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明
摘 要:生物醫學工程本身是一種在現代生物醫學理論方法和現代理工科技術方法相互滲透和相互融合背景之下所產生的新興交叉學科,在切實認識和梳理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歷史發展演化脈絡背景之下,結合大數據時代的基本發展特點,對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未來發展趨勢展開分析,具備極其深遠的現實影響意義。
關鍵詞: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探討分析
所謂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從規范性的學理分析的角度展開闡釋,本身是一門在現代生物醫學基礎理論方法與理工科基本理論技術的相互滲透,以及相互融合背景之下形成和發展的新興交叉學科,生物醫學工作學科研究教學工作的基本實踐目的,在于借由對現代理工科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輔助性結合運用,切實且充分地解決和處置現代醫學和生物學研究工作實踐過程中所面對和遭遇的多元化實際問題。盡管生物醫學工程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所經歷的歷史發展進程尚且不足50年,其本身卻在維持和保障人類群體的基礎健康水平,以及各類臨床疾病的預防干預、診斷確診、治療干預和康復支持等實踐環節的具體推進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且不容忽視的實際影響作用,為一定歷史時期之內世界各國生物科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工作實踐水平的不斷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有鑒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圍繞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展開了簡要的論述分析。
一、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基本發展思路
(一)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內容構成體系
在社會主義中國,基于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學科發展演化基礎之上具體形成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門類,在其基礎性的內容構成體系層面,同時包含了生物醫學應用技術儀器板塊、生物醫學信號檢測技術與處理技術板塊、生物醫學信息計算處理分析技術板塊、生物醫學成像技術及圖像處理分析技術板塊、生物醫學基礎技術系統建模與仿真處理板塊、臨床治療應用方法與康復的工程優化方法板塊、臨床外科醫學手術規劃圖像仿真技術板塊、以及生物醫學圖像導引手術應用技術板塊和放療優化應用技術板塊等多樣化的教學與研究內容板塊;在基于現代力學理論體系基礎之上發展演化形成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中,在其基礎性的內容構成體系層面,同時包含了生物流體力學知識板塊、生物固體力學知識板塊、運動生物力學知識板塊、計算生物力學知識板塊,以及基于微觀性研究尺度的細胞生物力學板塊等;而在基于現代化學材料工程理論體系基礎之上發展演化形成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中,在其基礎性的內容構成體系層面,同時包含了生物材料學板塊、組織工程與人工器官技術板塊,以及物理因子要素的生物化學效應板塊等。
(二)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基本發展特點
作為具備典型性且充分性特征新興交叉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具體化實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任務環節,在于要切實處置好生物醫學學科在與其他學科展開交叉融合過程中需要面對的基礎性相互關系格局,在切實建構和形成基于多元化學科之間的穩定且良好的交叉關系格局的背景之下,為生物醫學學科研究與教學工作的良好穩定實踐發展構筑支持助力條件。
現階段,類型多樣的醫學應用儀器和現代化醫學成像應用技術已經獲取了在現代臨床醫學事業領域穩定且充分的應用和發展空間,應當被視作一定歷史時期之內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研究與教學工作實踐過程中的重點方向,對類型多樣的應用性醫學儀器和應用性醫學成像設備展開研究優化和應用普及工作,能夠有效改善優化現代臨床醫學實踐過程中疾病診斷工作的準確性,支持和確保臨床中各類疾病患者均能切實獲取到系統科學且行之有效的治療處置干預支持條件。
二、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展望
第一,基于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系統化且規范化地組織實施多模態影像大數據計算分析處置工作,要在不斷改善優化類型多樣的醫學影像學檢查技術的應用價值和運用水平的實踐背景之下,借由對大數據相關技術的引入運用,不斷提升醫學影像學檢查結果的臨床實際應用價值,切實提升現代臨床醫學事業的綜合性實踐發展水平。
第二,基于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組織開展種類多樣的現代臨床醫學事業領域信號大數據計算分析工作,支持臨床醫學病理學和生留學理論研究工作的綜合性實踐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第三,基于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切實組織開展針對基因學和蛋白質組學領域的生物信息要素大數據分析處理工作,為基因工程技術和蛋白質工程技術的良好發展創造支持條件。
結束語
圍繞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論題,本文具體擇取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基本發展思路,以及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發展展望,兩個方面展開了簡要的分析論述,旨在為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人員,構筑和提供全面扎實且有效的經驗參考支持條件。在充分認識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歷史發展演化過程基礎上,結合大數據時代的具體發生背景針對生物醫學工程事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展開展望分析,對于支持和確保生物醫學工程事業領域的從業人員切實人請基本形勢,在自身日常參與的工作實踐過程中順利獲取到良好進展能夠創造支持條件。
參考文獻
[1]戴鵬,王赟,陳琳,曾柱.醫學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放性實驗教學的建立[J].教育教學論壇,2018(02):275-276.
[2]趙東旭,謝海燕,李勤.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辨析——兼論生物工程與生物醫學工程的區別[J].生物學雜志,2017,34(01):113-118+125.
[3]郝利國,李靖宇,楊超,陳大同,穆偉斌,梁明輝,王曉東,劉雅楠.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成像實驗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09):77-78.
[4]婁向新.“生物醫學工程”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與認識[J].紡織服裝教育,2017,32(03):248-251.
[5]高軍峰,熊義君.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圖像處理》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7(72):168.
(作者單位:湖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