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區域發展失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2002-2013年,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差距占城鄉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平均比重為34.25%,城鄉轉移收入是造成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轉移性收入起著逆向調節作用。本文基于區域視角,運用相對差距系數分析轉移性收入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貢獻度。
一、研究背景
轉移性收入是各級政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團體對居民的各類轉移性支付和發生在家庭之間的收入轉移,是再分配過程中所獲得的收入,主要涵蓋三個層次的轉移性收入:一是個人從各級政府所獲得轉移性收入,如價格補貼、社會救濟費、離退休金;二是個人從企業事業單位獲得的轉移性收入,主要包括住房公積金、事業保險、醫療保險;三是從其他家庭獲得的轉移性收入如贈送、親友搭伙費等。
二、貢獻率的區域比較
相對收入差距可以借助于相對差距系數來衡量。收入差距系數的測算方法如下:令城鄉可支配收入相對差距系數為H,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則有: (1)
和,分別表示城鎮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根據收入相對差距系數——(1)式的計算方法,城鄉轉移性收入相對差距系數可以表示為:
(2)
(3)
(4)
由(1)、(2)相對差距系數算式,同理,對于居民的每一個分項收入i,可得其城鄉收入的相對差距系數,如(3)式所示。由(1)式和本部分的(3)式可得(4)式,其表示了可支配收入的城鄉相對差距系數各個收入項目城鄉相對差距系數之間的關系。城鄉可支配收入相對差距系數等于各分項目城鄉收入差距系數經過加權之后的總和。權重和分別表示城鎮居民人均各分項收入占整體可支配收入比重的開方、農村居民人均各分項收入占整體純收入比重的開方。基于(4)式,可定義轉移性收入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率。令表示城鄉轉移性收入的相對差距系數,,分別表示城鎮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占其總收入的比例、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占其總收入的比例。用表示轉移性收入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率,則有: (5)
相對差距系數不僅可以測算城鎮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純收入以及各個分項收入的城鄉相對差距,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測算出每一個分項目收入對整體收入城鄉差距的貢獻度。貢獻率越大,則意味著,轉移性收入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程度越大,即造成轉移性收入城鄉差距的原因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解釋力越強。
表1-1 2004-2015東中西部地區城鄉
轉移性收入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率
數據來源:依據《中國統計年鑒》測算而得。
分區域觀測城鄉轉移性收入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率,如表1-2顯示,東部地區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差距最大,但是轉移性收入對其的貢獻率卻相對最小,樣本期間平均貢獻率為29.83%;中部地區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差距相對最小,轉移性收入的貢獻率最大,樣本期間的平均貢獻率為35.13%,且2004-2015階段均高于全國水平;西部地區無論是城鄉總收入的絕對規模還是貢獻率,均處在中等位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后,西部地區的轉移性收入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貢獻率上升到了第一位。
三、政策建議
消除城鄉分割的歧視性再分配制度。雖然近年來農村居民社會保障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但與城鎮居民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完善再分配制度,應健全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農業生產、教育、工商以及養老保險等農村保障制度,提高新農合的醫療補貼標準,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和轉移支付制度,使農村居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等的轉移支付待遇。
參考文獻
[1]曾國安,胡晶晶.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演變趨勢及原因研究述評[J].當代經濟研究,2007(06):26-30.
[2]劉渝琳,陳玲.教育投入與社會保障對城鄉收入差距的聯合影響[J].人口學刊,2012(02):10-20.
[3]徐倩,李放.我國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的差異與結構:1998~2009年[J].改革,2012(02):47-52.
[4]朱德云,董迎迎.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7(01):74-81.
作者簡介
羅川(1989.03-今)男,漢族,四川瀘州市,碩士研究生,農村經濟改革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西部經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