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炬紅 趙伯軍 羅躍進
摘 要:現代戰爭對體能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而且體能訓練是提高戰斗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戰術訓練和技術訓練的基礎。隨著大量高科技武器裝備的不斷涌現并廣泛的應用于戰場,體能訓練越來越受重視。著眼未來戰爭,根據現狀,體能訓練應著眼提高以下四種能力。
關鍵詞:體能訓練;現代戰爭;影響
一、體能訓練能適應現代戰爭高強度、高密度的環境。
現代戰爭,由于高技術裝備的不斷發展,增強了作戰的靈活性,其轉變速度加快,在高強度、高密度的作戰環境下,適應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越南戰爭期間,一些美軍飛行員跳傘落入叢林之中,因不能適應當地氣候變化和缺乏必要的生存知識而喪身。為此,美軍在越戰之后很快在菲律賓的呂宋島、巴拿馬等美國空軍基地設立了熱帶生存訓練學校。馬島戰爭初期,英軍在航渡中組織了多種方式的適應性體能訓練。海灣戰爭中,由于所有參戰的美國官兵在開戰前在戰斗訓練中心進行了一年專門的適應性訓練,因此能在沙漠之中出色的完成任務。提高戰場適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強健的體質為基礎的,因而應該注重耐力和力量的訓練。增強耐力和力量訓練的方法是負重訓練,其項目有輕量級舉重,舉沙袋,背人原地蹲起或攀登樓梯等,也可以進行俯臥撐、仰臥起坐和引體向上訓練。其次要增強肺活量訓練。通過五公里武裝越野或時速4—5公里的全副武裝徒步行軍等方法,也可以按體力劃分小組進行頻率較高的短跑訓練。第三要注重適應訓練與各種專業訓練相結合。作為體能訓練的補充,部隊還要開展各種競賽和評比活動,內容注重多樣化,訓練注重科學化,從而有力的促進適應性體能訓練的完成。
二、體能訓練能適應現代戰爭的快速應變能力
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短促急劇,參戰官兵只有具備靈活機動,快速敏捷的應變能力,才能“跟得上、打得準、藏得住”,從而更加有效的保存自己、消滅敵人。體能訓練在快速應變能力的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法進行。一是柔韌性訓練。良好的柔韌素質是軍人在戰斗中完成快速應變動作的基礎,主要可以通過放松慢跑,非常劇烈鍛煉柔韌性的伸展練習,彎腰、轉體、跳躍、下蹲、俯臥撐等。放松體操練習,柔韌性伸展練習等方法,也可以通過單、雙杠進行彈動或擺動來獲取更大范圍的運動幅度和伸展練習。二是動作的靈敏性訓練。在跑、跳中做迅速改變方向和各種跑、躲閃、各種快速急停和快速轉體訓練,還可以用“之”字跑、“躲閃”跑、“穿梭”跑和“立臥”跑進行綜合練習,訓練中做各種變換方向的追逐性“游戲”和對各種信號作出反應的“游戲”,都能有效促進快速應變能力的培養。
三、體能訓練能提高適應現代戰爭的心理承受能力
現代戰爭中,心理戰和反心理戰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取勝手段,軍人在作戰中心理承受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部隊戰斗力。伴隨軍事訓練的科學化和戰爭理論的不斷發展,心理承受能力訓練倍受各國重視。現代軍事訓練科學證明,在軍事訓練和作戰中不僅消耗身體能量,而且也消耗心理能量。因此,充分挖掘作戰心理訓練與體能訓練之間可能形成的巨大能量顯得尤為重要,從而使之相互促進,形成總體力量的均衡,甚至優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應該把體驗訓練和技術訓練、戰術訓練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首先要使軍人在思想上接受心理訓練,并在此基礎上深刻了解心理品質對完成訓練任務和爭取作戰勝利的重大意義;其次,明確完成訓練和作戰任務需要培養、改進、提高哪些心智能力,達到何種程度以及它們的作用,使每個軍人能自覺地進行自我分析;再次,通過體能訓練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循序漸進。如在意志訓練中應通過逐步提高訓練強度、難度,并針對個性心理特征、心智能力、意志品質等方面選擇體能訓練內容,一旦因體能訓練強度過大,心理疲勞,承受能力下降會造成思維敏感度下降,分析信號的能力條理性紊亂,情緒波動磊,訓練熱情下降,消沉,缺乏取勝的信心等狀態,此時應立即減輕體能訓練的強度,以緩解體能訓練造成的心理負荷。
四、體能訓練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野外生存能力
現代戰爭中,強健的體質是部隊戰斗力的重要基礎,而野外生存也是以強健的體質為前提的。因此各國部隊都積極研究野外生存訓練。美軍新兵在突擊隊員訓練中為鍛煉求生能力,有時二、三天不準睡覺,連續幾天不準吃飯,通過這種沒有人情味,近乎殘酷的超大強度訓練,有意識讓士兵苦心志,勞筋骨,以提高其在現代戰爭下的生存能力。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特別舟艇勤務突擊隊”,經常攜帶防雨斗蓬,匕首,手槍、繩索、釣魚和鉤和線、小指北針,在大雪覆蓋的深山中進行為期一周的生存訓練。其中最能考驗士兵的是在埃克期穆舉行的為期三周之久,稱之為“戰斗活下來”的生存課,通過這種嚴格的訓練,極大的提高了這支部隊的野外生存能力和作戰能力。提高野外生存能力。首先應在體能訓練中加大訓練力度,培養堅韌、勇敢、頑強的意識品質,基本途徑通常有以下幾種:一是直線型,即按一定的規律安排,不做突然調整,有計劃性的逐漸加大體能訓練負荷;二是波浪型,那對訓練負荷做大、中、小的調整,使之呈現出波浪的曲線,這種方法可使訓練負荷有節奏的加大,使負荷與體力恢復兩者關系處理得更好。三是跳躍型,即突然增大或減少訓練負荷,具有突然性特點,通過跳躍型增加訓練負荷,打破有機體的原來平衡狀態,在特定的時間里使機體能量物質消耗更多,加深疲勞,而后再進行調整,使之恢復。使用這種類型加大訓練負荷的強度,要特別注意突然加大負荷的幅度,要與個人可接受能力相適應,突然加大負荷以后,要及時進行調整,盡量減少心理負擔。在實踐中,往往是把上述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其次,是要多進行各種環境下的綜合體能訓練。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要讓軍人到各種復雜環境中去磨煉。可以通過模擬實戰學習,在未知路線的情況實施全副武裝的五公里越野訓練,或者根據本地現有地理、氣候條件,開展攀登、游泳、沙灘越野和耐寒、抗熱訓練。注重訓練形式的多樣化,訓練條件的多變化,從而提高軍人的野外生存能力。
參考文獻
[1]賀桂梅.大學體育與健康教程.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04
[2]陳家琦.運動生理學.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06.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93995部隊理論訓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