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文
摘 要:中國經濟產業高速發展,對外貿易規模也是一日千里。然而,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路上有諸多不利因素,以及對外經濟貿易中面臨新的挑戰。本文研究當前全球經濟貿易和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促進中國的對外經濟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蓬勃發展,與中國的國情和世界的對外貿易政策的發展,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2008,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發展處于低迷狀態,我國對外貿易急劇下降。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剩余溫度仍在世界范圍內,世界經濟增長率低、風險高的趨勢沒有明顯改善。對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外部需求疲軟,勞動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融資難、融資貴、人民幣升值、貿易摩擦增多,與發達經濟體面臨進一步下行的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可能持續,商品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加劇國際中國對外貿易形勢發展仍充滿變數。
1、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
1.1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值逐漸增大
中國的改革開放到現在以來,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逐漸趨于穩定,速度大約每年9%的速度增長,對外貿易作為經濟貢獻源,中國的GDP已經運行在近幾年的高速。文化全球化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總量和中國對外經濟貿易順差都持續快速上升。統計數據顯示,2009的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22.73萬億,而貿易順差為1961億美元。2010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增加了30%。因此,對外經濟和貿易的快速增長在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
1.2 貿易格局缺乏有效抗風險能力
目前,我們的貿易伙伴主要集中在美洲和歐亞大陸,其中日本、美國和歐洲聯盟是相對的貿易伙伴。據統計,在中國,這些三方的年貿易量約占總量的50%,而這種貿易模式導致我國抗風險能力差。
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模式和結構有很多不合理,缺乏可持續性。從出口貿易方面,中國的出口增長很快,出口貿易的依賴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但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以高收入、高消費、低收入的數量模型,資源浪費嚴重,對環境和貿易發展疲軟的嚴重污染。從進口貿易來看,化石燃料、潤滑油及其它進口的相關材料,絕對量在視圖的份額增加;工業制成品進口的比例增加,這主要是成套設備、飛機、電腦、電子設備的引進,汽車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產品,如進口模式會阻礙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1.3對中國的傳統產業對國際市場影響
中國加入WTO后,對外貿易有很大的影響。發達國家環境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涉及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回收。目前,我國出口產品大多是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品。如果我們增加環保成本,我們將抵消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在中國,出口企業會為了獲得銷售優勢申請環境標志。二是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在WTO環境規則的使用,環境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制定太高,如污染標準、噪聲標準、電磁輻射標準,包裝標準,主要是在中國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偉大的農產品,木材包裝產品,紡織產品,對中國機電產品的影響。
1.4對外貿易增長仍然比較廣泛。
目前,中國的對外經濟貿易增長主要依靠量的增長,以及產品的附加值還比較短。這個比較廣泛的對外經濟貿易相對有限的增長模式將在能源和環境帶來很多問題,并將持續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
2、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我國很多地區已得到迅速發展,使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有很多貿易摩擦。原因在于貿易保護主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體制和政策不完善,造成了一些貿易摩擦。深化全球經濟的前提下,中國的對外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必須考慮外來因素的影響和應對自身問題的措施。
對中國的對外經濟和貿易的增長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這種增長方式與能源、環境有一定的矛盾,影響了對外經濟貿易的可持續增長。具體表現為:中國對外貨物貿易水平較低,產品的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的缺失;對外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不高。在我國,對外勞務貿易出口約占對外經濟貿易出口的1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的對外貿易和服務貿易逆差繼續出現,這將給國民經濟帶來不利影響;由于缺乏技術創新意識和能力,中國企業在技術引進和模仿、消化和吸收技術的能力不強,導致中國是數量最大的生產國和不擁有核心技術的力量,使我們的國家付出了高能耗、高污染的沉重代價,但沒有分享從世界市場足夠的利潤,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對外經濟貿易的長期發展。
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中國地大物博,能源資源豐富。因此,中國的外貿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相對競爭優勢。然而,目前還缺乏對中國對外貿易活動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整合,為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一是比較優勢”挑戰的變化過程,中國的煤炭石油資源豐富,天然氣的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相關產品的優勢不會改變,減少與環境相關的碳排放量將迫使他們離開世界市場。二是來自發達國家保護自身發展和建立“綠色壁壘”的挑戰。他們對環境保護和健康的名義為借口,法規和標準的不正確設置,所以大多數國家包括中國的出口量的上限。
3、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對策
