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病毒肆虐,是什么幫助我們身體頑強抵抗細菌的侵襲呢?只是白細胞嗎?并不,白細胞只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經過科學家們多年的研究,發現免疫系統包含廣泛,遠遠不止大眾普遍認知的白細胞、淋巴系統這樣簡單,闌尾、胸腺、骨頭、胃腸道等,這些都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人體最主要的免疫系統其實是胃腸道,胃腸道不僅有消化、吸收、運動的功能,它還有免疫、防御功能。消化道雖攣縮在我們腹中,但是它的表面積其實足足有400平方米,相當于一個足球場那么大。
腸道菌群助免疫
正常的胃腸道黏膜表面十分光滑,覆蓋有血管網,并且存在兜狀的結腸袋。一旦結腸袋消失了,就說明腸道健康出現了問題,而如果胃腸道黏膜粗、血管網消失、結腸袋癟癟地呈三角形,這時健康便已出現了大問題。可消化系統到底是怎么發揮它的免疫功能的呢?如果把整個消化系統比喻為長城,那么城墩就相當于胃腸道內的上皮細胞或免疫細胞,士兵們就相當于胃腸道內的白細胞,當戰爭打響時,白細胞是在第一線的防御者,城墻縫隙之中的泥則是細胞之間的有益菌,如果你的免疫力非常好,那么二者會共同阻礙入侵的細菌或病毒。消化系統發揮免疫功能的關蹺,便是這隙中之泥——腸道菌群中的有益菌。
腸道菌群的二變量
1.年齡
0~20歲,細菌處于緩慢的上升期;20~ 40歲則是細菌精力最為旺盛的時期;但從40歲開始,有益菌則會慢慢開始減少,能量也會隨著年歲的增長緩緩降低,60歲后有益菌便有可能無法抵御外敵,容易出現各種不適。
從這個規律中我們不難看出腸道菌群的健康與年齡有很大關系,因此在平時的生活和飲食中,我們要注意保護腸道、保護免疫系統、保護有益菌,可在飲食中增加胃腸道內有益菌的攝入。
2.生活方式
胃腸道的健康除了跟自身年齡有關,還與生活方式有一定的關系。如何判斷胃腸道年齡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自測題。
每道題1分,如果您覺得自己跟題目里的情況相符則加1分,否則不加分不減分。
專家提示:如果自測題的結果小于6分,腸道年齡20歲,腸道功能穩定、青春活力;7~11分的腸道年齡是45歲,腸道略老化,健康亮黃燈,稍作努力則會得到改善;12~16分的腸道年齡是70歲,腸道已經老化,健康等待救援,多一點努力才能讓腸道保持健康。
巧妙飲食強免疫
我該如何通過改善飲食來增加胃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和增強其質量,讓胃腸道中的有益菌得到更好的發展和保護呢?
1.膳食纖維
腸道里的有益菌從食物中的膳食纖維汲取營養,也正是依靠膳食纖維,有益菌群才能在腸道細菌中生存下來。膳食纖維并非大家理解的粗糧、難以消化的食物,膳食纖維分為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膠、果膠、葡聚糖等,雖然種類繁多,但只有一小部分能被有益菌分解、吸收。膳食纖維每天的攝入總量達到25~30克為宜。在白米飯中加入糙米,或選擇全麥粉制作的饅頭,可以增加膳食纖維,促進有益于益生菌的物質攝入。糙米是大米稻谷去了殼,保留更多的種皮部分,它的表層是淺棕黃色的,對于降血脂、控制飯后血糖很有效。南方生產的秈米含更多的膳食纖維,其含量是東北大米的7倍。水果中鮮棗的膳食纖維含量最高,在同一種水果中,種皮部分所含膳食纖維相對更多,可以削下果皮,泡水飲用。
2.低聚果糖
菊芋是鮮姜,菊苣吃起來微苦,類似小白菜心的口感,洋蔥、菊芋、菊苣這三種菜是我們目前為止能查到的含有果聚糖最豐富的三種食物,果聚糖也叫低聚果糖。低聚果糖進入人體胃腸道系統,可以有效地促進胃腸道有益菌的生長,從而給胃腸道提供一個良好的微酸環境。紫皮洋蔥中含有豐富的果聚糖,非常有利于益生菌繁殖。
(編輯 王 幸)
受訪專家
王化虹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香港大學客座教授。消化內科副主任。在胃腸運動和消化內鏡方面有較深的研究。從1990年開始進行有關胃腸運動方面的研究。1998年以來對炎癥性腸病與吸煙及其有關臨床和發病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自2005年以來,對腸內外營養治療在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作用基礎和臨床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擅長消化道內鏡的診斷與治療,胃腸道運動和炎癥性腸病。
門診時間:周一全天,周四下午
張謙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營養部副主任營養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中國營養學會臨床分會 第五屆委員會委員。擅長治療糖尿病、肥胖、冠心病、高尿酸血癥、痛風、脂肪肝、腎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