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揚
摘 要:現階段我國社會結構已由現代社會向著風險社會方向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關聯因素發生改變,并且社會生產及分配主體也隨之發生偏移,并更加偏向風險。傳媒作為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為風險信息的產生提供了便利基礎,但是同時傳媒也能夠在相應范疇中實現對風險的感知及精準把控,相對的傳媒在定義風險的基礎上,也能夠對風險進行化解,可以說傳媒本身針對風險具有雙面性。通常情況下,在風險社會中會依托傳媒實現對風險的處理,但是細化來看,傳媒一旦應用不當,就會成為另一種風險。
關鍵詞:風險社會;媒體角色失范;優化對策
從當前形勢來看,受到相應因素的直接影響,風險事件的發生頻率不斷增加,不僅是在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如此,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滲透性應用,使得媒介在風險事件中的表現呈現出不同特點。為了能夠進一步強化媒體屬性,實現對風險問題的合理控制,就需要從不同的細化層面上打破媒體在風險事件處理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首先就以導致我國媒體角色失范的主要原因入手,而后提出了理想媒體角色的塑造策略。
一、在風險社會中導致我國媒體角色失范的主要原因
1.風險信息難以確定
首先,科學技術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知識的不斷更新及發展提供積極有效的助推力,但是其中存在較多的變量因素,也就是說風險信息在這一趨勢背景下難以確定。就像各類傳染性疾病及自然災害的發生,在發生前期并無征兆可言、轉基因食品是否真的會危害人類健康,會導致什么疾病的發生,在相應領域范疇中并未形成明確回答。因此不難發現,科學技術更新發展的同時也促使現代風險隨之加劇,人們無法在事前開展有規劃的預防工作,在事后處理問題的能力也難以提升,這并不在保險手段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由于風險社會難以確定關鍵性的因素,這就使得人們對風險的認識仍舊停留在較為淺顯層面上,判斷存在誤差也是常見現象。除此之外,在信息量不斷增加的當今社會,信息過于碎片化的特點也促使不確定因素顯著存在。
其次,由于風險信息量化控制難度大,再加之信息碎片化問題嚴重,在信息量明顯不足的情況下,風險信息的不確定性也會隨之增加。信息難以精準定位及確定會導致公眾判斷失誤等不良現象不斷出現,更為嚴重的還會影響社會安定。通常情況下,謠言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信息本身涵蓋與人們生活相關聯的內容,人們往往較為關心,還有就是信息來源并不正規,信息的準確性也無從判斷,一旦問題過于模糊,人們往往更加愿意相信謠言,并推動其不斷傳播,從而理所應當的接受這一謠言。
2.風險社會缺少相對穩定的權威性
首先,政府權威不斷弱化。現階段我國人民的精神狀態普遍較為良好,并呈現出了樂觀發展趨勢,而政府權威卻呈現出了低迷狀態,導致該種現象出現的主導性因素是:科層官僚體系的建設與民主開放政治之間缺少協調性,科層制結構的官僚機構在實際運行階段,由于受到相應因素的直接限制,并不能精準掌控市場需求,在發出信號后,公眾要求也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反應過于遲緩,將直接導致辦事效率不斷下降,再加上公職機構缺少競爭力,這就使得工作人員的思想較為保守,專業素養的淡薄,更使得不負責任的問題頻繁發生。
其次,媒體權威的喪失。在某些方面媒體作為信息傳遞的工具,在實際應用階段會受到社會組織等群體的不良利用,成為負面信息的傳遞媒介;同時經濟因素也會對媒體權威產生直接作用,在企業發展中為了獲取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往往會通過媒體進行宣傳,在形成吸引力的同時,信息質量控制也就逐漸成為可以忽視的要素,對于媒體來說職業操作的喪失將是影響其發展的不利因素。除此之外,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更新速度普遍較快,甚至是24小時不間斷的,在信息量劇增的同時,信息的真實性就更加有待研究,一旦信息與新聞在同一形勢下進行傳播,謠言就會摻雜在新聞中不斷蔓延,媒體的公信力也就會隨之喪失。
二、風險社會中媒體角色塑造的有效路徑
1.加強法律法規的健全化、規范化建設
首先,應當結合風險社會的發展趨勢,不斷完善關于規范媒體傳播活動的法律法規;其次,制定更加完善的新聞法,對傳媒活動進行合理規范,尤其應當針對傳媒從事的新聞活動范疇進行界定,明確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堅決不能做的,從而為傳媒活動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最后,應當重點加強網絡媒體監管的立法,針對現階段網絡發展形勢,對網民行為進行監管。針對網絡的立法,可以借鑒外國的經驗,將我國的發展情況與之對比,有針對性的加強網絡媒體監管的立法,為文明網路環境的創建提供積極有效的助推力。
2.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評估制度
首先,應當對媒體報道進行限制,并建立與發展實際相契合的風險評估制度。現階段我國的危機管理中仍舊存在較多不足,如果只是對媒體報道進行約束,阻止消息傳遞,并不能實現對危機事件的精細化處理。而重大決策中都能以群眾利益為主導,開展有針對性的風險評估工作,在確保其綜合指標的質量達到預期標準后,再進行實踐并推動政策落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問題,實現對媒體報道的合理約束。因此不難看出,風險評估機制的落實,不僅能夠實現對風險事件的合理管控,更能為社會安定和諧奠定基礎,具有推廣性優勢。
3.轉變思想觀念
政府應當及時轉變思想觀念,提升信息透明度,以媒體為依托,實現對風險的合理控制及處理。現階段我國的風險治理力量主要來自于政府,民間及社會力量被長期忽視,積極性較為缺失;風險治理過程中信息單向和壟斷,公眾信任度明顯不足;治理觀念注重事后處置,輕視預防。因此,政府應當積極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披露信息,主動與媒體進行合作,讓公眾了解真相,幫助解決問題,形成政府、媒體、社會協商互動的風險管理模式。
結語
在風險社會中不確定因素普遍較多,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風險管理難度,再加之信息處于高速流動趨勢,思想控制難度也普遍較大,而媒體如何在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將危機轉化為契機,就顯得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賈佳.風險社會語境下自媒體的社會責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 2016.
[2] 李清聚, LIQing-ju.風險社會視域下當代中國道德失范原因及對策[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6, 36(3):1-4.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