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葉 李鳳蘭
摘 要: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都是室外活動即實踐課。通過體育課的練習學生增強了體質,發展了智力,鍛煉了意志品質,提高了社會適應的能力,養成了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同時,體育課也是學生發展、彰顯個性的活動過程。
關鍵詞:體育;教學;看法
學校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但能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是傳授體育基礎技能和鍛煉意志品質的過程,使學生在運動系統及內臟器官功能上有個很好的提高。若把素質教育比作花朵,那么體育教育便是花托了。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并與各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相配合,共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體育起到的是載體的作用。
我們在素質教育中,注意培養學生舉止端正、言談大方、整潔健康的形象。對于這些良好的形象,體育功不可沒,體育課中的隊形隊列、集合整隊等都向學生展示了整齊的藝術美,青少年已初步具備審美意識和能力,而體育中也處處都有美的感化。在田徑場上跑、跳、投擲,無不表現健康與活力,給人一種美的感覺和享受。所以說各種體育項目對身體形態的要求,又會使學生形成一種美觀大方的舉止習慣,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體質的習慣。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學生掌握各種學科技能、技巧,能增強學生的體質;能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陶冶學生情操,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有研究資料表明,學校運動員能夠更容易掌握各種技術性動作,工作效率高,且在個人性格上比不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更豁達、更合群,且性格堅韌,意志更加頑強。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觀察學生動作發展的特點以及與同伴互動的情況。通過觀察可以了解掌握學生動作發展的現有水平和最近發展趨勢,可以發現學生的問題。同時還要進行分析,有了分析,教師才能有的放失地進行幫助與指導。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孩子實施不同層次的要求并給予相應指導,即分層指導。對好的學生給予肯定,給予更高要求;對不愿意運動或體弱多病的學生給予鼓勵并助其一臂之力,使每個學生都從中得到適合自己的鍛煉,從而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進步。體育活動的內容要從簡單到復雜,從高到低,讓學生有一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過程。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想象力豐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主張采用以“主題性的體育游戲”促進小學生情感的發展。在教學中遵循兒童認識和情感變化的規律,進行生動和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來迎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需求。主題性體育游戲的內容始終圍繞著情節的發展或主題的深入而展開。這種活動不僅能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能激勵小學生健康情感的發展。
體育運動的目的不只是限于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精神和理念,培養學生樂觀、堅韌的個性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生意料之外的行為或者現象發生,教師應當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例如:在兩人三足的活動中,有的同學沒有按照課前的要求,準備好綁腿的繩子,就用紅領巾代替。針對這種現象,我馬上就給學生講一些少先隊隊史,以及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讓他們愛護紅領巾,培養他們愛祖國的思想品質。體育教學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許多讓他們自覺自愿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情境。依據體育教學所特有的形式,將傳統的說教式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體育教育活動之中,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能夠更好地育人。
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要有創新,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沒有新鮮感,激發不了學生學習興趣。在組織練習方式時,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分組輪換或者循環練習的方法,加大運動的密度,提高運動的能力。
在體育活動中可以開展一些分組比賽,對于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采取表揚的方式以激起其他同學的好勝心,把好勝心誘導升華到團隊方面,使學生在活動中知道團隊的榮譽勝于個人的自我表現。有意識地強調團結拼搏、密切合作的精神,反對個人英雄主義。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協作精神。對于一些膽小的孩子,可以鼓勵他們,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的心理狀態,對所學的的知識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對體育教學也產生情感和興趣。
體育教師不但要有較高的運動技能,還要不斷學習文化和專業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在教學工作中,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應鎮定自如,以自己極大的耐心和熱忱去對待學生,在學生面前做到舉止穩重、姿態端正、風趣幽默、落落大方。
要想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長期堅持工作。從小學生抓起,使小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為進一步發展體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要想上好體育課,就要善于吸取經驗與教訓,時時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善于靈活安排教材運用教法和組織措施,更要了解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等實際情況,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邱伯聰.論“快樂體育”本體理念的體驗教學[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6(1).
[2]張振華,周靜.倡導“快樂體育”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J].甘肅科技縱橫,2006(1).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