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法國“新小說”內容進行分析,認識到“新小說”的創作價值,總結小說的結構特點,對其內容進行了系統性的解讀。核心目的是在新小說理念分析中,通過對法國“新小說”特點、藝術內容的分析,掌握法國小說的價值性,滿足小說創作中的創新需求。
關鍵詞:法國;“新小說”;認識;解讀
對于法國的“新小說”而言,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發展起來的,其文化的價值性、特點性充分代表了法國當代小說的文化創作理念,而且,在小說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展現西方人的創作觀念,為小說創作方式的革新提供支持。研究中可以發現,法國新小說派的代表人物有有羅伯·格里耶、西蒙等,他們認為,在傳統小說創作的過程中,由于小說藝術的停滯性,為新文化的注入造成了嚴重影響,所以,在“新小說”創作的過程中,通過人物、情節以及時間等內容的綜合創新,充分展現了人物形象創設的價值理念,為法國小說的創新提供了支持,展現出文化的價值特點,同時,也為文化的傳承及價值的創新提供了支持。
1法國“新小說”的特點
1.1介紹性短文
通過對法國“新小說”的研究分析發現,由于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出現了介紹性短文,在“新小說”的創作過程中,會通過對評論性話語的分析,提出小說中的現實主義性的文學內容。例如,在《法國新小說派“新”在哪里》的小說中[1],對傳統小說創作內容進行了分析,并將新小說的創作進行了定位,最終目的是使“新小說”的創作擺脫現實困境,在客觀上進行寫作特點的展現,排除社會因素的限制,逐漸提升“新小說”創作的價值性。
1.2 小說的藝術內涵
在傳統小說創作的過程中,主要將敘述故事、塑造人物、反映現實等描寫方法作為重點,這種創所思想在“新小說”創作中不能得到運用。對于“新小說”的創作者而言,他們在作品創作中認識到世界的荒誕特點,所以,在作品中會將人物的思想解放,并將小說作為一種記錄客觀事實的形式。而且,在新小說藝術分析中,通常會采用顛倒時空、內心與外界重疊等創作手法,充分展現出反現實的主義特色[2]。
2法國“新小說”的解讀
2.1淡化人物性格,解構人物特征
對于法國傳統的小說創作方法而言,在作品創作中,會將人物的性格作為描寫的重點,并刻畫出人物的基本形象,整個過程中會將人物的姓名、年齡、性別等進行細致性的描寫,并刻畫人物的形象,通過對人物的全面塑造,可以為小說的創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在法國“新小說”中,會將人物形象的塑造放在次要的位置,對于一些保留人物形象的作品會按照敘述方法進行表達,因此,在“新小說”創作的過程中,作品的創作純粹展現出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及空間價值。例如,在“新小說”《嫉妒》小說創作中,充分展現出新小說的特點,讀者在作品閱讀中,會隱約的感受到作者的意圖,展現出作品創作的價值性。同時,在該小說的創作中,主人公并沒有出現過,作者將人物形象進行淡化,為讀者營造了良好的閱讀環境,并改變了以往的閱讀觀念,滿足文化傳承及發展的需求[3]。
2.2創設小說內容,展現非人化價值
通過對法國“新小說”內容的分析,其創作理念與傳統創所方法存在差異,并在小說創作的過程中,展現出“非人化”的處理理念。例如,羅伯·格里耶在“新小說”創作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出這種小說創作的價值性特點,他所創作的作品為傳統文學的發展提出了挑戰。他認為,作為人類只能通過眼睛進行世界外表的觀察,不能單單憑借主觀感受進行作品價值的展現,因此,通過物質世界的描寫,展現出作品創作的核心理念。在傳統小說創作中,存在著人物化的表達手法,例如,在《自然·人道主義·悲劇》中,對人物的形象進行了客觀化的處理,如文章中的“躺在山腳下的村莊”,在客觀上進行了人物化的處理,但是,這種創作形式無法適應“新小說”的創作形式,因此,羅伯·格里耶在之后小說創作的過程中,摒棄了這種創作形式,充分展現出小說的真實狀態,為小說特色化的展現提供了支持[4]。
2.3提高創作價值,彰顯生活碎片
在法國“新小說”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其核心任務并不是對人物的典型塑造,而且也不許出現虛構性的故事情節。薩洛特認為,在“新小說”創作的過程中,人物形象的創作并不是在某種意義上進行意識、情緒以及心境的展現,而是需要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對瞬間心理互動的體驗,對于這種小說創作方式而言,與傳統的敘述形式存在差異,并充分展現出作品創作中的生活碎片化的特點。通過對法國“新小說”創作理念的分析,在克勞德·西蒙的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其作品并沒有順時性的敘述方法,而是著重強調了對現實世界的碎片化描寫,使人們的印象深刻,充分展現出“新小說”創作的核心價值。例如,在西蒙的“新小說”《風》創作的過程中,對人物的生活碎片化進行了細致性描寫,并明確傳統小說中完整敘述內容的虛假特點,限制了小說價值的有效傳承。因此,通過“新小說”作品的創作,可以在客觀角度進行作品的創作,提升創作的價值性,并在真正意義上滿足文化傳承的需求[5]。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法國“新小說”創作的過程中,其創作形式與傳統的創作方法存在著的一定的差異性,“新小說”理念認為,小說創作中不需要展現出人物的特點,避免刻意化的人物描寫對文章創作造成的影響,導致小說創作理念無法得到展現。通過對“新小說”理念的分析,在小說創作中,會將事物的客觀描寫作為重點,避免人物塑造、構思情節的出現,并制造出實體化、直觀化的小說世界,轉變以往代替性的創作理念,滿足語言創新的整合需求,提升“新小說”的創作價值,并為小說文化的創新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王牧.虛構的“真實”——論當代法國小說與傳記創作的新潮流[J].法語學習,2017(4).
[2] 趙丹霞.后恐襲時代的書寫——2016年法國小說創作漫談[J].外國文學動態研究,2017(4):91-101.
[3] 姚公濤.論我國文壇對法國“新小說”的譯介[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4):129-132.
[4] 徐海燕.談法國當代小說異象——“新小說”[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1).
[5] 李潔瓊.法國新小說中的現實與非現實、傳統與反傳統[J].大眾文藝,2016(22).
作者簡介
周佳敏(1996-),女,湖北省黃岡市人,民 族:漢 職稱:學生,學歷:在讀大學本科。
(作者單位:武漢東湖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法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