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從升
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也是工具學科,在小學階段主體地位尤其突出。學好語文,不僅要多讀、多背、多練,更主要的是激發語文興趣,學會自主獲取知識,并能利用知識經驗和各種信息手段,搜集整理,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為所用。語文知識的獲取,不僅僅在課本上、課堂上,更在社會上、在自然界。雖然,在新教改的形勢下,教材編排非常注意學生閱讀范圍的擴大和學科知識的拓展運用,但大多時候,學生都是被動接納。教師照本宣科,把任務布置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怎么做,課后也不檢查。而學生呢,很大一部分是完成任務,沒有把它當作是一次很好的訓練機會,草草了之,一次很好的鍛煉提升機會就這樣錯過了,長此以往,慣性使然,很難收到好的效果。閱讀教學是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尤其高年級語文,學生已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心智已逐漸成熟,獨立思維和動手能力明顯加強,教師要抓住時機,合理安排閱讀拓展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學生養成自覺研究的良好習慣。
語文閱讀拓展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能力有重要意義,語文老師應引導學生做好幾個方面的事情。
一、培養興趣,提升閱讀量,合理安排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力措施,在完善課文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建議學生閱讀同類的文章或故事,拓展閱讀空間。比如在學習《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時,我給學生設計的預習提綱是:①了解鄧小平爺爺的生平和他的豐功偉績。②什么是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③香港、澳門是哪一年回歸的?什么叫回歸?把這幾個問題搞明白了,課文內容也就清楚了,為什么人們如此愛戴、懷念鄧小平爺爺也就不言而喻了。因為是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課上要檢查,大部分學生都完成得很好,收到了預期效果。在教授《嫦娥奔月》一文時,我要求學生弄明白:民間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流傳環境、意義,并找一找相同類型的故事。長期堅持,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讀書有興趣了,也有耐心了。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材料,學校購買了大量圖書,規范圖書閱讀管理,安排專人負責,發放電子借書卡,每周定時借閱,定時歸還,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了方便。
二、科學設計,綜合訓練
語文拓展閱讀訓練設計,不僅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要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研究探索的習慣,懂得運用語文工具書和現代化科技手段,在思維研究探索中獲得答案,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提高語文素養。在學習《金蟬脫殼》一文時,我給學生設計了幾個課后拓展練習,并要求在查閱資料尋找答案之后將材料整理成一篇調查報告或科普小品文。①蟬是害蟲還是益蟲?蟬以什么為食?②蟬的成蟲過程。上樹之前在哪?呆了多長時間?③蟬為什么要脫殼?一般多長時間脫一次?蟬一生要脫幾次殼?學生通過多方尋助,請教自然老師,借閱有關昆蟲類書籍,上網查詢等,不僅找到了答案,還寫成篇篇內容豐富的文字。既掌握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又訓練了寫作技能,一舉多得,而且學生興趣盎然,勁頭十足。另外,周六、周日鼓勵學生走進自然,欣賞家鄉美景,培養觀察能力,并將觀察內容形成文字。因為有自己的親身體驗,所以感受深刻,文通句順,情文并茂,有力地促進了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方式多樣,百花齊放
語文拓展閱讀可采用多種方式,只要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的都可采用,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本著這一宗旨,語文閱讀拓展練習可以靈活多樣,不拘于課內課外。在城關小學帶六年級語文的時候,每周一下午第二節課是語文,老師講課興趣索然,學生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我于是把這節語文課改成文藝展示課,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活動,老師進行課堂旁聽。于是,意想不到的場面出現了,學生有的表演朗誦,有的演小品、說相聲,有的講故事,還有的朗讀自己寫的文章和小詩,而主持人也是那些活躍分子,他們自告奮勇,主動請纓,我也正好看看他們究竟怎么鬧騰。一堂課下來,很令我吃驚,無論是主持還是表演,都有模有樣。后來干脆我把這節語文課定為特色展示課,每周學生自己準備,也可自由組合,提倡自創,主持人一周一換,自編串詞,每月評選最佳主持人和最受歡迎的節目。一學期下來,很明顯感受到學生的變化,他們自編自演的相聲、小品還真有點大師的味道,自己創作的小詩讀起來音韻和諧,想象豐富,余味無窮。我印象最深的一名學生是一個皮膚黑黑的女孩,患有先天性弱視,戴著厚厚的眼鏡,上課提問時總是愣愣地看著你,鏡片后面透著茫然無措的目光,從來不說一句話,逼急了冒出一句:“叫他們回答不行嗎?”雖然成績不差,但不愛說話,課堂上從不主動發言。現在真不一樣了,敢和同學一起朗誦詩文,還敢讀自己的作文。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興趣的培養要靠老師的引領。學生興趣是廣泛的、隨機的,并不是所有興趣愛好都是健康的、有益發展成長的,因此,作為引路人的教師,肩負重任。現代社會,各種信息紛繁蕪雜,小學生缺乏應有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老師要加以引導。比如說課外閱讀方面,要明確閱讀范圍,積極推薦健康有益的書,按年級段,開好書目,有計劃有安排。也可以讓學生寫寫讀書筆記、觀后感,把讀和寫有機結合,做到讀書有收獲。
總之,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功在課內,收獲于課外,只有課內課外緊密結合,科學安排,以興趣為動力,以引領為方向,以課程目標為準繩,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靈動課堂,富有生機活力,一定會有豐碩的成果。
誗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