面有所不同。在現有的數據進行統計和解讀,從而使數據用更好的方式來呈現,這是新聞生產的階段。新聞產生后的下一個階段就是新聞的傳播,新聞所依靠的傳播方式一般情況下是以網絡媒體為主。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已經成為新聞的核心資源,同時,網絡媒體的應用成為了新聞傳播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網絡媒體;新聞生產;傳播模式
1大數據背景下的新聞生產環境
一篇新聞報道在當下時代要想發表出來,肯定多多少少會受到當今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技術等因素的干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則是由于現代新聞生產方式的變化以及新聞應用技術的發展。雖然生產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了較大的提升,但顯而易見的新聞報道也會少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技術革新的狀態下,新聞的產生不再是只能報道事實新聞的這一簡單要求了,而是要在其背景下,加入一些新穎的信息。且現在的新聞報道方式與以往相比需要相關人員更加注重為廣大人民群眾解釋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發展過程及其影響,引導公眾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并鼓勵公眾對于公共話題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態度。并且經過有效加工整理和大規模數據的羅列,再加上對所得數據進行對比便可以容易的反應接近事實的狀況,這與某個新聞從業者在某一個視野上的有限觀察和大數據背景下數據多方面進行的統計和分析是截然不同的。
2大數據時代網絡媒體新聞生產與傳播的構建策略
2.1網絡媒體新聞生產的策略
2.1.1 注重信息消費者體驗
信息消費者體驗實際就是讓用戶擁有不錯的感受,此種感受是人之天性,具有多種屬性,如互動性、不可替代性等。要想讓用戶有不錯的體驗,需做到如下幾點。其一,對用戶需求給予足夠尊重。對用戶的日常習慣,網絡媒體要給予足夠尊重,這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用戶思維的基本詮釋與表現,即用戶至上,還要運用更多、更好的方式,滿足用戶需求與體驗,吸引其注意力。其二,不僅要對用戶實際需求有所了解外,而且還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盡可能超越其期望,這樣才能更好地取得用戶信任。
2.1.2 降低成本
怎樣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這是媒體需要迫切解決的難點問題,對此,我國網絡媒體可借鑒國外的做法。比如,在2016年,《洛杉磯時報》完成了改版,欄目分類變得十分明晰,讀者能夠結合自身喜好閱讀欄目,還能將所喜歡的內容分享到社區網站上,使更多人看到。在降低網絡媒體成本的基礎上,還參照《赫芬頓郵報》的做法,采用了眾包模式,在人員配置上,僅有網絡編輯,無專門從事新聞采集的記者,這些編輯在實際工作中,工作內容并非新聞采集,而是收集公民所采集的新聞,以此為新聞源頭,經總結、擴充,向外傳播,吸引讀者參與討論與評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3 精準推送與完善服務
在此方面,媒體需善于運用各大數據平臺,運用其所擁有的大數據技術,在管理上實現有的放矢。比如,“知乎”社區,便是以個性化推薦為著眼點,計算用戶數據,深入了解其關注路徑,基于此,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推薦服務,向其推薦感興趣的人或物。
2.2利用網絡媒體進行新聞分享
其實從根本意義上來看,現在所謂的大數據背景下的新聞信息共享其本質就是信息的傳播,只不過方式與以往有了改善而已。完善之處在于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共享更多的是為了交往而傳遞,即信息共享。這也是由于現在的大環境所決定的,因為在網絡時代就注定了信息絕不屬于每個人,信息是流動的,是開放的,只要想,你就可以得到,而這也就表明信息的創作者角色發生了變化,現在的信息創作者也可以稱之為傳播者,然后我們作為信息的接受者如果感覺這條信息很好很有價值,我們也可以充當信息傳播者的角色來講信息逐次傳遞下去,而這也就是大數據背景下新聞信息傳播速度特別快的原因所在,因為這個時代下注定我們每個人所充當的角色都可以是信息傳遞者,或者是信息的接受者,身份的轉換只是在一念之間,因為全人類的參與,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完全不可估量。