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股票市場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相較于其他國家以及國際股票市場來說,我國股票市場主要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大部分個人投資者只是為了在股票市場中謀取短期的利益,缺乏專業的金融知識以及長遠的眼光,導致了部分“非理性”投資的存在,這也是我國股票市場存在“高送轉”現象的主要因素。本文從中國股票市場的“高送轉”現象出發,分別從投資者以及管理者兩個角度來針對“高送轉”的現象進行分析,而后為企業投資以及個人投資者提出更加理性的投資建議。
關鍵詞:股票市場;高送轉;投資行為
引言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數量逐漸增加,通過國內外上市公司的股權現狀進行對比,不難發現我國的上市公司更加青睞股票股利的制度,尤其是高比例送股現象屢見不鮮,這種現象被稱為“高送轉”現象。從“高送轉”本身不難理解,我國上市公司在股票發行之后,采取了大比例的送股制度,股票價格下跌,個人投資者手中的股票數量持續上漲,從而抬高股價。由于我國股票市場“高送轉”形象嚴重,已經引起了金融行業人士的強烈關注。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我國股票市場中的“高送轉”現象符合我國金融發展現狀,具有極高的意義和價值。
一、“高送轉”的概念
“高送轉”指的是上市公司的股票發行之后,采取的大比例送紅股行為,部分公司也會采取以公積金的形式對股票進行轉增,是一種對股票的“炒作”現象。由于“高送轉”現象主要的獲益者是上市公司,個人投資者在股票購買的時候風險較大,而個人投資者往往更加傾向于購買“高送轉”的股份,導致了該現象的屢次發生。從理論上來看,“高送轉”的現象應該是股票市場應該規避的,在股價大幅度下跌的同時,是不會出現個人投資者大幅度增加持股數量提高股價的現象。中國股票市場理論與現實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這種“高送轉”的矛盾現象值得金融研究學者進行進一步的探索[1]。
二、從投資者行為看“高送轉”現象
目前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主要有兩個群體,一是機構或者企業投資者,二是個人投資者。中國股票市場主要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大部分的個人投資者看準了中國的股票市場,試圖在股票市場中獲取更多的個人利益。然而機構和企業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上有所不同,機構投資者更加看重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個人投資者的股票購買具有非理性因素。從國外的股票市場來看,具有一定金融知識基礎以及專業素養的個人投資者,對“高送轉”的現象是排斥的,基本上不認可“高送轉”能夠帶來的投資利益[2]。但是在中國的股票市場來說,個人投資者缺少專業的金融知識,在股票的購買和選擇上具有一定的投機性,在投資的過程中更加容易被煽動,極少考慮企業真正的盈利能力。因此,上市公司在進行股票發行的時候,會針對個人投資者的投資心理,來進行“煽動”,吸引更多的個人投資者來將公司的股價太高,增加股票的流動性。
中國股票市場個人投資者具有一定的“群羊效應”,即一旦有一點風聲,一只羊跑起來,所有的羊都會盲目的跟著跑起來。這種個人投資者的特點,在一定的程度上導致了“高送轉”現象的產生,上市公司對在股票低價的時期適當放出一點消息,而后個人投資者一旦有人跟風購買,就會造成“高送轉”現象。個人投資者為了提高股票購買中獲得的利益,一般采取低價收購高價拋出的做法,因此也就早就了一定的低價購買心理,在選擇股票的時候,對價格較低但是看似能夠獲得較高利潤的“高送轉”股票數量大幅度購買,從而抬高股價。個人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因素,是導致“高送轉”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
三、從管理者利益分配機制看“高送轉”現象
上市公司在對中國股票市場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情況進行分析的時候,不難發現其中的非理性投資因素。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進行股票利益分配機制的時候,對個人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采取了刻意的“迎合”,這種迎合的做法進一步促使了“高送轉”現象的發生。從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角度來看,在股票市場采取適當的利益分配機制是為了讓企業的利益最大化,而個人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在一定的程度上滿足了“高送轉”的要求,“高送轉”會將企業的利益推向新的高峰,因此采取了適當的措施來促使“高送轉”現象的發生,提高企業的根本利益。然而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一時間的瘋買低價股票,將股價抬高能夠帶來一些利益,然而并不利于長期投資,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的錯誤估計,容易導致后期股價下跌[3]。后期股價的下跌在一定的程度上證明了“高送轉”現象的錯誤存在。
四、“高送轉”對企業投資與監管的啟示
在中國股票市場中,企業或者相關機構的投資相對來說較為理性,能夠根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來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決定購買或者投資的股票數量,而個人投資者在中國股市中扮演著較為不理性的角色,不理性投資直接導致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迎合”和“投機”,促使了“高送轉”現象的發生。為了減少“高送轉”現象的發生,促使中國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減少個人投資者盲目跟風的非理性投資,要提高個人投資者的警惕性。對正確的金融知識以及股票市場行情進行分析,從根本上提高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風險意識,同時推進監管機構的檢查措施,對上市公司的“高轉送”現象進行密切的關注。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高送轉”是上市公司所決定的股票價格以及利益分配機制,不應該過多的干預。然而從中國股票市場的整體上考慮,需要對上市公司的“高送轉”行為進行規范,需要上市公司對“高送轉”的行為做出說明并承諾承擔一切違法違規行為的后果,堅決抵制大面積的以及“高送轉”泛濫現象,推動我國股票投資交易制度的完善。
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和金融行業的發展,股票市場具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高送轉”現象的存在引導了個人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盡管目前中國股票市場“高送轉”情況嚴重,也并不是所有的“高送轉”上市公司完全是迎合個人投資者,更多的上市公司都將信息完全公布,具有著保護個人投資者利益的態度,在公司基本面良好的情況下來客觀的采取“高送轉”,實現個人投資者與上市公司雙贏的目的。然而我國依舊需要特定的監管部門,對中國股市中的“高送轉”現象進行管制,促進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怡群,徐皓.上市公司“高送轉”行為的公告效應研究[J].冶金經濟與管理,2017(05):35-38.
[2]朱銘錚.中國股票“高送轉”現象的分析研究[J].中國商論,2017(03):28-29.
[3]張穎.我國上市公司“高送轉”行為動機及影響分析[J].經貿實踐,2017(07):36-37.
作者簡介
吳運龍(1989-6),男,江蘇省徐州市人,民 族:漢 職稱:無,學歷: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證券與期貨。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