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中主要分析了歌劇《秦始皇》中公主這一人物形象的藝術價值,并將其藝術形象塑造得淋漓盡致。而后又分析了詠嘆調演唱的特點,將演唱中體現的歷史人物特色與西方歌劇風格充分地融合,構筑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美好局面,也充分體現了我國重視民族和諧,與各國友好相處的愿望。
[關鍵詞]譚盾;《秦始皇》;公主;藝術形象;塑造;詠嘆調
[中圖分類號]J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6-0125-02
譚盾的《秦始皇》是歷史題材的歌劇作品,是歷史與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大融合,在張藝謀執導的基礎上,與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融合的原創歷史題材歌劇。從內容到形式,《秦始皇》都充滿了東西方文化的特征,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好評。全劇藝術手法豐富,展現了西方傳統歌劇與我國傳統京劇等劇的精髓,不斷地發揚我國民族歷史和西方歌劇的特色。這也成為世界文化大融合,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開端。因此,文中針對《秦始皇》中公主這一人物形象,藝術塑造情況展開研究,挖掘歌劇《秦始皇》的藝術價值。
一、歌劇《秦始皇》中公主的藝術形象塑造分析
櫟陽公主是《秦始皇》歌劇中重要的角色人物。作為公主,櫟陽非常樂觀、開朗,而且公主生性天真活潑頑皮。但公主由于受到父皇的寵愛而任性、任意妄為的性格突出。以至于櫟陽公主愛上高漸離后與秦始皇反目,對愛情的執著使得櫟陽公主與父親秦始皇之間出現了不少的隔閡。然歌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具有相當大的觀看價值,值得人們深思與研究。
1.櫟陽公主頑皮自大、傲慢天真
歌劇中說明了櫟陽公主因自小騎馬腿摔傷之后不能行走,所以出行必須用轎子抬著。櫟陽公主本身活潑可愛的性格以及貪玩頑皮的天性,使得她喜歡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向往自由。由于公主身份的特殊性,深受秦始皇的寵溺。所以在歌劇中櫟陽公主的出場、劇情等方面,都對她的天真爛漫性格加以塑造。從出場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孩子氣的人物,非常驕傲,對他人不屑一顧。在高漸離被王賁帶到現場中時,頑皮的櫟陽公主對這位父皇兒時的玩伴一番嘲笑,進一步體現了她性格頑皮,驕傲自大的特征。櫟陽公主對高漸離的認識僅僅是聽父親提起過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而在見到觸怒父親的高漸離時不免心中落差較大。使得櫟陽公主對高漸離的印象大減,傲慢無禮以及懷疑的心情涌上心頭,隨即對高漸離當眾羞辱。這充分展現了櫟陽公主驕傲、傲慢無禮、頑皮的性格特征。櫟陽公主形象有其發展的必然性,一方面承載著歷史的縮影,同時也奠定了公主與高漸離愛情故事的結局,當然也反映了古代帝王的權威性。
2.櫟陽公主忠于愛情、忠于本心
在見到高漸離后,櫟陽公主與高漸離之間的緣分就此產生。高漸離在威嚴的父皇面前毫無畏懼,為天下黎民蒼生咆哮之后,櫟陽公主頓時產生了欽佩感,為他的英雄氣概而折服。在情竇初開的年紀,櫟陽公主情不自禁地愛上高漸離。櫟陽公主也為了能夠與高漸離經常在一起,向父皇說明自己要研習音樂,而后秦始皇同意二人在一起。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后,櫟陽公主高漸離之間情愫日生,終究犯下大錯,后被秦始皇發現。秦始皇勃然大怒。櫟陽便以此來抒發自己對高漸離的愛慕之情。歌劇中櫟陽并沒有因為惹眾怒而感到不安與慚愧,她為了愛情而忠貞不移、光明磊落。她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并沒有任何過錯。因此,歌劇中非常浪漫的形象,體現了櫟陽公主與高漸離之間的愛情之感人,櫟陽公主對待愛情的忠貞不渝。櫟陽公主的形象體現了我國歷史上女性地位的卑微,而櫟陽公主希望獲得愛情的自由,而不再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3.櫟陽公主勇于反抗,性情剛烈
櫟陽公主勇于突破世俗,摒棄三從四德的反叛精神。在櫟陽公主選擇自己愛情的同時,也奠定了秦始皇、高漸離以及櫟陽公主之間的矛盾關系。極大地諷刺了封建世俗觀念。在櫟陽公主愛上這個十分痛恨秦始皇的高漸離,并與其情感日深的基礎上,展開了對中國歷史故事的演繹。而在此之前,秦始皇已經為櫟陽指定王賁為駙馬,而櫟陽對這個男人并沒有任何好感。當時秦國的歷法對于出軌男人的懲罰很苛刻,櫟陽作為秦始皇的女兒可以免受一些處罰,但是櫟陽公主卻絲毫不顧及父親的顏面,作為一個古代女性能夠勇敢地反抗封建世俗,并與父親爭吵,矛盾不斷升華。
二、歌劇《秦始皇》中詠嘆調演唱分析
1.中西方音樂融合,完美銜接
譚盾在《秦始皇》中創新了音響體系,對中西方音樂做了大量的融合創新。中西方樂器演奏完美的融合,從而引起更多觀眾的共鳴。觀眾在欣賞跌宕起伏的劇情時,享受著中西方音樂盛宴,甚至難以分清中西方音樂本身,而是隨著音樂一起到了故事中,與故事主人公一起經歷那喜怒哀樂。在譚盾高超的創作水平下,夕陽提琴可以為鐘聲伴奏,遙相呼應,如影相隨,相得益彰。在譚盾高超的音樂創新能力下,和諧地展現著故事中的愛恨糾葛,演繹著人類永恒的話題——愛情。
2.美聲與京劇融合,演繹中西方愛情價值觀
