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練習的設計,除了應由淺入深、難易適當、逐步提高、突出重點與關鍵外,還應強化習題的趣味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練習效果。從心理學觀點分析,興趣可以使學生的思想完全集中到要做的題目上去,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能動地、創造性地去解題。那么如何使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帶有趣味性呢?
一、練習題依附內容新穎,提高趣味性
我們在練習題依附的內容選擇上要新穎一些,選材的視野要開闊一些,雖然有時我們也考慮創設與生活有關的情境,但往往限于購物、學校活動等,經常用這樣的承載方式,缺少新意,孩子的興趣也會大打折扣。曾看到一篇文章中介紹美國練習的設計,如用有關鯊魚的各種數據(牙齒數、體長、體重、泳速)編題,用有關喜馬拉雅山的信息編題,用太陽系中的相關數據編題等。如五年級以樂器(相關數據見下表)為載體進行估算的練習:裝125把吉他,需要多少根弦?300根弦夠裝8把琵琶嗎?裝3把不同的樂器共用了23根弦,可能是哪三種樂器?如果需要裝6把豎琴和3把琵琶,400根弦夠嗎?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既可以是厚重的歷史事件,也可以是活潑的數學故事,這些都可以拿來作為練習內容。新鮮的練習內容會激發孩子的參與熱情,從而有了主動學習的愿望。
二、練習題類型多種多樣,提高趣味性
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某一技能,往往要對同一要求進行反復多次的練習,這種機械重復的練習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因此,設計練習時,對同一項知識或技能的訓練,應設計的練習類型多樣。可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形式。有一位老師在教學“分米和厘米的認識”時,設計了一道以日記形式的判斷題。如下: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日記的問題使孩子們笑得前仰后合,然后小組交流發現的問題,并改正過來。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著自己發現的問題,在笑聲中鞏固了數學知識。
又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質數和合數”結束新課時,設計這樣一個游戲練習: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學號,按老師要求站立,看誰反應快。①學號是質數的同學,②學號是最小合數的同學,③學號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同學,④學號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同學,⑤ 學號是合數的同學,⑥沒有站立過的同學。這樣的練習可以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帶著愉快心情結束一節課。
三、練習題動手操作性強,提高趣味性
針對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數學學科的特性,動手性的題目也是學生的最愛,也是提高學生興趣的好方法。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具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發揮小學生形象思維強的優勢,實現趣味性和思維的有機結合。
學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之后,出一道引申題:“一張長16厘米,寬9厘米的長方形卡紙,用來剪裁邊長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多能裁幾個?”學生的答案卻千篇一律:16×9÷(3×3)=16(個)。我馬上讓孩子動手,小組合作用畫一畫、剪一剪的方法驗證一下答案。學生興高采烈地參與了操作,徹底明白了自己做錯的原因,也學會了一種解題方法。
四、練習題具有開放性,提高趣味性
在練習中,可以有目的地選擇有多種答案的習題,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多層面去思考,得出多種結論。解決這種發散性思維的練習題,學生會樂于努力別出心裁地思考,回答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答案。
如,在2、4、6、7、10這五個數中,哪一個數與眾不同?一個數與眾不同,要看選擇怎樣的標準,選擇不同的標準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1)7與眾不同,理由是2、4、6、10都是偶數,而7是奇數。
(2)10與眾不同;理由是2、4、6、7都是一位數,而10是兩位數。
(3)2與眾不同;理由是其他的數都大于3,只有2小于3。
……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高興地提出新穎的想法和解法,盡管小學生的獨創從總體上看是處于低層次的,但它孕育著未來的大發明、大創造,我們應滿腔熱情地鼓勵他們。
五、練習題難易適中,提高趣味性
練習題難易適中,要照顧到大多數學生,過難過易都會影響到學生做題的興趣。難易適中就是讓學生感覺到跳一跳就能摘果子,既避免了優等生做簡單題導致思維不活躍的弊端,也避免了學困生對難題束手無策而失去興趣。
教學分數乘法時,出了這樣一道題目:“兩根同樣長的鋼管,第一根截去,第二根截去米,兩根鋼管剩下的同樣長嗎?”出示題目后,有的學生不假思考脫口而出“一樣長”。我沒有直接否定學生的答案,而是靜靜地等待不同的聲音。過了一會兒,有個學生猛然醒悟:“不對,不對,答案應該是不一定。”我等到了質疑的聲音,卻故意裝出驚訝的樣子:“是嗎?咱們在小組內討論討論吧。”經過學生激烈的爭論,最終得到了完整的答案。練習的答案不是一眼就能看穿,需要經過思考和討論得到。學優生有了自豪感,其他的孩子在探討中慢慢頓悟,明白了其中的緣由,所有的孩子都有所得。
總之我們應從形式、內容、解題的策略等方面,努力提高練習的趣味性,把“被動練習”變為“主動練習”,從而達到練習的最佳效果。
?誗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