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慧敏
摘 要:凱綏·珂勒惠支生在德國一個動蕩無比的時代,所以她的藝術作品大多是反映革命,戰爭,母愛題材的主題,但是在這個大主題下,珂勒惠支刻畫的最多的,也是戰爭不同的時期,所表現的畫面效果所呈現的不同。本文羅列了珂勒惠支的版畫,在中晚期有著怎樣的變化,先分析了解了珂勒惠支本人的生平以及和她創作的大時代背景,繪畫內容主要強調畫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情感,主要從珂勒惠支的生平經歷來展開她對壓迫者的窮困,斗爭和掙扎的刻畫,從時間方面所產生的變化。所以筆者搜集了有關珂勒惠支的圖冊以及論文期刊等文獻資料,來敘述珂勒惠支中晚期時期,版畫的藝術語言風格的變化。
關鍵詞:珂勒惠支;中晚期;革命
一、珂勒惠支概述
(一)珂勒惠支其人
凱綏·珂勒惠支(Kath Kollwitz,1867-1945)1867年出生在德國尼斯堡的一個家庭,她的父親發展她極具藝術天賦,一開始讓她在柏林學習繪畫,后來到慕尼黑學習銅版畫技法,并開始用學習的版畫來表現德國當時社會背景,她以自身的藝術投身于工人運動。早年她接觸過社會主義思想,旗幟鮮明的支持無產階級革命事業。
她一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所以她的作品的創作主題大多是表現勞動階級被資本主義壓迫,社會矛盾,人們對于社會的不滿以及反抗,和生活的困苦。用眾多的作品向世界呼吁人民的饑餓、疾苦、死亡,用藝術語言的掙扎與奮起表現兩次世界大戰中勞苦大眾對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珂勒惠支雖然是個對偉大的版畫家,可是在現實中,她也依然是一位平凡的母親。但不幸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她年僅十八歲的大兒子漢斯犧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痛失自己的孫子,這一重又一重的打擊降臨在她的身上,而中年這一時期的珂勒惠支作品越來越集中于母親和兒童的主題上,她的藝術形式變成了母愛題材寶庫。她將自己的痛苦,通過藝術的創作表達出來,表達在她創作的版畫藝術之中。珂勒惠支和同時代的印象派大師不同,她所描繪的,是當時真實的歷史背景,真實的世界,一個充滿了殘酷,絕望,痛苦的世界,而她正是把飽受摧殘的底層人民展現出來,所以說她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德國版畫家和雕塑家,也是世界美術史上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的女性畫家。
(二)珂勒惠支創作
雖然凱綏·珂勒惠支離開我們已經有七十余年的時間,但她一直對版畫史乃至整個美術史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寶貴的研究價值。
珂勒惠支的作品把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的統一在了一起,賦予了作品強大的生命力。通過線條,形體來表現情感,并將素描完美的轉化為版畫語言。
偉大的革命家,文壇的領袖魯迅先生1931年首次將珂勒惠支的藝術作品介紹到中國來,魯迅先生十分重視美術,尤其是版畫藝術,不遺余力的將新興木刻引入中國,并發起了新版畫運動,珂勒惠支的作品也影響了中國當時一批年輕的版畫愛好者,后來這一批愛好者成為了中國木刻版畫的核心人物。長期以來,因為新中國革命題材創作的版畫作品借用課珂勒惠支現實主義的作品風格,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老一輩版畫藝術家,比如古元、李樺,江豐,彥涵等,作品幾乎都被珂勒惠支或多或少的影響著,他們不僅吸收了技法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與珂勒惠支感同身受,作品內容體現出藝術的戰斗性,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崇高解放事業當中。她的作品藝術內涵是非常豐富和深邃的,所以,珂勒惠支的現實主義表現風格對中國新版畫藝術創作的影響及其深遠。
所以珂勒惠支的作品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時期出現時,我們對作品的認識就會因為當時的社會情況,集中在其作品,而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從而擁有共產主義意識。每每談到珂勒惠支,都會與20世紀初中國革命相聯系,“當革命時,版畫之用最廣,雖急匆忙,頃刻能辦”,魯迅先生當時認為,版畫是大眾的藝術并且制作簡單,價格低廉。自魯迅先生把珂勒惠支的作品介紹到中國以來,學術屆對于珂勒惠支作品里的藝術性就一直有爭議,對她的作品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革命,死亡的認識層面上,而我們分析了珂勒惠支的作品后發現她的創作并不只是單純的以繪畫語言探索為目標,更多的是用女性獨特的視角來探索生存的意義?!拔页姓J我的繪畫是有目地的”,珂勒惠支這樣來評價自己的藝術創作,從中可以看出珂勒惠支除了注重題材內容上的表現,對于畫面要求用充分的明暗來表現簡單的形象。
珂勒惠支繪畫中寫實手法,大膽的構圖和賦予情感的黑白處理使其畫面充斥著強烈的視覺對比感,和強烈的愛、悲憤和控訴。珂勒惠支的藝術作品是集題材、構圖和精湛的刀法等融為一體的形式之美,她的畫面具有充實飽滿和強烈的感召力,運用熟練的藝術語言,把自己濃烈的情感表達出來,與畫面上的人物感情相融合。
優秀的藝術作品除了具有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內涵之外,還要有舒服的形式語言。珂勒惠支的作品將她對生活的感悟,對親情和愛的珍視以及對生命的敬重完完全全的展現出來,而作品的畫面也通過合理的形式安排把藝術家的情感意識準確呈現,形成具有個性鮮明,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
二、結語
凱綏·珂勒惠支的作品對于今后的版畫界來說,都是不得不說的一筆,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的存在和影響,是所有人也不可以抹殺和代替的,可以說是劃時代的意義。可是無論珂勒惠支的藝術成就如何杰出,但是她畢竟帶著過去的時代背景所呈現給我們的藝術效果。因此我們要努力表達新的時代內容,吸取大師的藝術形式來充實自己,對于把握題材,表現畫面沖擊力,自己更好的表達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參考文獻
[1](美)阿瑟·克萊因:珂勒惠支的藝術生活 [M]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7年
[2](德)凱綏·珂勒惠支 孫介銘譯:凱綏·珂勒惠支日記與書簡 [M]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 1984年版
[3]魯迅.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 [M] 上海出版公司,1950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