考慮到中國的基本國情,為了維護中國對外貿易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標準,這是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效率原則、連續性原則和公平原則是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最基本原則,這三條原則是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最大效率不僅是企業發展的追求,也是對外貿易的最大收益,即通過最低成本和資源投入獲得最大收益。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是復雜的,一旦環境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只有實現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公平原則的理由是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其他國家在其他國家有很強的實力。其他國家的污染更嚴重。工業轉移和一些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正在被摧毀。
3.1出口產品結構調整
我國應注重出口結構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促進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改進步伐,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如無公害綠色產品為發展重點的發展,充分利用貿易世界貿易組織,促進對外貿易的快速、有效、有序的發展。
目前,中國的工業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與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一產業的比重高,現代化水平低,第二產業處于低水平的發展,第三產業比重較低,且發展緩慢。在三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基于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實現農業生產力,鼓勵產業特別是制造業提高內部結構的水平,而且服務業的多元化發展,比重提高,結構的制備、功能優化。現階段我國產業發展應采取雙重戰略。也就是說,在工業發展的主要部門,必須采取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增長方式,在工業發展的一般部門實行勞動密集型增長方式。
我們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對那些仍然在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不成熟狀態將得到充分的保護,并盡快逐步開放的同時,促進其發展,選擇進入一個更高含量的人力資本服務部門起到示范的影響,服務業薄弱,盡快縮小差距。在未來,在中國服務出口的發展路徑應以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技術密集型知識服務出口的兩端,最后以技術為基礎的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的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作為補充。此外,民營企業除了要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外,還應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服務業的發展,打破對某些服務行業的壟斷和封鎖。服務業不僅要向民營企業開放,而且要擴大對外開放,盡快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公平、公正的競爭秩序和有序的市場體系。
3.2相應的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完善。
中國應積極發展相關的技術標準和規范,促進與國際市場的融合,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出口壁壘,中國的出口。只有相應的技術標準,提高國內和國際標準,引導國內廠商在技術標準,合理的生產,確保產品可以跨越國外技術壁壘的貿易限制;同時,對國內的生產技術標準體系的建立,可以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是生長在中國。
3.3 加強從業人員培訓,促使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要對行業協會人員結構加以合理調整,促使從業人員綜合素質顯著提高。目前我國在貿易摩擦處理方面人才欠缺現象較為突出,各對外企業應不斷加強人員培訓,確保其可在對外經貿中充分發揮溝通與協調作用。同時,會計事務所與律師事務所應積極培養并引進對解決國際貿易糾紛相對熟練的人才,培養可勝任反傾銷等諸多應訴的人才,對我國利益予以最大限度維護,為對外經貿企業提供實質性幫助。
3.4對外貿易與環境改善的關系
第一,促進綠色企業和產品的發展。一是積極順應綠色貿易發展趨勢,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采用清潔生產工藝,生產環保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的環保水平。二是積極鼓勵采用國際標準。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規定,只要企業獲得相關國際標準認證,可以直接進入國際市場,沒有任何非關稅塊;三是實現從產品設計、生產、包裝和銷售綠色一體化;四是主要國家的綠色壁壘,行業和產品進行認真研究,積極尋求合理的目的環境保護要求的對策,要提高產品質量,盡量滿足對方;五是建立有利于進出口產品結構的生態環境建筑的綠色結構,使得我國出口貿易對節約原材料、節約資源的發展。
第二,加強環境立法。符合國際標準,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強制改變傳統企業局限于企業利潤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策略,將環境成本納入企業效益評價體系,社會管理決策、協調企業經濟效益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它也可以通過法律限制國外污染產業轉移到中國降低外匯浪費在中國的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4、結語
在中國國民經濟的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和主要的實現方式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到國際貿易的發展動態,不斷總結我國外貿形勢,勇于抓住對外經濟貿易的機遇和挑戰,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以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和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國民經濟穩定、快速和可持續增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吳蕾.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中環境成本轉移的實證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07.
[2] 孫行.我國對外貿易與可持續發展探討.東北師范大學,2010.
[3] 高超.論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外資,2010,16(9):132-134.10(7).
[4] 郭琰.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J].改革與理,2003(2).
(作者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