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銘 張馨月
今年3月5日,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謹以此文,緬懷開國總理。
周恩來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周恩來同志的卓著功勛、崇高品德、光輝人格,深深銘記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威望。
周恩來是一位歷史的先驅、是一位仁慈的老人、是一位智慧的偉人、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書法人。他的書法思想性和政治性很強,藝術確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我們欣賞周恩來書法作品風格,對其從藝術角度來進行介紹、探索與研究,是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的。尤其是他的那沉著凝重、雄俊偉茂的行書,堪稱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書法藝術中的一枝奇葩,成為獨特的一種文化凝聚和氣質,彰顯偉大魅力與人格,是給后人留下的一筆文化遺產與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周恩來書法師承及形成與發展
書法,作為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一種藝術,受世人矚目。
縱觀周恩來的書法,從發展歷程看,他的書法的分期為學子書法探索時期、中年的書風形成時期、晚年的書法造極時期。繼承傳統奠基期,發展傳統求變期,跳出傳統形成期,人書俱老完美期。從各個時期看,他的書法藝術具備特點:學子時期(青年)的剛俊挺健、秀外慧中,姿態優美;形成時期(中年)的藏而不露、剛柔相濟、渾樸凝重;造極時期(晚年)的用筆老辣蒼勁、不拘一格、斂放自如、雄俊偉茂,神完氣足。
周恩來青少年學習書法向古人書法家學習,書法啟蒙是嗣母陳氏教的,小小年齡勤奮好學,刻苦,從筆法到結構受到晉韻法唐法的特征,書家顏體的影響,書法愿騰飛時,端正美,陽剛美。臨摹書帖功底深厚,中年書法博采眾長,豐碩偉岸,涌而于一爐。
周恩來書法形成過程,雄健,豐偉,酒勁的風格特點,可以發現是他積蓄了幾十年刻苦的探索發現過程。他的用筆中規中矩。周恩來中年時期的已臻佳境的書法,已經為晚年的書風奏了前曲。五十年代以后進一步深化,更入妙境。
周恩來(乳名大鸞,字翔宇)少年時代就立志救國,“為中華之崛起”而發憤讀書。如1917年他在東渡日本前夕為同學郭思寧題寫了“愿相會與中華騰飛世界時”,落款為:“弟翔宇臨別預言”。從這題詞中可以看出一個19歲的熱血青年的鴻鵠之志。整幅字的章法前疏后密、錯落有致。尤其是啟首的“愿”字,比其余的字大一倍以上,獨具匠心,追求一種精神氣質,既是周恩來的心愿,也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
1919年3月為章鴻誥書其19歲東渡時作的七絕詩一首:“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此作融詩的磅礴與書的雄渾于一體,相得益彰,氣歲度非凡。此作品為行書,尤其是裹鋒用筆,濃墨重蘸,寫來卻無拘無束起伏跌宕,濃、淡、枯、潤之墨韻躍然紙上,變化生姿。
從他1958年3月書就的行草《錄太白詩》,1963年3月周恩來為雷鋒同志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1965年11月書的《錄王杰詩》以及為“中國民航”、“中國稅務”、“人民海關”、“民族畫報”、“人民郵政”、“參考消息”、“人民英雄紀念碑”等題字中,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周恩來的書法用筆更加老辣、蒼勁,入木三分;章法錯落有致,不拘一格,空靈飄逸。正如古人所說的“人書俱老”、“出神入化”之境,這可以看出師承從于右任、沙孟海書風中端倪。
二、周恩來書法分類及藝術風格
周恩來書法分類為題詞種類特點、題字種類特點、詩墨批示等,用筆嫻練,文字詳細,信札落墨實在,傾吐情意,文稿洋洋巨篇,瀟灑俊麗,題款形式多樣,造型新穎,有深遠的美感。
周恩來喜歡魏碑,有魏碑味道在紀念碑建造過程中,毛澤東于1955年6月9日為碑心石題寫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他書寫了毛澤東在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起草的碑文。正面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碑文所題寫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用筆練靜,結體深含,布置大度,章法明晰清寂,讀之使人有肅然緬懷之想。
