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嘯 杜福錚 馬永鑫
摘 要:本文從科學規劃、政策支持、管理體制、人員培訓及轉變模式等方面入手,針對豐滿區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出現問題,提出豐滿區休閑農業的發展對策,以促進本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
關鍵詞:豐滿區;休閑農業;對策
豐滿區位于吉林市城區南部,轄三鄉一鎮六個街道,全區幅員面積1062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積12463公頃,屬典型的山多水廣耕地少的區域。本區現有行政村49個,農業人口8.5萬人,勞動力人口3.5萬人,全區農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蔬菜以棚室蔬菜為主,特產業以休閑采摘為主,著重發展瓜果、花卉、食用菌等產業,畜牧生產以奶牛、黃牛、生豬、蛋雞為主。近幾年來,豐滿區依托當地特色,發展休閑農業,針對其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筆者對本區休閑農業發展提出一系列發展對策。
一、搞好科學規劃,突出農業特色
規劃是發展的龍頭,是指導發展的科學依據。由于依靠個人發展休閑農業具有片面性、局限性,因此對于豐滿區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政府要制定科學合理正確的規劃,并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制定科學合理。貫徹“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近期與遠期相結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則”[1],將豐滿區的山水特色相結合,依托豐滿大壩與朱雀山國家公園,實現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二是與當地農業特色相結合。其一,依托前二道鄉采摘體驗綜合區,結合“金珠花海”、盤山萬德寺及前二道鄉特有的朝鮮民俗文化等資源,建設集觀光游覽、民俗文化、采摘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發展區域。其二,以小白山望祭殿公園綜合開發為重點,圍繞歷史文化、名勝古跡等特色文化進行開發,打造民俗特色休閑區。其三,借助朱雀山國家公園和豐滿大壩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江南鄉孟家村在休閑農業方面的先導優勢,打造以觀光游覽、運動休閑為主的休閑農業示范區。
二、增強政府意識,加大政策支持
2011年,農業部發布的《全國休閑農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各級政府要設立專門的機構,結合當地實際,加大休閑農業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相關政策銜接力度等。豐滿區政府應根據農業部要求,針對豐滿區出現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規劃。
(一)加強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旅游地區交通建設。增加沿線公交車數量,以吸引市內游客。修建多條道路,并對已有道路進行拓寬改造,使機動車可穿梭于各景區之間。基本建成圍繞采摘園、農家樂等景區景點布局合理、通過能力可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交通運輸格局。加快各交通道路旅游交通標識建設和完善提高全景區標識,以提供便捷的服務。
(二)加強旅游資源環境保護力度。
要加強資源環境的保護力度,首先,要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對土地進行開發,嚴守耕地紅線,杜絕“因景廢農”“廢農造景”現象。其次,在休閑農業開發的過程中,要避免土地資源的二次浪費,根據季節、氣候、溫度等,實現土地資源的二次利用;最后,根據臨夏自治州的先例,制定旅游景區的開發建設規劃,在資源環境保護方面提出具體的發展目標和治理措施,從源頭上杜絕違規建筑、重復建設對環境資源的破壞和浪費,為旅游資源的有效保護及利用提供科學正確合理指導。
(三)加大宣傳力度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豐滿區休閑農業游客以吉林市本地人為主,這就意味著豐滿區的休閑農業在建設整體中宣傳力度不夠,知名度很小。針對此種情況,政府應采取多種方法來提高本區休閑農業的知名度。其一,由政府出資在各景區景點、沿途公路、娛樂休閑場所設立休閑農業宣傳廣告牌,通過游客口耳相傳提高本區整體知名度。其二,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舊媒體進行宣傳,或利用微博、微信等新興網絡媒體推送景區景觀風景,以吸引更大的客流量。其三,參照安徽省碭山縣“梨花節”、“秋季酥梨采摘節”等特有活動,政府根據本區情況設置獨特節日或村慶活動,舉辦展覽會、組織旅游觀光和科普培訓等活動對本區休閑農業進行宣傳。
三、完善管理體制,加強人員培訓
合理的管理機制是一個組織發展的不竭動力,而組織內部人員是管理體制的創造者和執行者,根據豐滿區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就要求培養出一支專業知識過硬,執行能力強,知識層面廣的人才隊伍。
(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休閑農業發展標準,進一步完善休閑農莊或農家樂評定辦法,合并或減少一些小型休閑農莊,提高休閑農莊或農家樂市場進入門檻,從資源、環境、市場、效益等多方面進行規范管理。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從市場進入、景區設置、公交路線等各方面都依照規章進行。
(二)對現有從事旅游的工作人員送出去進修,或者把生態旅游專家請進來進行培訓[2],改變工作人員長期以來占據主導地位的陳舊的工作思想,更新專業知識、創新管理理念,以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和業務水平。
(三)對休閑農業相關的從業農民實施培訓,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總體思路[3],培養具有相關技術的農民,使休閑農業的發展逐步邁入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并提高相關從業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轉變經營模式,實現合理發展
在現有的社會條件和政策支持下,豐滿區的經營模式呈現出單一化發展的趨勢。為了保證本區休閑農業的可持速發展,應注意向以下幾個模式靠攏:
(一)休閑度假模式。依托自然優美的自然風情、舒適宜人的氣候等根來發展經營項目,打造休閑農業發展格局。以小白山鄉為例,利用小白山鄉萬科松花湖國際旅游度假區為主體,突出打造以冰雪運動、山地度假、康復醫療為特色的旅游綜合休閑區。朱雀山、小白山、磨盤山等鐘靈毓秀,地處豐滿區境內,因此,豐滿區休閑農業發展可以此種模式為主。
(二)農家樂休閑模式。此種模式是指農民依托當地的資源,利用自家庭院及周邊風光吸引游客,以達到取得經濟效益的目的。小白山鄉、前二道鄉多種植采摘園,果品種類繁多,采摘經驗豐富,利用沿線的風土人情,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采摘園、農家樂等,打造農家樂休閑區域。
(三)回歸自然休閑模式。利用農村優美的自然景觀,讓游客感悟大自然、回歸大自然。主要類型有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依托本區內朱雀山國家公園,借助其升級改造的有利契機,打造以朱雀山為中心的旅游娛樂觀光帶。
參考文獻
[1]趙蒙 《湖南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作物研究》 2012
[2]劉延水 《壽光西北部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現代商業》 2013
[3]張桂芳 《關于發展“一村一品”的思考》《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3
[4]鐘興農 《休閑農業的幾種模式》《農村工作通訊》 2012
(作者單位: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