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 要:力群以木刻版畫聞名畫壇,是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圍繞著“藝術是人民的藝術”信仰而努力創作,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法。力群版畫有明顯的變化,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認識到藝術為人民大眾服務的關鍵,作品向大眾化和民族化發展。作品一方面體現了人民性,作品表現了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現實,真善美的創造;另一方面是民族性,新的版畫藝術的文化品格和精神一直是他始終堅持不懈的追求。
關鍵詞:力群;延安時期;藝術理念
一、力群概述
(一)力群簡介
力群原名郝力群,山西靈石人。擅長版畫、中國畫。1931年考入國力杭州藝專,1935年參加“木鈴木刻研究會”,從事版畫創作,并參加中國左翼美食家聯盟。力群于1940年到延安,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擔任魯迅文學藝術院美術系教員、文協支委會委員。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5年任晉綏《人民畫報》主編以力群原名郝力群,山西靈石人。擅長版畫、中國畫。1931年考入國力杭州藝專,及晉綏文聯美術部長。曾為中國版畫家協會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家協會主席、山西省文聯名譽主席、山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山西畫院名譽院長、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名譽教授。獲“中國新興版畫家杰出貢獻獎”。力群也被山西省委員會、山西省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二)力群藝術成就。
力群以木刻版畫聞名畫壇,是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奠基人之一。從1933年創作的木刻版畫《病》到2008年創作的套色版畫《春天》,跨越了75年的時間。力群是獻身民族解放運動的革命版畫家,在藝術上做出卓越成就的人民版畫大師。
二、力群木刻版畫藝術特色
力群早期作品表現了人民奮力斗爭,不甘作亡國奴的愛國精神。后期則注重感情的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贊美。早期由于受到德國珂勒惠支版畫和梅菲爾德等大師的影響,力群較突出光影和體積的表現,很多都用圓口刀刻制,黑白對比強烈,如《病》、《三個受難的青年》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延安時期的力群木刻版畫的拙樸也來自于他對民間生活的體驗,既運用到《豐衣足食圖》、《暮色》等作品中。力群版畫有明顯的變化,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加強了群眾觀點,認識到了人民大眾的地位,認識到藝術為人民大眾服務的關鍵,作品向大眾化和民族化發展。建國后,力群的版畫則變化為多表現風景與花鳥,借物抒情等等。
(一)延安革命時期的民族化、大眾化的藝術特色
力群于1940年到達延安,這個時期,力群的木刻版畫作品從之前的“左翼時期”揭露社會黑暗統治的犀利粗獷,改變為對新生活贊美的細膩寫實的基調,刀法也從之前的以圓口刀為主改變為以平口刀為主。他始終把人民的高大光輝形象在畫面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面任務刻畫得惟妙惟肖。這個時期創作了《聽報告》、《延安魯藝校景》等作品。
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成為力群藝術道路的轉折點。對他影響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魯迅。尤其是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對延安乃至整個解放區的木刻藝術創作產生了較大影響,使力群原來模糊的問題清晰化。再也不像30年代版畫那樣,注重明暗,背景繁富,“臉都不明白了”。而是多以陽刻為主,用線造型,背景簡單,畫面明朗,具有了“中國氣派”。[1]力群曾回憶說:“我想這個改造確實是必要的。這種改造,也就是從對于西洋資產階級美術的愛好走向對于民間美術喜愛的一種情感的轉變,由于這種思想感情的轉變從而贏得了農民對于我的作品的喜愛。”[2]而毛澤東更為尖銳地指出:“我們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為群眾所歡迎,就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來一個變化,來一番改造,沒有這個變化,沒有這個改造,什么是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3]力群還創作了《與石桂英合作》、《栽樹》等作品。
(二)力群版畫的繪畫語言
力群木刻作品中有著寫實的造型。力群的作品大多以寫實為主,尊重客觀物像的基本形態來進行創作。左翼時期的創作,用光影左右來塑造人物體積。如《飲》、《收獲》等作品,這是由于受到歐洲版畫的影響,追求一種高度寫實的畫面效果。
力群作品中有著豐富的刀法。刀法是木刻版畫中最基本的繪畫元素,版畫語言是最高級的藝術語言,其中刀法刻畫所體現出來不得到刀味是必不可少的。藝術家以刀代筆,通過不同的刀法,使畫面形成不同的藝術效果。
(三)藝術理念——“藝術是人民的藝術”
力群先生的藝術精神就是本著“藝術是人民的藝術”的崇尚理想和信念。他那變形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作品以及文學修養都是留給我們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作品一方面體現了人民性,作品表現了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現實,真善美的創造;另一方面是民族性,新的版畫藝術的文化品格和精神一直是他始終堅持不懈的追求。力群先生的思想靈魂是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的,對于我國藝術的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三、結語
綜上所述,版畫家力群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版畫家之一,是我國的新興版畫的開拓者,對我國版畫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力群的版畫藝術具有高度的文化價值,他的作品圍繞著“藝術是人民的藝術”信仰而努力創作,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法,作品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人民藝術家”。力群的作品是我國版畫藝術的瑰寶,他的藝術信念和不斷求真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
參考文獻
[1]齊鳳閣.超越與裂變[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182.
[2]力群.我的藝術生涯[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7.
[3]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力群.梅花香自苦寒來[M].四川:四川美術出版社,1985:28.
[5]力群.梅花香自苦寒來[M].四川:四川美術出版社,1985:38.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