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東一區有這樣一位老人:他今年86歲,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敏捷、肢體靈活。根據海軍總醫院的“體檢報告”顯示,近23年來,其體檢的9項主要指標均年年正常。2013年春,參加“第三屆北京健康之星”評選活動,從1175名選手中晉級為老年組前20名,榮獲“北京健康佼者”稱號。2018年2月15日,雞年除夕那天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節目現場挑戰了三位年輕人,做了55個俯臥撐。這位“健康佼佼者”名叫張斌賢,在日常生活中,他通過什么樣的養生方式練就強健體魄的呢?
張老自述,他的日常養生經只有兩點:一是健康的理念,二是科學的保健經驗。
健康理念作養生先導
張老常掛在嘴邊兩句話:“健康是幸福,健康是財富,健康要靠自己。”“身體沒有病,家人不受罪,國家節約醫藥費。”在張老看來,健康是可以努力的,需要多學點保健知識,身體力行,持之以恒才可以獲得健康的身體;健康應是“德、心、體”的全面健康,因為品德決定心態,心態影響臟腑,臟腑決定健康。
追求“德心體”的全面健康
在與張老的交流中,張老反復提到,自己的養生經驗是以實際行動追求“德、心、體”的全面健康。
1.德,即品德高尚,要做到“三熱愛”——熱愛黨和國家,熱愛工作和生活,熱愛同志和親人。
作為從舊時代走過來的老人,張老看著國家崛起壯大、繁榮富強,對黨和國家的感情比他人更加濃厚。張老有著強烈的上進心、責任心和榮譽感。在參加革命工作的64年里,他先后18次立功、當先進模范,榮獲獎狀16份,榮譽證書49份。80歲后,還4次被單位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社區街道評為“最美天南人”和“優秀志愿者”,并張榜舉薦為“天南榜樣”。張老平時喜歡字畫,常用題詩作畫的方式歌頌黨和國家、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表揚好人好事、弘揚傳統文化;他還用毛體書法摘錄抄寫“科學發展觀”和“治國理政”等有關論述各10多萬字;向400多人贈書畫作品,激勵別人,快樂自己。在他看來,“受表揚,身體好”。
2.心,即心態和平,要做到“三不”——不生氣發怒,(因怒傷肝),不憂愁苦悶(因憂、悶傷肺、脾),不怨恨驚恐(因怨、恐傷心、腎)。
張老生性豪爽、愛交朋友,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常懷感恩之心,因此他睦鄰友好。生活中,張老積極做善事,抱有“積德行善、以善求樂、以樂求健”的心態,像一顆小太陽一樣,溫暖著身邊所有人。
3.體,即身體健康,要做到“三要”——要營養均衡,要運動適當,要睡眠充足。
吃、動、睡是否科學,是體魄強健的決定因素。張老學習了養生保健知識,掌握了刮痧、按摩、足療等保健方法。首先了解自己屬于什么體質(寒、熱、虛、實),再根據當下自己的體質,選吃適當的食物,做到“寒則熱之,熱則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飲食上,張老遵從早吃好、午吃飽、玩吃好的規律。每頓飯都做到品種多樣化,營養豐富化,平時不抽煙、不喝酒,不吃零食,講究衛生。
根據自己年齡、體質,張老給自己選擇了適當的運動。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在陽臺上做一套保健操:深呼吸后,將手心搓熱捂雙眼、干洗臉、梳頭(百會穴)、叩齒、吞津、鼓耳、搓頸(風池穴)、轉頭、運目、擺腰、揉腹、提肛、扭膝、敲腿(足三里、三陰交)、擴胸,深呼吸后,再做30~50個跳繩動作和俯臥撐,以運氣動血。晚上用熱水泡腳后,做足底按摩(涌泉穴)。平時注意曬太陽、散步、微笑、憚坐;有點小病時,自己刮痧、按摩療養身體。張老還特別注意避免五勞,即久視、久臥、久坐、久立、久行。
張老每天保證8個多小時睡眠,晚10點睡、早6點起,夏天午睡冬天晚起,這樣有利于消化吸收、補血養神。張老還很注意室內空氣、溫度、床上用品的清潔,睡的電熱玉石床墊,冬暖夏涼、凈化血液,可有效地保證睡眠質量。
(編輯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