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秋
摘 要:文章論述了新時期高校檔案館建設與發展的背景,提出高校檔案館轉型發展策略,包括辦館理念的轉型發展和服務模式的轉型發展。
關鍵詞:高校檔案館;轉型發展;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新時期社會各行各業都在積極作為,創新發展,匯成社會前進的強大洪流,推動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奮勇前進。在這個大時代的大背景下,高校檔案館事業必須主動順應發展大勢,主動融入發展潮流,主動轉變發展觀念,創新工作,轉型發展,唯此才能開創高校檔案館事業的新局面和新氣象。一方面,社會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數據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快速發展和逐步深度融合,從信息與服務的環境和條件上既為高校檔案館事業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視野和嚴峻的挑戰,同時也為高校檔案館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美好的藍圖;另一方面,社會信息服務和文化服務已經進入用戶為主、顧客為王的時代,供求關系的轉換帶來的是競爭驅動、優勝劣汰,這同樣也為高校檔案館事業發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和無形的壓力,迫使我們轉變觀念,主動適應用戶的需求變化,不斷優化服務模式和服務手段,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和服務要求;再者,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已經由粗放型、數量型、規模性的快速發展階段逐步進入到集約型、質量型、效益型發展階段,高校檔案館作為學校的二級職能機構,也必須順應這個發展趨勢,改革創新,練好內功,提升質量,才能在學校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有所作為、有所貢獻、有所價值。
2 轉型發展策略
新時期高校檔案館的創新改革與事業發展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建檔制度與標準、檔案管理與服務模式、人才培養與人力資源管理等等。這些建設任務和創新舉措雖說是在原有事業基礎上演繹而變、循序漸進,但是卻與原有模式或方式有了全面性、根本性的變革,這不僅僅是一種量的積累和改變,更是一種質的變化和飛躍。為什么這樣說?因為,高校檔案館發展的社會環境和外在條件已經發生了全面性、根本性的改變。比如,幾千年來紙張作為文化信息和文明傳播主要載體的形式如今已經被以多媒體、遠程式、移動型、泛在化的信息平臺與文化傳播所取代,這無疑是一個本的改變和質的飛躍。再如,我國幾十年來計劃經濟模式下服務短缺、以我為主的供應模式如今已經被市場經濟模式下自由競爭、用戶第一的服務模式所取代,這無疑也是一個全面性、根本性的改變。這些主要社會環境和外在條件的改變足以影響和決定了高校檔案館在順應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事業改革前行的過程中,其改革創新與科學發展勢必亦是一種帶有全面性、根本性的變革,我們可把這種變革視為一種轉型[1]。而決定高校檔案館轉型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是辦館理念和服務模式的轉型。
2.1 辦館理念的轉型
辦館理念是檔案館建設宗旨、管理目標、服務導向的綜合提煉,是檔案館建設與發展的核心指導思想。高校檔案館的辦館理念應當是以服務學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文化需求為目標,建設資源豐富、資料完整、形式多樣、門類齊全的檔案館藏,為全校師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檔案資源信息服務。新時期,高效檔案館要適應學校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改革發展、科學研究日益突出、文化需求日益豐富的變化,真正滿足學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文化需求,就須從工作思想、工作模式、工作內容三方面轉變理念,或者說辦館理念須在工作思想、工作模式、工作內容三方面實現轉型。
