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燦
摘 要:封山育林雖然能夠有效地恢復森林植被,但是這種方法也不是完滿的,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要合理安排、因地制宜,根據條件適當的確定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比例,在退耕還林和別的林業建設工程當中使用封山育林的措施還得根據實際狀況,從而制定恰當的對策。封山育林是保護森林資源和促進森林資源良好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說在更新造林中,進行封山育林將對林業的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對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也有推進作用。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封山育林應用
封山育林就是以封禁為手段,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植物自然演替規律,使疏林地、灌木林、散生木林、宜林荒山等林業用地自然成林,其效果使森林結構最好、森林生態功能最大、森林生態系統最穩定。封山育林具有投資小、收益大、見效快,能發揮多種生態效益的作用,是一項最經濟有效的恢復退化森林生態系統的技術措施。封山育林技術包括封禁和培育兩個方面。它既是一種造林方式,更是一種管護措施。
1、封山育林的方式
1.1全封為封山育林的主要方式
在封山育林期間,絕對禁止上山砍樹、修枝、割灌、放牧、摟取枯枝落葉、挖樹根、燒荒鏟草皮、燒炭、采松脂和挖藥材等一切人為活動。如對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森林公園、飛播林,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等特用林,以及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牧場防護林、護岸林和護路林等均可采取全封。
1.2半封為季節性的封山育林
在每年3月至9月林木生長季節實行封禁,而在群眾嚴重缺柴的地區,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地定期開山割草、砍柴,按指定地點、允許割灌的種類,結合進行撫育。同時,嚴禁砍伐目的樹種,嚴格保護幼苗和幼樹。
1.3輪封為輪流封禁達到封育成林
根據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在不影響育林要求和水土保持的前提下,把具備封山育林條件的地方,分區劃片進行輪流范圍的林地,有計劃有指導地供群眾樵采、放牧,其余一律封禁。
2、封山育林技術模式
2.1有林地
對郁閉度大0.8,地被物厚度大于5cm,地被物蓋度大于50%的林分和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林分應進行清理采伐,采伐強度控制在15%以內,撫育采伐間隔期為15年。清理林區可以為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解決部分燃料短缺的問題。林區的育林可以采取輪封、半封方式進行,封育期限10-15年。通過設立封育標志,建立分片管護和經常巡山制度進行管護育林。在人畜活動頻繁的地段還要設立護林站,設置圍欄、壕溝等,特別是要防止盜伐現象的發生。
2.2灌木林
封育方式以全封為主,封育期間禁止樵采、放牧、取柴挖藥、挖草燒灰等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長繁育的人為活動。實行封造結合,造林樹種選擇一些鄉土樹種形成喬灌群落,促進群落進展演替進程。其次是修筑防護設施,主要是修鐵絲圍欄,圍欄高度1.5m,刺絲距0.3m;或者沿等高線、山脊設置防護溝,要求溝上口寬2.0m,溝深1.5m,上坡面高2.0m并用草皮固定。同時在封育區明顯地段樹立封育標牌,注明四至界限、封育制度、責任人等內容。在管理方面要制訂和實施嚴格的封育管護制度,落實管護人員、分片劃段、明確責任區、定期檢查、嚴格獎罰制度,加強護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2.3疏林地
疏林地封育實行全封。封育前要對林地內的病死木、枯立木、風倒木進行清除,定向培養優良母樹促其結實,以利天然下種;沒有母樹時,山坡地應加強對現有植被的保護,采取攔蓄坡地徑流地措施,挖魚鱗坑、水平溝等,然后按一定的密度進行人工植苗造林。造林樹種選擇耐旱性較強的樹種。在溝谷水熱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發展速生樹種。在主要路口、明顯地段設立封育標牌,建立專人管護制度。
2.4未成林造林地、林中空地、宜林地
首先通過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幫助發放補助、扶持種草種樹、發展地方經濟等政策的落實,解決農牧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建立新型的林農牧協調發展的關系,處理好模式區制約造林的瓶頸問題。在新造林地和幼林地實行嚴格的封育制度,采用全封方式,直至幼林郁閉或牛羊不能踐踏哨傷。封育期間對沒有成活的苗木進行清理補植,對新造林進行撫育,并作好病蟲害防治和護林防火工作。封育措施主要是設置鐵絲圍欄、圍欄高度1.5m,刺絲間距0.3m,樁間距不得小于10m;在未成林造林地和宜林地結合混交林營造栽植刺喬、灌木生物圍欄。
2.5人工造林難以成林的高山、陡坡、水土流失區、干旱和半干旱地區
利用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將封山育林育草、更新造林、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緊密結合,重點從突出“封育造林”和“綜合措施”兩大環節;選擇抗逆性強、耐干旱、耐瘩薄的樹種,營造人工混交林,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功能的結構穩定、成分復雜的森林生態系統。
我們還認識到生態恢復需要人工的合理干預,在生態恢復的實踐中應當處理好以下關系:
一是實施生態恢復工程,除了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外,更要重視解決好投入、政策、機制和人們觀念上的問題。封禁是一次大的農林牧結構調整,是人們傳統農牧業生產方式在觀念上的一次革命。圍繞這一重大措施,國家和地方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制定稅收、扶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不斷深化改革,適應市場機制,明晰產權,落實管護責任,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二是要協調自然力和人工治理的關系。不能認為,一講依靠大自然的力量,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治理水土流失,就是要放棄人工治理,這是片面的也是消極的。
三是要處理好小流域綜合治理與大面積封育保護的關系。小流域綜合治理應在人口相對密集的水土流失區,如長江上游,采取工程、生物、農業措施綜合治理,同時在小流域內進行綜合開發,解決好群眾的糧食和收入問題,為大面積實施封山禁牧創造條件。
3、結論
封山育林要堅持以生態效益優先,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兼顧、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重點突出、規模推進、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以封為主,封育結合、發展喬、灌、草相結合綠色植被,實現植保并重,同步發展。封山育林(草)要認真貫徹執行黨在生態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宣傳封山育林的目的和意義,充分發動群眾,依靠各級政府和廣大群眾做好封山育林工作。
參考文獻
[1] 尚章冬.封山育林在繁昌縣生態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16)
[2] 尚章冬.封山育林在繁昌縣生態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16)
[3] 梁瑞龍,黃應欽,李娟,林建勇.廣西石灰巖山區林業可持續發展技術(一)廣西石山封山育林技術[J].廣西林業.2012(09)
(作者單位: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