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偉
摘 要:人口老齡化是當下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它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和人口發展規律,又給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種種社會問題。人口老齡化對社區發展和建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社區里的公共領域處于缺少狀態,對中國現有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提出的嚴峻挑戰,直接關乎社會長期穩定,經濟可持續發展,人民群眾生活幸福。
關鍵詞:老齡化;可持續;設計;社區
養老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最大社會問題,老年人群作為一個弱勢群體,在各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會出現老年人被邊緣化和貧困化的社會現象。經濟發展和經濟建設有利于社會發展和社會建設,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和經濟建設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發揮其正面的影響的同時降低其負面的影響,是研究此課題的主要目的。
一、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分析
1.老齡人口規模大且發展速度快
我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口過億的國家,人口年齡結構由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轉變,相比法國的115年,美國的60年,中國用了大約18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過程,這些數據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十分迅猛。
2.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發展不同步
與世界上發達國家基本上是在滿足經濟發達的條件下進入老齡化的情況不同,中國在未進入經濟發達的階段便提前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呈現出“未富先老”的特征。中國在200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那時人均GDP只有1128美元,而美國進入人口老齡化時的人均GDP為8832美元,英國則為22429美元。
3.人口老齡化發展不均衡
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一種城鄉倒置的趨勢,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始終高于城市人口,區域差異也呈現出不同的趨勢,東部地區逐漸放緩,西部地區則逐漸加速。
4.失能老年人人口數量較多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人口已經高達3750萬人,這將會給養老護理的工作帶來極大的壓力。
二、老年人群的心理特點及生活方式
衰老是人體生長的必然過程,是人體對內外環境適應能力減退的表現,進入老年時期以后,人體在心理和生理都會發生不同的變化,一般表現在:
1.身體退行性變化
步入中老年以后,人的感覺器官及其功能開始發生變化,記憶力下降,皮膚失去彈性,頭發減少,并且會伴有疾病的出現。此階段的人會出現情緒波動較大,不穩定的現象,可能會產生悲觀、孤獨等心理狀態。
2.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
中年人在社會中扮演的復雜的角色,人際關系涉及到很多方面:親子關系、與父母的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等。老年群體在離、退休之后的主要活動場所有工作崗位變成家庭,家庭成員的關系對老年人都會產生心理影響。
3.社會地位的變化
隨著老年人主要活動場所的改變,會產生一些心理上的變化,比如孤獨感、自卑、煩躁、消極等,這些會加速老年人身體衰老的速度。
三、人口老齡化對社區發展的影響
人口是社區的五大要素之一,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必然會對社區結構和功能產生影響,給社區的發展帶來新的變化。社區在美國社會學中一度成為一個中心概念,在我國社會學中也是一個重要概念。何肇發等在《社區概論》中對社區下了一個定義:“社區就是區域性的社會”。社區,作為組成社會的基本單元,在現代老齡化社會中,直接集合了個人和家庭,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基本場所,伴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推動,社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顯。
1.穩固功能。具體是指社區在養老方面具有穩定、鞏固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的功能。
社區養老的一大特點就是其居家養老的方式,這種養老方式肯定了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穩定和鞏固它的合理內核,使之能夠繼續健康發展。
2.補充功能。具體是指社區養老在對中國傳統養老方式的肯定的基礎之上,還對其養老方式的缺點和不足給予了填補,是指更加完整起來。
3.整合功能。具體是指社區在養老問題上具有整合社區內外各種社會力量與人脈關系的作用和功能。這也是社區所具有的超越個人和家庭的明顯優勢。
四、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環境可持續設計的方案
“可持續設計”源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均衡考慮經濟、環境、道德和社會因素,以在思考的設計引導和滿足消費需求,維持需求的持續滿足。可持續設計體現在四個屬性上,即自然屬性、經濟屬性、社會屬性和科技屬性。針對可持續設計,人們提出6R原則:再思考(Revalue)、再利用(Reuse)、更新使用(Renew)、再循環(Recycle)、減少(Reduce)、尊重(Respect),更大程度的引導室內設計往可持續設計的方向發展。
1.住宅設計
老年住宅的設計與開發要滿足四個原則,分別是:適應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和人性化原則。建筑屋面采用種植屋面和反射屋面技術,起到天然空調的作用,可以降低室內效應,減少熱島效應,同時也可以儲存雨水,凈化空氣,吸收大氣污染物。考慮到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內部空間的設計上與外部空間相結合,注重與自然相結合,室內多采用木制家具,并加以綠色景觀做點綴。在戶型設計上,空間類型較為簡潔單一,注重采光、通風以及防火設計。
2.安全性設施要求
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在對其進行室內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安全性,采用摩擦力度比較大的材料;在衛生間的設計上,采用坐便,并且設置抓手,增加老年人的使用安全;樓梯的設計即要采用防滑材料,還要盡量放緩坡度;燃火材料把煤氣改成天然氣,減少安全隱患。
3.打造舒適的戶外活動場地
新的老年住宅的開發和老年人社區環境的改善,主要是指在新興的住宅小區中增加老年住宅,并使社區居住環境向著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方向發展。人體機能到了老年階段,心理伴隨生理一起衰老,心理上有幼稚化的傾向,因此,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開辟社區內公共活動空間,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在社區中所占的比例增大后,必須開辦一些專為老年人服務的機構,例如老年醫院,老年娛樂中心等。為老年人服務的公用設施必須完善,如路燈,指示牌、休亭及健身器材等。為了方便老年人在社區內步行,整個區內的場地、走廊、公廁以及樓梯等,應當采取無障礙設計原則。老年人居住的社區里的環境綠化標準也比年輕人高一些。
通訊作者:顧遜
參考文獻
[1]周廣慶,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發展和社會建設的影響,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9
[2]楊國愉,中老年人心理健康與調適,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4
[3]維佐里.曼齊尼.環境可持續設計,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10
[4]熊必俊,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6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