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萍
摘 要:國家和政府對農業建設問題高度重視,在三農問題中重點對農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強調,且農業問題在歷朝歷代都高度重視,在國家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科技的發展,當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創新理念等逐步被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增加了產量,提高作物的質量等。當前國家對農業技術創新問題高度重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扶持農業技術創新,摒棄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將新理念和新技術應用到當前的農業生產中,提高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使創新技術更好的為農業服務。
關鍵詞:農業;技術創新;成效;發展
技術創新主要是指在農業生產中應用了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理念,或者使用了新的材料和工具等,都屬于創新新技術的范疇,通過對工藝、技術和理念等進行創新[1],來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率,或者通過新技術開發新的產品,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務,讓產品的質量或產量有所提升,在農業市場中占據重要發展地位。
1 農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我國是人口大國,基于我國的國情,人口眾多對糧食作物的需求量較大,必須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將農業技術創新作為建設的重點,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農業技術創新至關重要,通過農業技術創新將作物生產達到優質、高效和高產的目標。
2 農業技術創新成效
2.1 農業育種創新技術
從植物遺傳學規律等方面考慮,可以通過對農業植物品種進行改良,并通過先進技術進行生產,通過技術創新,將作物生產達到優質、高效和高產的目標。例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他的團隊研究的新品種雜交水稻,并在原有雜交水稻的基礎上進行改良,使得水稻的產量大幅度上升,新品種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可達1700萬hm2,每年增產的水稻產量可多養活7000萬人,并且通過對水稻的性質進行改良后,可將新型的雜交水稻種植在具有鹽堿化的土地上,并且水稻質量較高。
2.2 農業種植技術創新
在種植農作物時,農民往往會因為種植環境或者條件限制等降低了生產效率,甚至會影響生產量,而在當前出現的現代生物技術[2]、節水灌溉技術、模式化栽培等先進技術,并且在農業生產中根據植物的生態環境等打造數字化采集技術,針對植物生長需要的環境和條件,密切關注植物生長情況,尤其是土壤水肥供養和光照等,應用農奴才能遠程數字化管理系統,可視化信息服務技術和設備,可以大大的降低農民的工作任務量,減少了實地探查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
2.3 轉基因技術
當前生物技術發展迅速,并且專家們逐步將生物新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逐步研制出了抗病毒辣椒、抗病毒番茄和轉基因大豆等一系列作物,中國農科院研制的抗蟲棉花,可以有效的避免病蟲害的出現,提高了棉花質量[3],也降低了農民施藥施肥的工作任務。
2.4 網絡農業、精確農業和現代化農業創新技術
通過網絡監控和網絡管理來進行農業生產,針對塑料大棚采用網絡監控系統進行管理,坐在家中便可以觀察大棚內的作物生長情況,并且可以觀察到作物的變化和是否存在病害,采光等情況,通過對某片作物種植的 監控來密切的關注作物的生長情況,并針對性的提供應對方案,防患于未然。而農業智能技術是通過智能化操作和系統來完成對作物的培育,摒棄了傳統的種植作物的工作,可以利用智能技術對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分析,并查看是否達到健康成長的指標,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處理。
3 大力發展農業技術創新
當前農業建設是國家建設的重點部分,國家和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農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旨在通過創新技術和創新理念的應用,可以大大的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作物生產質量。要想大力發展農業創新技術就需要廣大農民共同參入,加強對農民的農業知識培訓,樹立農業科技創新的意識。運用當前新近的科技信息網絡,讓先進的農業科技信息可以達到共享,分享農業生產經驗和技巧。國家和政府需要對農業科技創新投入較大的資金,并出臺相關的法律和法規等進行保護,加大對農業創新技術的宣傳和推廣[4]。要想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農民工作量,提高農民的收入,就必須要對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進行優化和革新,應用當前的先進技術,如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等多科目的技術類型,將其與農業生產融合,提高創造農業生產的新技術和新工藝,轉變傳統農業生產理念,??造高效農業。
參考文獻
[1]吳淑杭,徐亞同,凌云,等.豬糞便生態型處理與資源化技術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6(1):168.
[2]姚延婷,陳萬明,李曉寧,等.環境友好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8):122-130.
[3]齊曉輝,李強.我國可持續農業技術創新動力機制問題研究――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0):57-61.
[4]辜勝阻,王敏.利用金融創新推動農業技術創新的戰略思考[J].中國科技論壇,2012(8):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