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維良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導師,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擅長治療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老年病等。應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療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種疑難病,用藥精煉,療效顯著。
門診時間:周日上午
李秋艷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綜合內科主任。擅長治療糖尿病等內分泌系統系統疾病及亞健康、抑郁癥、失眠。
門診時間:周三上午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巾說,“心者,君豐之官也,神明出焉”,巾醫認為心在臟腑系統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養生當然不能忽視養心。國家級名老巾醫翁維良尤其擅長對各類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和心臟的養護。
春季巧養心,辨證祛邪火
眾所周知,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很多人認為只要熬過冬季就沒事了,但翁老指出,在春季心血管疾病也時有發生,而且春季發生心肌梗死的概率非常高。歸根結底是因為春季邪氣容易對我們的心臟造成威脅,這種邪氣就是火邪之氣。在中醫理論中,火有虛實之分,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
實火宜清、瀉
該如何辨別身體內是虛火還是實火,又該如何對癥調養呢?李主任解釋道,實火主要是肝火。中醫理論中,萬物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性對應在臟腑上也有特別體現,春生即指陽氣生發,肝主生發,因此春季很容易因為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情緒等各種原因出現肝火旺的情況。除此之外,肝臟有兩個特點,第一是肝主疏泄,好食肥甘厚膩和好食煙酒之人最容易出現肝失疏泄的情況,肝失疏泄后肝氣郁而化熱,從而導致肝火旺盛;第二是肝臟喜條達而惡抑郁,也就是說長期心情不好、易焦慮或者壓力過大、抑郁容易導致肝氣不舒,從而肝郁化火。
翁老補充說,心肝關系密切,肝藏血、心主血,肝為心之母,母病及子,所以心臟和肝臟容易同病,春季很容易出現心肝火旺的情況。心肝火旺常有目赤易怒、心煩心慌、舌苔增厚、舌紅苔黃、口干舌燥、口腔潰瘍、身體悶熱、尿黃灼痛、頭痛脅痛、胸悶憋氣等表現。有以下情況者,需警惕體內實火的侵襲。
在調理方法上,針對實火,適宜清心瀉火。在翁老的日常生活中,常用聽音樂的方法預防春季實火,翁老常聽伴有海浪、海鳥、春風等聲音的舒緩音樂,聽起來春風十里、萬里和煦,讓人好不放松、好不愜意。除了通過聽音樂來疏肝清火,翁老還建議春季可常食用芹菜祛火粥來清心瀉火。
芹菜祛火粥
[方義]
芹菜可清熱鎮定,對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荸薺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利尿通便、化痰祛濕的功效。蓮子心有清心火的功效。雪梨可潤燥。百合有潤肺除燥、養心安神的功效。
虛火重潤、補
除了實火以外,虛火對心臟的危害也不容小覷的。
1.陰虛火旺需滋潤
臨床上最常見的虛火就是陰虛火旺。陰虛火旺大都是由腎陰虛逐漸導致的,此發展過程較為緩慢,多見于老年人以及更年期人群,李主任解釋,陰虛火旺多表現為口苦咽干、目干澀痛、心悸怔腫、面赤顴紅、盜汗、夜寐多夢、五心煩熱、頭暈目眩、舌尖紅苔少等癥狀。
針對陰虛火旺,祛火的同時要注意滋陰潤燥。對于陰虛火旺的患者來說阿膠是一味珍貴且藥食同源的調理之物,阿膠有滋陰潤燥的功效,翁老帶來了一個簡單美味的滋陰小膏方。
滋陰小膏方
大對數人認為,膏方是冬天采用的滋補養生方式,其實現代中醫認為,只要藥物對癥,有些膏方可以四季使用。而且現代家庭都有冰箱,存儲更為方便。需要注意的是,翁老推薦這一滋陰潤燥的膏方只起輔助調理的作用,如果真的有心臟方面的疾病,應先去正規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對癥用藥。
2.心血虧虛重補養
血是我們身體中最寶貴的津液,因此血虛同樣會導致心火的發生,而血為陰,心血虧虛屬于陰虛的范疇,并且是陰虛中最為嚴重的一種。從中醫臨床上看,心血虧虛之人常是久病或者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此類人需更加注重身體的補養。
李主任分析,心血虧虛常表現為頭暈目眩、多夢健忘、心悸失眠、面色無華、疲勞氣短、舌質紅或淡。翁老分享了一個臨床中常用的由阿膠、菊花、大棗、當歸、生地、熟地組成的補養心血的膏方。此方中,阿膠、當歸為君藥。阿膠滋陰潤燥;當歸可養血補血,是活血化瘀藥中最平和的一味藥。生地、熟地都有補血、滋陰的作用,生地還可潤腸。菊花清火,大棗為貧血、血虛之人常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用此膏方前,需咨詢醫生根據自身體質增減藥材、合理用藥。
萬物生發的季節,養心是關鍵,阿膠可助您祛心火、保健康。
(編輯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