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摘 要:在語言學習中文學作品是非常好的工具,因為其詞句優美,具有時代性和典范性,可以很好的體現不同語言之間的適應性。而在語言學視角下英美敘事文學作品有不同的適應性,必須要認識到其重要性,并探討敘事文學作品中語言的適應性體現。
關鍵詞:語言學視角;英美敘事文學作品;適應性
敘事文學作品是人類文化遺產中典范性和權威性的重要體現,也是英美語言學習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學習英美敘事文學作品中,可以在語言學的視角下來學習,這樣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其作品的寓意。而國外文學更加注重文筆寫作的藝術,使得英美文學作品也受到了影響,并有一定的體現。
一、基于語言學視角下的英美敘事文學作品適應性研究的重要性
英美敘事文學作品可以提高閱讀者的英語水平,因為在過去、現在和未來語言承擔著人類生存交流的重要責任,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有非常豐富的詞匯和語言表達,不僅表達方式靈活,而且具有濃郁的情感色彩,可以幫助人們快速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敘事文學作品是經過語言大師的提煉加工的,是學習模仿非常有效的語言材料,體現了具有生活化的語言特征,樸實自然且通俗易懂[1]。在英語語言發展中,莎士比亞的戲劇、華茲華斯的詩歌、狄更斯的小說等英美敘事文學作品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幫助人們加深對英美文化的理解,并更好的學習西方文化。很多英美敘事文學作品中的詩歌、小說和戲劇等都是對作家寫作意圖的一種傳達,是對英美國家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體現,體現了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理念,并更好的了解中西文化差異。
二、基于語言學視角下的英美敘事文學作品適應性
(一)節選部分
在敘事文學作品中,節選部分和節選之外的篇章共同組成了整個文學作品的一部分,在學習時可以將其與其他部分進行區別開來,并保證不同片段之間可以互相影響和依存。對于節選部分來說,與其他片段的銜接程度越高,就會受到其更嚴重的影響。在閱讀英美敘事文學作品中要注重不同節選部分之間的聯系,在本節選當中找不到答案,這樣才能更好的凸顯不同的故事氣氛和對比效果,發現片段中句子之間的關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因此,要加強不同段落和整部作品上下文之間的緊密照應關系。如果不了解整部作品的內容,在節選內容中就會處在一種孤立狀態,不容易理解其照應項,使得其意義被改變[2]。而且這樣的節選會降低人們的閱讀興趣,甚至產生極大的閱讀挫敗感。
(二)節選段落
通常英美敘事文學作品的開頭部分或者介紹性部分是非常適宜的學習材料,其在整部作品中有重要的地位和性質,結尾部分不適宜作為語言學習的教學材料,但是這一標準也不絕對。比如在《呼嘯山莊》中的,其前三章的意義上是不完整的,雖然已經對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內容有了大致的介紹。但是這一部分只為讀者提供了線索,故事發生的開頭就是洛克烏德先生闖入呼嘯山莊作客,以此推動了整個故事的發生,并為下文留下了懸念,此時讀者也會產生一系列的疑惑,并留下了很多信息上的空白點。而在后文的敘述中就會運用倒敘的方式來慢慢展開開頭留下的問題和疑惑,所以如果學習中只運用開頭作為教學材料,人們心中就會產生大量的空缺,并可能會建立起一個偽篇章,不能正確的理解這一文學作品的意義。對于顛覆了敘事時間的作品來說,就不適宜運用其開頭部分作為語言教學材料,所以必須要重視其實際選材過程。
(三)語法
在20世紀80年代,一些語言學家提出了普遍語法理論,他們發現人類有自己的獨有的語言知識體系,并在我們正常人的大腦中存在普遍語法。它包括一套普遍原則和一系列參數,而原則可以幫助進行短語合成,參數是為了更好的操作指導普遍原則。在普遍語法視角下來研究英美敘事文學作品的適應性,就要了解這一過程中語言的磨蝕作用,一個參數會由標記狀態開始向無標記狀態轉變,而因為缺乏交流,受輸入因素就會影響參數背景,使得標記性值被保留。通常標記狀態還在就會有標記性值,說明大腦中就會依然存在這個印象,學習過程中英美語法的磨蝕作用就會減慢。因此,在學習閱讀英美敘事文學作品中,必須要認識到的這些語法的重要性,并積極進行練習,更好的學習語言,降低語法磨蝕的可能性[3]。
通常在學習英語時,英美敘事文學作品是一種重要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運用學習生活化的語言。在英美敘事文學作品的語言轉換中,必須要認真把握文學作品的語言內容,并考慮中英文化之間的差異性,這樣在融合這兩種語言時就會考慮到兩者之間的適應性。而基于語言學視角下,就要從多個方面把握英美敘事文學作品的適應性,比如節選部分、段落、語法等等。
參考文獻
[1]夏榮.篇章語言學視角下的英語敘事文學作品節選[J].求知導刊,2017(10):98.
[2]俞雙英.語言學視角下的英美敘事文學作品適應性[J].語文建設,2014(30):21-22.
[3]張彩云.語言學視角下的英美敘事文學作品適應性教學研究[J].高教探索,2017(S1):88-89.
(作者單位: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