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順
摘 要:結合實際工作,分析了目前農村土地綜合整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合理性對策與建議,以使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和標準化,更好地服務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對策與建議
1引言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制度,其內涵是在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和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指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為平臺,推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規模經營、人口集中居住、產業聚集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一項系統工程。
近年來,通過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不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積、提高了耕地質量、落實了耕地占補平衡、實現了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而且有效地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整潔繁榮和穩定。當前,面臨著建設缺資金缺地、耕地保護缺動力、農民增收缺渠道等突出問題,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是當前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切入點,為切實作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深入分析當前實施農村土地整治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與建議十分必要。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各專項規劃間缺乏統籌
農村土地利用、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基礎建設、社會事業以及林業、水利等新農村建設缺少規劃,已有的規劃相互間統籌銜接不夠,沒有形成統一體系,操作性不強,前瞻性不高,是制約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的重要因素。
2.2部分項目設計不合理
項目規劃設計不科學。進行項目規劃設計時,測繪單位沒有對項目區進行實際測量或測量程度不夠,設計單位對項目現場踏勘不到位、方案論證不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不夠,導致規劃設計部科學合理,與實際脫節,實施過程中變更設計方案頻率高,嚴重影響施工進度和預算成本。一些農地整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套用別的項目版本模式,缺乏對本區域自然資源、經濟發展、土地利用現狀、新增耕地潛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分析論證,與新農村建設中產業發展、規模生產及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建設結合程度不夠,不能讓農民滿意。有些項目受資金等因素限制,設計標準偏低,工程運行于當前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的要求不相適應,群眾滿意度不高。
2.3項目實施過程中監管不到位
一是招標不規范,致使人員素質低,施工水平差的施工單位進場施工,導致施工質量差或施工隊伍未按要求施工,實施效果不明顯。二是施工單位在實施農地整理時通過大量機械隊原有耕地進行整理,使土壤結構、土壤性狀發生劇烈變化,破壞了土壤中原有微生物的生存環境,致使大量微生物死亡,同時不合理的整理方式和技術破壞了大量植被,造成整個生態系統破壞。三是資金監管不到位,出現擠占挪用資金、弄虛作假等現象。
3對策
3.1因地制宜,統籌規劃
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必須強調規劃的龍頭地位,以規劃引領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整治、統一發展”的要求科學編制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增減掛鉤項目區規劃和社區建設詳規,突出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區域綜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點。項目規劃編制由國土資源部門統籌協調,縣級政府組織,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縣域村鎮體系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生態建設與保護規劃、水利和交通燈規劃相銜接,杜絕重建新、輕拆舊,重城鎮、輕農村,單一解決城鎮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的現象。項目設計堅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則,要緊貼農村、農民、農業的現實,方便農民生產、生活,不能過分地、片面地追求新村規模,做到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相對集中,耕作半徑不宜超過1.5千米,新房戶型最好能有院落,能放農機具、能養雞鴨等家禽。
3.2作好項目規劃設計
3.2.1科學制定項目規劃
項目規劃以堅持科學性和分類指導為原則,與新農村規劃建設、產業布局相銜接,統籌考慮田、水、路、林、村等各項內容的建設,充分考慮集中成片,發展特色產業。以突出因地制宜、服務規模農業產業,統籌協調的規劃編制原則,作好專項規劃編制和具體方案制定工作,更好地指導項目實施和體現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項目規劃設計應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尊重群眾意愿,與實際協調一致,論證科學合理。
3.2.2嚴把項目設計關
嚴格挑選規劃設計單位,選用技術力量雄厚且有一定土地整治項目設計經驗的規劃設計隊伍開展項目設計,加強規劃設計成果技術審查力度,避免出現與實際有較大出入和技術水平低劣的設計成果,確保規劃設計科學、合理、項目專家論證意見不充分、不完整的不予立項。
3.3嚴格監管項目實施質量
3.3.1嚴把工程招投標關
嚴格按照國家招投標法和“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項目工程招投標,通過招投標程序選擇信譽好、實力強的施工隊伍,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管理
3.3.2嚴把工程質量建設關
對不按設計和質量要求施工的施工隊伍要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從嚴加強管理,對管理不力的單位要進行通報批評,追究責任。發揮監理隊伍專業技能和主觀能動性,督促施工隊伍照圖施工,確保原料符合標準,施工工序完整,施工質量優良。
3.4強化項目資金整合和使用管理
3.4.1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投入力度
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以抓好土地整治項目為支撐,整合國土資源專項資金、掛鉤周轉指標流轉收益金等,同時引導和聚合其他涉農資金“打捆”用于項目區,集中力量打好“組合拳”促進項目上規模、出成效。
3.4.2嚴把資金監管,規范資金支出
建立有效的資金保障機制,對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戶管理、單獨核算、樣按照工程進度撥付資金,國土資源各級管理部門要加強廉政建設,加強群眾監督,從源頭上預防暗箱操作和腐敗現象的發生,確保資金安全使用。
3.5建立和完善項目后續運行管理機制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是一項惠民工程,為確保各項基礎實施長期、有效、穩定地發揮效力,必須對工程設施加強后續管理,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護運行機制。在項目支出明細表中列支工程后期管護費用,切實解決當地村組在維護項目工程中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各級國土部門應當建立工程后期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專人負責,嚴格落實好管護措施,確保工程設施長期發揮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彥隨,陜西農村宅基地綜合整治模式的價值與啟示[J].中國土地,2011(7):61—62.
[2]王國申,加快農村土地整治規劃編制和實施,促進遼寧土地整治工作健康發展[J],國土資源,2011(1):31—32.
[3]潘有浩,對當前土地整理問題的四點建議[J],國土資源導刊,2009(12):8.
[4]范德種,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土地整理癥結及對策[J],國土資源導刊,2008(1):17—19.
(作者單位:菏澤高新區土地綜合整治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