2.1.1思想轉型
要轉變過去傳統的檔案館坐等要靠的思想,逐步樹立主動參與、主動服務的思想。過去,檔案館可以說是一個被動型的服務機構,主要任務和職責是收集、整理、建檔資料,管理好、保存好檔案資料并等待師生上門服務,這便是檔案館全部的工作內容和價值。如今,檔案館須要主動出擊、主動參與、主動服務,要走到學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重要工作、重大活動中,了解各項工作的來龍去脈,指導各級各類人員做好檔案資料的形成、保管和歸檔,并主動為教育教學、科學研究、重要工作、重大活動過程服務,不斷豐富參與服務的內容,不斷提升過程服務的價值,不斷彰顯檔案價值的魅力。因此,檔案館必須由過去“請進來”向如今“走出去”轉型。
2.1.2模式轉型
要轉變過去傳統的以藏為主的工作模式,逐步樹立以用為主的工作模式。過去,檔案館可以說是一個收藏類的服務機構,主要任務和職責是建設好、收藏好檔案資源,至于服務則排第二位。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沒有資源何以服務,沒有收藏何來資源”。雖然這仿佛是一個駁不倒的理由,但試問沒有價值的收藏,或不以需求為目標的收藏,或不以服務為目標的收藏,其收藏價值何在?或者說,其收藏價值將大打折扣,且也背離了檔案服務社會、傳承文明的宗旨。因此,如今檔案館必須要樹立起以用為主的工作模式,從收集建檔伊始便要體現“有用、可用、易用”的精神,從資源價值、資源形態、保管模式等工作環節落實“有用、可用、易用”的目標。
2.1.3內容轉型
要轉變過去傳統的檔案是檔案館全部工作重心和主要內容的模式,逐步樹立以師生為主的服務思想。過去,可以說檔案資源便是檔案工作的全部重心和主要工作對象,對檔案資源的精心收集、整理、建檔和保管體現了檔案館員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彰顯著檔案館員的人生價值。如今,檔案館須以用戶為服務對象,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以用戶滿意不滿意為工作最終評價,唯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高校檔案館的辦館理念的轉型。
2.2 服務模式的轉型
檔案館的服務主要是為社會組織或個人提供其所需的檔案文化與信息服務。檔案服務是依托自身檔案館藏資源、以用戶檔案資源與信息需求問題為導向的服務,是檔案工作環節的終端、也可以說是檔案工作價值和意義的最終看點。新時期,高校檔案服務要適應教育信息化、網絡化和媒體化發展趨勢,就必須徹底改革創新過去傳統的單一型、被動式的服務模式。
2.2.1 由單一向復合轉型
在以紙質媒介為主要信息傳播載體的時代,檔案館的館藏載體亦是以紙質媒體為主的單一館藏,其服務自然也是以傳統單一紙質服務為中心的模式。如今,社會已然進入紙質、數字、聲像、數據、模擬、網絡、智能信息傳播時代。檔案館的館藏也由過去單一的紙質載體為主演變豐富為紙質、數字和多媒體復合并存形態,檔案資源與信息服務也由過去的實地實體服務演繹豐富為實地實體+遠程+移動轉型,以及由過去白天上班時間服務向全天候24小時服務轉型[2]。
2.2.2 由被動向主動轉型
以藏為主的時代,檔案服務基本上是被動的服務,雖說檢索工具的編制屬于主動服務的類型,但是總體而言主動服務的方式比較少。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效率提升,這要求我們檔案資源與信息服務要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主動服務越來越必不可少甚至日趨重要。主動服務的方式除檢索工具的編制外,還可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檔案知識與文化的宣傳培訓、以營造濃郁的檔案文化氛圍,還可開展檔案網站文化與信息服務、以適應用戶需求的發展變化,還可開展檔案資源與信息微信、短信預約、催還、推送服務等[3]。主動服務的方式和形式多種多樣,這些都讓新時期的檔案文化與信息服務更加貼近用戶,更加彰顯檔案工作的文化價值和內涵。
參考文獻
[1] 聶二輝,陳泳欣.過程還是結果?——檔案館轉型的現實思考[J].檔案學通訊,2016(1):92-96
[2] 毛業博.我國檔案館轉型中的社會服務功能提升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6(7上):60-64
[3] 任麗梅.關于傳統檔案館向公共服務型檔案館轉型的幾點思考[J].蘭臺世界,2015(4月中):46
(作者單位:攀枝花學院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