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摘 要:塞尚的藝術成熟時期特色鮮明。他強調純粹的繪畫,追求繪畫的形式構成,強調畫面視覺要素的構成秩序。通過繪畫,在自然的表象之下發掘某種簡單的形式,將眼見的視象構成秩序化的圖象。追求一種能塑造出鮮明、結實的形體的繪畫語言,他放棄了傳統的藝術觀念和法則,要運用圓柱體、球體和錐體來描繪對象。在他的作品中都富于一些立體幾何意味,這便形成了塞尚式結構繪畫的獨特風格和面貌。
關鍵詞:塞尚;藝術風格;立體;色彩
一、作者介紹
保羅·塞尚,法國著名畫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將,從19世紀末便被推崇為“現代繪畫之父”。他出生于法國南部的埃克斯小鎮,他父親是當地的一位銀行家。他父親從小就希望塞尚能夠將來繼承他的事業,并且安排塞尚去學習法律,但是塞尚自己內心鐘情繪畫。他認為“繪畫不意味盲目地去復制現實”,而是“把自己的感覺譯成他特有的光學語言,給他所再現的自然以新的意義”。[1]因此,他追求一種牢固的、經久的、博物館的藝術 他所展現和追求的是畫面中物體體積感、穩定感和運用補色關系的色彩感。他幾乎從來不取巧智,而總是全力以赴,下筆滯重,然而就是這純樸的筆下,蘊含著一種張力和一種別具深度的理解。
二、塞尚早期藝術的變化
(一)早期塞尚受到浪漫主義影響
塞尚始終摸索一種方法以表達內心的強烈感情他在古典主義靜默和永恒與浪漫主義的激情和跳動中徘徊。在給貝爾納的一封信中強調盧浮宮是一本書,我們在其中學著閱讀。我們不應固守在名聲響亮的先人那些美麗的公式而自滿。讓我們前去研習美麗的自然,讓我們試著將思緒從先人身土移開,讓我們按著個人的性格盡力表達自己。再者,時間和反省會逐漸調整我們的視覺,最后,領悟就會來到”[2] 塞尚認為藝術是自然的平行體,它源于自然而又獨立存在。他的藝術思想逐漸開始追求自然現實。
(二)受印象主義的影響
之后塞尚在巴黎的期間認識了馬奈,在馬奈的介紹下,塞尚認識了畢沙羅,與之建立了親密的友誼。在畢沙羅和印象派的影響下畫風開始有了轉變。開始走印象主義的道路。色調變得明亮起來,手法簡單熟練,用筆準確。繪畫的主題由室內轉向室外。在此期間學會了如何使用顏色對自然的描繪,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研究形體的明暗對比,這個時期我們可以從塞尚的作品看出,他把陽光底下物體的光影表現的明亮鮮艷淋漓盡致。塞尚認為:“他想把印象派變成像美術館里的藝術那樣結實和持久”。[3]畫面也表現出體積感和堅實感。“只有一條路,來重現出一切,翻譯出一切,色彩色彩是生物學的,我想說,只是它,使萬物生氣勃勃”[4]塞尚說到“我迄今設想色彩是偉大的本質的東西,是諸觀念的肉身化,理性里的各本質。我畫畫的時候,不想到任何東西,我看見各種色彩,它們整理著自己,按照它們的意愿,一切在組織著自己,樹木、田園、房屋,通過色塊。那里只有色彩,而在這里面是明晰,是存在,如它們所思維的”。[5]
三、塞尚藝術成熟時期的藝術風格
(一)不斷探索和不滿足印象派的畫面語言
塞尚拋棄了傳統的透視法則,又堅持要取得畫面的平面整體性,這樣他就不得不另找方法來體現深度和形體的空間位置。塞尚拋棄了尚在流行的俗套用“色彩造形”,色彩代替了體積、顏色關系代替了明暗變化。他重視局部色調,用純色和各種色的對照代替顏色的混合、色調的漸弱和細微變化。他在一句名言中這樣宣稱“當顏色豐富時,形狀也就豐滿了”。
根據塞尚創作特點以所追求和探索的理念,塞尚認為:“他想把印象派變成像美術館里的藝術那樣結實和持久”。[6]于是他極力追求一種能塑造出鮮明、結實的形體的繪畫語言,而強烈反對印象主義那種忽視素描,把物象弄得朦朧不清的繪畫語言。塞尚認為:“我們必須像普桑那樣,從寫生中超過自然,”以及“使印象派成為某種像老大師的作品那樣堅實和持久的東西時”。[7]塞尚認為:“我們已經發現,陽光是不可能復制出來的,但可以通過別的東西,通過色彩表現出來。”[8]
(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
1886年夏季創作的《埃斯塔克的海灣》就是按照他的要求來處理這幅畫的空間。表現畫家對空間深度的同時和嘗試,畫家把前景中的建筑物和房前屋后的樹木是以赭色、黃色、桔紅色和綠色構成的。中間景色是一片海灘,用不一樣程度上的藍色融合,遠景是起伏的山和淡淡的藍天。之后塞尚創作了一系列風格特征鮮明的風景畫、靜物畫和人物肖像畫,如《玩紙牌者》、《穿紅背心的男孩》等作品。這些作品標志他藝術風格走向成熟。塞尚在1902年說過:“畫家從一個新的觀點做出轉行,給他所臨摹的自然增添了一些新的趣味;作為畫家,他表明的是以前從未有人畫過的東西;他在畫中表明------藝術并非寫實。這就不再是對自然的直接模范了”[9]
《圣維克多山》氣勢莊嚴崇高,筆觸拙樸有力,色彩冷峻森然,應該說這件作品中每一個體塊和結構造型都處理的嚴謹而溫潤。
四、結語
塞尚不同時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塞尚的藝術思想,早期傾向于浪漫主義風格,注重內心感受的表達。受印象派影響以后,塞尚開始關注真實的白然,并吸取了印象派的色彩成就。成熟時期的繪畫風格在印象主義的基礎上保持物體的堅實性,不但如此,塞尚還根據形式結構的需要把物體簡化成抽象的兒何形狀。這樣無論從觀念上還是具體實踐上,塞尚都開始了從傳統藝術向現代藝術的轉變。并形成了他特有的藝術風格,塞尚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藝術生命是永恒的。是印象派之后的藝術轉折點,他是一位真正劃時代的大師,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被后人稱為“現代藝術之父”。
參考文獻
[1]Herschel Chipp.歐美現代藝術理論[M].余珊珊,譯.長春:吉林美術版社,2000:14.
[2]瓦爾特·赫斯著.歐洲現代畫派畫論[M].宗白華,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7.
[3]楊身源.西方畫論輯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張玞.西方繪畫史話[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9:216—217.
[5](英)弗萊著,沈語冰譯.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