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媛媛 謝唯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筑業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新興的概念被提出,被支持,并逐漸成為建筑發展的方向和趨勢。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新型的,不斷發展的概念,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在不斷的更新和完善。本文對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綠色建筑;綠色施工
引言
綠色建筑,是在可持續發展原則指導下,通過人、建筑與自然三者協調平衡,實現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和諧發展的現代建筑理念。指建筑在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不破壞生態平衡條件下,通過整體的科學設計,集成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建造的一種建筑。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筑功能靈活適宜等特點。綠色建筑和綠色施工作為可持續發展,在建筑業體現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建設低能耗、環保、舒適的現代建筑也已成為能源日趨緊張的現代社會必然要求,因此,我們要大力推行綠色建筑計和綠色施工的設計與實踐。
1、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優勢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進程過程中,建筑量大,建筑要求高,再加上我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多樣化,在發展綠色建筑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1.1.節能潛力方面的潛力巨大
我國既有建筑已經達到了四百多億平方米,與此同時,每年新增的建筑量在十六億到二十億之間。但我國有將近百分之九十五的建筑屬于高消耗建筑,在同等的室溫條件下,單位面積消耗是那些發達國家的兩至三倍。如果我們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加大力度,起到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1.2發展綠色建筑的效益高
根據相關調查,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要達到同等的節能效率,建筑方面比工業方面的投入要小。另外,相比歐美國家而言,我國在發展綠色建筑方面所用的成本較低。保護環境應對氣候的變化是全世界人們的共同宗旨[2]。這樣就兼顧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3建筑技術的發展日臻成熟
相關的調查數據表明,高能效照明技術實際上是所有國家在進行溫室氣體方面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從節能量這方面來說,全面改進寒冷地區采用的分區供暖形式,實行分戶供熱的計量方式,在氣候溫暖的地區提高制冷和通風效能。
1.4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有利于綠色和建筑的推行。
我國的建筑設計與氣候息息相關。例如,陜北地區就巧妙的結合黃土的地點建立了窯洞,通風效果好,冬暖夏涼。云南的西雙版納屬于熱帶地區,氣候濕熱,且蚊蟲蕪雜,當地結合這些特點,設計出了竹樓,造型典雅別致,里面清爽舒適。這些地區的差異性造就了建筑的差異性,也出現了多種建筑文化。
2.綠色建筑施工的對策
2.1加強對于市場施工的監督
施工階段是將紙質設計生成實物的階段,也是對生態環境產生重要影響的階段。這一階段涉及到可持續發展的各個方面,包括利用可循環再生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為此,施工單位在進行施工時,必須加強現場監督和指導。一是盡可能的縮小施工場地的占據面積,避免對施工現場造成破壞。二是積極地推行新能源,新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較少污染浪費。三是施工單位應嚴格的按照國家或者是該行業的法律法規進行施工。選擇符合標準的材料,嚴禁偷工減料,以免造成危險。另外,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要盡可能的減少顆粒,粉塵,噪音對附近居民和過往行人的影響。要全過程監控,全體成員參與。施工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施工組織調配、施工設備籌集(場地、機具、材料,后勤設施等的準備)、施工運行方案、設備維護及完成作業后施工場地的生態規劃等。綠色施工要求則更為嚴格,施工前一定要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充分考慮施工的總體要求,為施工提供所需條件。在實施綠色施工的過程中要對整個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全方位、全員工控制。而在傳統施工中施行的分包責任制則由于施工人員雜亂,監管部門紊亂等諸多管理難題導致施工資源浪費、工期拖長、環境污染,無法做到綠色施工。
2.2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三合一。綠色施工要采用大量新技術,新材料,高端的施工設備,與普通施工相比似乎付出了更多投入,損失了經濟效益,其實從結果來看則恰恰相反。第一,綠色施工采用新技術、新管理手段和新材料在節約水源、土地、工程建筑材料、室內外環境保護等方面,大大減少了建設的后續成本。其次,綠色施工杜絕資源浪費,保護環境的舉措很好的樹立了企業形象,有利于獲得社會支持,甚至市場的歡迎。
2.3積極地采用先進技術。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建筑行業科技含量比較低,大多數施工單位都是采用傳統的施工方式,不管是在技術設備方面還是施工流程上和世界上先進水平有著不小的差距。我國的企業要想競爭日趨激烈的建筑行業征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提高核心競爭力,提高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完善技術裝備,力求在太陽能風能以及建筑的發電系統方面有大突破。無論是我國還是世界,都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問題,因此,發展綠色建筑也就成為大勢所趨。積極推行綠色建筑,不僅可以綜合的利用資源,而且為保護全球環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綠色建筑作為一個新型的,不斷發展的概念,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在不斷的更新和完善。
結語
現在,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的加快,如何在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同時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預計到的是,在未來的日子里,綠色建筑將成為全世界人類處理人和自然關系的有效手段。我們應當吸取中國傳統建筑中的精髓,并結合當代建筑的要求和特點,不斷的更新完善技術設備,實現理想的居住環境。同時,綠色建筑的發展還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鼓勵和支持,建立一個系統的規范法則,不僅僅為具體實施提供了有力保證,同時也會調動投資者、開發者和消費者的積極性。在我們國家建立綠色建筑已經成為一項意義重大又非常急切的任務。可以說,綠色建筑在中國的出現,不僅僅是建筑行業的變革,更是我國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關鍵,更重要的是,它順應了世界經濟方式轉變的浪潮。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孫書明,李偉清,馬容.淺析我國綠色建筑大發展現狀及趨勢.山西建筑[J].2015(5).
[2]仇保興.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及對策建議建設科技[J].2015(06).
[3]郭晏磷.淺談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前景[J].建設科技.2015
[4]李牧.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15(5).
[5]陳捷.探討綠色可持續建筑在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J].2015(11)
(1.身份證號碼 211121198909240027;2.身份證號碼21122419890209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