譚盾先生巧妙地將美聲唱法與京劇融合。將中西方愛情觀達到統一的高度,仿佛透過這中西方經典唱法的融合,我們找到了完美愛情被祝福的感覺,讓觀眾向往不已。而事實上,在櫟陽公主為了愛人高漸離與父皇秦始皇爭吵時,美聲唱法更加真切地表達了櫟陽內心撕心裂肺咆哮的心情,以及對自由婚姻的向往,對女性自由的追求等。美聲唱法將這一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讓觀眾切身地感受到櫟陽公主的堅強與勇敢,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對自身命運的反叛等。《秦始皇》的詠嘆調,大量使用了我國民歌與戲曲中的旋律,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譚盾先生并不想做意大利歌劇的繼承者,而是中國歌劇的捍衛者。當然,這也是作為一個民族藝術家高貴藝術品質的體現,是中國歌劇走向世界的開端,必將推動中國歌劇事業的國際化進程。
三、歌劇《秦始皇》藝術價值分析
歌劇本身是音樂與語言的抽象獨立完整的體現,而其獨立特征又體現了歌劇的結構和人物關系的緊密性,在完善音樂特色的基礎上,使得音樂成為歌劇表演的重要元素,體現著歌劇本身的最高形式,并且推動了歌劇藝術發展,并受到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與認同。當然,在歌劇發展中我國大量的藝術家也創造了非常優秀的作品。譚盾在中國古代史、音樂史方面的造詣十分深刻,他在這一個作品中運用創新的手法,與現代音樂元素相互融合創新表演方法,將《秦始皇》的作品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1.創新歌劇理念
優秀的歌劇作品帶來的社會效應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創作過程中,我們要靜下心來努力地思考,創造新的有價值的東西。《秦始皇》是譚盾在創新創作理念的基礎上,發展多元化的思維,并經過創新而形成的結晶,奠定了我國未來歌劇發展的基礎。從文化的角度而言,《秦始皇》始于中國歷史文化,融入了我國當時歷史時期的詩、書、禮、音樂和社會歷法等多種元素,并以歌劇的形式演唱出來,而且全劇使用英語演唱,這是對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創新發展,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突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而且多樣化特征,為我國與各國之間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奠定了基礎。在中西方創新理念結合的基礎上,使得我國的歌劇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為歌劇事業的發展增強了信心。譚盾在音樂創作素材的選擇中,除了使用西洋歌劇傳統樂隊配置外,譚盾突破以往音樂配角的作用,將其發展為核心要素,突出了民族音樂特征的核心目標。秦始皇從藝術表現手段上來說,無論在體裁、舞臺設計以及服裝道具等方面進行了非常多的創新,在《秦始皇》中譚盾要求樂隊使用獨奏打擊樂器等,而且將傳統的西洋歌劇的樂隊表現形式進行創新,創造了觀眾視覺、聽覺上的良好體驗。將歌劇的整個效果體現得更加細膩。作為我國歌劇代表而言,其創造出新的藝術手段,豐富了舞臺歌劇的表現效果,使得歌劇藝術創新理念別開生面,給予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2.創新創作手法
譚盾對自己在《秦始皇》歌劇中的創新而言,不是在顛覆,而是在發展,一直在探索用最合適、簡單的音樂語言結構承載中國歷史文明。并且將文化融入音樂語言中,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中國。在中西方音樂不同的演奏形式中,尋找共同點,編織新的音樂共同體。融入《秦始皇》變化性的節奏,使得《秦始皇》這一歌劇作品更加豐富和自由。《秦始皇》這一歌劇除了在音樂展示上強調了中西結合的方式,及兼具兩種音樂作曲的技法之外,還向外橫向延伸,將我國歷史悠久的賈湖骨笛融入其中。使得音樂創作完全遵循表演和演唱思路,將歌劇中的伴奏樂器豐富化,體現我國民族文化、民族音樂的多元化特征。融入西方歌劇音樂元素為我國歌劇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和創作思路,使得我國歌劇不再刻板地發展,而是能夠創新演奏技法融入西方音樂因素,成為我國民族歌劇發展的方向標。
結論
譚盾跨界創新,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和音樂,將《秦始皇》這一歌劇作品推向世界歌劇作品的巔峰,使得《秦始皇》能夠適應時代發展,承載民族文化、歷史文明傳承的重任被世界認可,成為國人的驕傲。當然《秦始皇》的藝術價值也是無可厚非的,在塑造了經典秦始皇形象之時,讓秦始皇這一歷史人物更加生動形象,在櫟陽公主與高漸離的愛情故事中凸顯了秦始皇人物特性以及歷史中的發展要素,對我國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總結和準確的把握。《秦始皇》歌劇作品不再是中國的名作,在譚盾先生的努力與創新下,已經成為具有世界級研究價值的文化瑰寶。
[參 考 文 獻]
[1]項筱剛.譚盾音樂與中國現代音樂創作的發展出路——由“譚卞之爭”所想到的[J].黃鐘,2003(01).
[2] 李西安,瞿小松,葉小鋼,譚盾.現代音樂思潮對話錄[J].人民音樂,1986(06).
[3] 張建國.全新的歌劇創作觀念:“1+1=1”——從《秦始皇》看譚盾的歌劇創作理念[J].人民音樂,2007(12).
[4] 劉詩嶸.譚盾的歌劇《秦始皇》[J].人民音樂,2008(01).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