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國 呂瀛雯
眾所周知,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它是其他的學科的學習基礎,小學數學更是基礎中的基礎,使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及效率成為小學教育事業及整體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詳細分析了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
一、利用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新課改的目的在于實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因長期“灌輸式”教學,使很多小學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沒有完全實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而作為教育體系的小學數學教學,更是深受“灌輸式”教育的影響,導致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難以實現。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這要求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進入正式教學時要做好課前引導工作,激起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好奇心;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支持學生、鼓勵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思考問題,擺脫對課本的依賴,使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出來,以此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適當引導學生向某一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方面去思維,解決問題,像過去所說的超越教材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往往能達到抓耳撓腮,搜腸刮肚的效果。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生主體作用發揮明顯。例如,《距離》教學中,老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有關“距離”的圖片、視頻等展現給學生,先讓學生了解距離的基本理論,然后引導學生拿出自己與距離有關的物品,如鉛筆、數量尺及繩索等,最后讓學生用手中的工具測量兩張桌子之間的距離,單位不限制,可以是鉛筆的根數、可以是尺子的總數值數,也可以是繩索的長短等,并支持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測量比較,看看不同工具測量距離后結果有什么不同,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又可以實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二、利用生活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生活教學法也可以稱為情境教學法,是指將生活中與課本相關的案例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所以生活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要求老師要將與小學數學相關的生活案例應用課堂教學中。即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以此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映象,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加減運算》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先總結歸納出,學生經常接觸到的與“加減運算”相關的生活案例,如買蔬菜、水果及小吃等;然后選出出現頻率最高的生活案例,將之設計成數學案例,如買蔬菜可以設計成“一斤蔬菜1元錢,小明媽媽先買了三斤蔬菜,但到最后因身上帶的現金不夠,退回了一斤,請問小明媽媽買了幾斤蔬菜和花了多少錢?”,老師在案例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使用加法怎么算?使用減法怎么算的?的問題”,最后鼓勵學生積極計算結果,對計算吃力的學生給予指導,這樣既可以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三、利用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游戲教學法的教學原理是老師根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重及喜歡游戲的特點,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的數學游戲,從而實現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目的。在游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選擇簡單易懂的游戲,以便于學生很快了解并參與到游戲中;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來傳到游戲規則,避免學生因誤解游戲規則,導致學生游戲失敗,致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例如,“瞎子猜物”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老師可以將該游戲應用于《圖形》課程教學中,老師要在課前準備與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及圓形等相似的圖案模型,如用紙折疊的三角板、四角板等,或者使用正方形、長方形及圓形塑料板,然后放進只有一個小孔(剛好夠小學手放進)的紙盒里。讓小學將手伸進去摸,但不讓取出,最后問學生摸到是什么圖形,如果學生能夠準確無誤的答出正確答案,則讓學生回到座位上;學生如果在回答上有些遲疑,老師可以適當提醒和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答案;學生如果完全回答不上來個,則直接讓學生將手中的圖形模塊拿出,并教學生認識圖形,將“瞎子猜物”的游戲應用于小學數學教育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再如,老師可以將“指令動作”游戲應用到《數字》課堂教學中,即老師先根據學生數學基礎以及學生對數字的了解程度,結合課堂教學目標,確定《數字》教學的“數字”;然后制定一個動作游戲規則,如在1、2、320數字中,可以分為奇數和偶數,即雙數和單數,在此基礎上選出20名學生,并將20名學生排號,即1~20號,當喊道單數時,排號為單數的學生起立,當喊道雙號時,排號為雙數的學生起立,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又能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四、利用鼓勵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鼓勵教學法是比較傳統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之所以沒有被淘汰,是因為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誰都喜歡被鼓勵。所以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善于使用鼓勵教學法,使用鼓勵的眼神、語言及動作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例如,在《乘除法》教學中,該課程對小學來說是學習難度系數較大的的課程,所以老師在教學時,要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并幫助學生找到最佳的“乘除法”學習方法,同時贊美的語言與肯定的眼神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如果學生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乘除法”的學習,老師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的去安慰學生,并繼續鼓勵學生學習“乘除法”,用行動告訴學生,老師相信你,這樣一來,再頑皮的學生也會在老師的鼓勵、信任和帶動下,積極學習數學知識,并對數學產生了學習興趣。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不同教學方法的角度,詳細分析了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包括生活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及鼓勵教學法。
(作者單位:山東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開發區韓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