書法以行書、行草居多,偶有楷書、草書……用筆多中鋒內裹,結構嚴謹自然,受魏碑影響頗深,兼涉“二五”。到晚年,他的書法用筆老辣蒼勁,入木三分,章法錯落有致,不拘古法,漸入佳境。
如1941年5月致張沖信,楷書作品字形多呈縱長方形,字形多偏長,信中之字結構嚴謹,并且結字以楷法,用筆以行書為之,筆力遒勁,靜中有動,動中寓靜,賞心悅目,有清新爽朗的藝術效果。
三、周恩來素養、智慧與膽識
書法是藝術。常言道,字如其人。周恩來的書法實踐與他的革命實踐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他的書法品味融入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書法藝術特色是:學古不泥古,學法不泥法,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又有創新,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因而,人們從學習和研究周恩來書法藝術中,同樣可以學習他高度的政治素養、卓越的智慧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忠貞不渝的革命精神。
周恩來為我們拓展一條“學習、實踐、總結”融為一體修養的正確途徑。他《我的修養要則》就是“三位一體”。周恩來的風采、人格、才氣和膽識,出色迷人。他的書法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四、周恩來書法在郵票上
在新中國郵票中,有關周恩來的書法郵票只有幾套。周恩來同志題詞整版郵票“傳郵萬里,國脈所系”周恩來題詞整版郵票:發行日期為1981年5月9日周恩來題詞整版郵票:全套面值” 4.48元發行機構:郵電部印制機構:北京郵票廠。郵電部1985年11月5日發行的《鄒韜奮誕生九十周年》郵票,題詞為“鄒韜奮同志經歷的道路是中國知識分子走向進步走向革命的道路”。票面上的書法均出自周恩來的手筆。細細觀覽,各顯千秋。
以上兩幅作品,給人的感覺首先是濃墨、勻稱,嚴謹、內斂,和諧,布局優美。既有書卷氣,也有時代感。也對他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同時具有出色的表現想象力與作品的獨創性,作品十分難得。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繁簡漢字的演變軌跡,因為作品里既有繁體,又有簡體。作品繁簡相用,既古也今,濃墨行筆,也說明了他思想的與時俱進。不論是單看一字,還是觀賞整幅作品,周恩來都愛濃墨下筆,講究布局的合理勻稱。有的筆畫因墨酣而濃縮一起,不見筆勢。可從框架上看,非這樣不能達穩勻之意。而且,周恩來的書法作品,每一個字也好,整幅作品也好,都有緊抱內收之意。
五、學習研究周恩來書法
書法源遠流長,所以意義深遠。文化發源于中國,經過五千多年的發展,每個中國人感到激動、奮發、自豪..已深入到了民族文化心里和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成為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凝聚和氣質。
周恩來的書法用墨跡完整地記錄書寫運動的軌跡,我們通過認讀欣賞他的墨跡,記憶還原當時書寫運動的每個動作。書法作品記錄了他在各個時期。可見其偏愛之深。以極其思,以致其潔。他的這種品質贊譽。他書法精致、生動傳神,他至今題為郵政部門題詞,精美之作,則證實了這種記載的真實性。他以極其嚴謹的創作態度,既從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對象的生長規律,且以特有的筆調活靈活現地傳達出對象的精神特質,達到了高度成熟的藝術化境。
周恩來臨摩歷代書法家的碑帖,他的書法演變,楷書字體工而有力,有些寫得特別工整。看周恩來書法手跡是一種享受,受啟發。
我們今天學習欣賞他的書法,從書風,書體到書寫的內容,他具備了書法歷史知識與技巧性,解讀他的思想精華,受到教育也是中華民族兒女精神需要。實現書法的可持續發展,即創作,史論研究,書法教育,等各方面積極參與配合,協調發展,也同時加深人民群眾對書法本體的認識,加強與當代先進文化的血肉聯系,新時代自覺擔當新使命。
(作者單位:1.大連香道文化博物館;2.沈陽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