而這時候也就會出現非常多的垃圾信息,因為并不是所有人分享信息都是為了讓接收者們學到或者了解到一些東西,有些人只是為了獲得利益,或者為了宣傳某些東西,比如前一段時間非常火爆的微商,它們沒有在你所在的地區有什么商店,有的只是對信息的宣傳,一遍一遍的宣傳,加上一些網絡上的評價,沒有店面的宣傳,卻也家喻戶曉,這樣一來極大程度的減少了基金投入獲得的利益卻更加多。再比如現在也很多的一些QQ推薦信息之類的,其實質量非常的渣,但是這就是有些人生存的一句,它們的信息傳遞一切都是為了利潤,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根本沒想過讓人們學到什么東西,所以我在上文提到過,這個時代不缺乏信息的獲取,缺乏的是如何高效獲取自己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并且隨著時代進步,為了讓人們能夠及時篩選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互聯網各個信息傳播網址都開放了點贊,評論這些功能,目的是為了能夠及時的獲得人們對它們所宣傳信息的態度看法,以為了能夠在今后的一個時期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信息傳播方式。具體來講,最開始的點贊其實已經成為現在想要獲取信息者評價信息好壞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標準了,一旦人們發現點贊數量很多,基本上沒有什么踩,自然的人們就會仔細閱讀這些信息,而這也就是點贊的力量所在。后來興起的評論,總的來說它的傳播性和點贊一樣都比較弱,僅僅是局限在一個方位,無法被更多的人們所看到,認可。但轉發則不同,他的信息傳播性很強,能夠將自己想要傳播的信息發送到一個又一個人的生活圈子當中,但缺點是社交性較低,即不容易被人們及時的獲取,或者不容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而正如馬克思的辨證論,如果將點贊,評論,轉發三者結合起來,那么信息整體的傳播性,社交性就都可以得到保障,因為它既有了轉發這個傳播方式,又有了評價這個對信息的概括總結,就很容易能夠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
2.3網絡媒體新聞傳播模式的策略
2.3.1場景式傳播
移動時代的用戶,每時每刻都處于信息消費的場景中。針對移動終端來講,其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比如,視頻服務商Netflix,便是著眼于以往用戶的瀏覽記錄與搜尋喜好,采用推薦引擎,向受眾推薦其喜好的內容,如此一來,在毫不費時費力的情況下,便能從長長的列表中挑選出自己喜歡的新聞內容。
2.3.2 H5:浸入式體驗
互聯網時代下,H5通過視頻、語音、跳轉鏈接以及情景營銷等方式,不斷吸引用戶。另外,“所見即所得”為H5的本質特征,與用戶碎片化場景下的相應生活狀態相符。比如,2015年,上海發生了震驚全國且性質惡劣的踩踏事件,對此,騰訊新聞結合此新聞事實,專門制作了一個H5產品,通過與騰訊街景地圖緊密結合,用戶點擊進入,便能夠看到上海外灘的實時街景,然后利用地圖,便能進入事發現場。在此場景中,用戶通過滑動操作,將場景放大或縮小,以此對事件發生時的每條路、每個臺階進行觀察。當對事件發生點進行點擊時,便能顯示出當時此地點發生的事情,然后點擊鏈接,便能了解事件的起因與結果,使讀者全方位了解新聞事件。
結論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網絡媒體呈井噴式發展,在此形勢下,傳統新聞媒體必須大膽創新,積極迎合,充分運用這一巨大發展空間。大數據時代,網絡媒體的新聞生產路徑和營銷模式,相比傳統的媒體時代差異巨大,角色發生了本質變遷,信息流引導更具多樣性,今后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李清爽.我國網絡媒體的數據新聞可視化對比研究——以四大門戶網站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11):67.
[2]戴建偉.大數據背景下的媒體融合[J].中國地市報人,2016(7):7-8.
[3]何鵬飛.大數據背景下的電視新聞生產變革:理念與實踐[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
(作者單位:上海鳳凰衛視領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