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戲曲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項極為重要的藝術,從古至今對我國文化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其中唱、念、做、打為戲曲表演中的核心內容,可以說只有做好這四個方面,才能算是一場合格的戲曲表演。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民族聲樂在我國教育中的重要程度也不斷地提升,但是教育模式一直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相關的管理部門要想對民族聲樂的教學水平進行提高,那么首先需要對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進行科學合理的改善,通過借鑒不同風格民族聲樂的相關經驗,進而來對民族聲樂的發展方向進行優化?;诖吮疚闹饕槍﹃P于民族聲樂教學中向戲曲學習和借鑒進行探究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學;戲曲學習;技巧借鑒;探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6-0026-02
中國戲曲文化的發展歷久不衰、豐富多彩,其表演方式更是多種多樣,可以說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綜合,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形式。任何一個演唱者要想做出優秀的表演,那么就不僅僅需要做好演唱能力的提升工作,更重要的還要具有較強的表演能力,進而才能做出一場高質量的演唱。在民族聲樂的表演中,要想做到在舞臺上收放自如,就要充分地將聲、色、神、情、形等表演元素有機結合,并以自然的狀態流露出來,可以說很難也可以說不難,只有相關的民樂表演人員在實際的練習中,將民樂表演與戲曲表演技巧進行合理的融合,才能做到上述的要求。因此相關的教育部門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改善,將戲曲的表演方式以及表演技巧運用到實際的民樂教學中,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民樂教學。
一、表演中的用氣
無論是在戲曲的表演還是民樂的表演中,甚至是在人們日常的說話交流中都會“用氣”,所謂的用氣其實就是利用氣息的動力元素進而使我們的喉嚨發出相應的聲音。因此用氣在戲曲的表演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戲曲演唱者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需要使用膈肌以及腹肌來發聲。如果人們離開“氣”將不能發出任何的聲音,同理人們要想發出任何聲音都需要用氣,用氣看似簡單,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能用氣發出聲音,但是如果想要用氣進行戲曲的表演實際是很難的。戲曲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能否將戲曲演唱的抑揚頓挫以及對人物的情感進行有效地表達,完全決定于演唱者能否將用氣進行合理的拿捏以及考量。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就可以以《桃花源》為例,因為相對來說這首曲子起伏跌宕、委婉動聽,裝飾音較多,而且比較澎湃激昂,學生通過學習這首曲目達到掌握“潤腔”“傳神”和“傳情”的目的,進而就可以對自身的用嗓能力進行有效的提高[1]。
二、表演中的唱字
文字作為最能表達人們內心情感的一種方式,可以說其在人們的日常交流以及各項演唱活動中都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中國戲曲表演文化中,對于唱字有著較高的要求,戲曲不是任何一種單獨的表演方式,而是多種表演方式進行結合的一種綜合型表演方式。戲曲中的唱字不僅僅是一種單獨的聲樂表演,而是通過唱字的方式來對人物的形象進行塑造。因此戲曲表演人員對于字的發音以及發聲能否進行有效的結合,將會對其演唱質量造成直接的影響。關于唱字有以下三個要求,即精準的樂音、清楚的吐字、沉穩的節奏。因此表演人員在進行實際的表演時,一定要做到吐字清晰。教師在對民族聲樂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唱字教學,對學生的唱字水平進行有效的提高,進而達到提升學生演唱水平的目的[2]。
三、表演中的唱情
所謂的唱情,主要是指戲曲演唱者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對情感進行抒發的一種形式。對戲曲演唱者而言,如果想要演唱出一首完美的戲曲,那么首先需要學會唱情,進而才能將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在民族聲樂表演中也是同理,如果一個表演者想要做好一首歌曲的演唱,那么首先需要學會唱情。因此在民族聲樂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演唱聲情的表達,對其情感抒發表現能力進行有效的提高,進而才能對學生的演唱水平進行全面的提高。其實很多人在民族聲樂的演唱中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樂詞和樂調才是決定演唱成功與否的關鍵,其實不然,聲情才是詞情和曲情存在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因為只有動情的表演才更能打動觀眾[3]。
四、表演中的用嗓
每一個人的嗓子都是天生的,因此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人的嗓音卻能根據先天的條件進行多種轉換。戲曲表演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只有對嗓子以及嗓音進行合理的轉換,才能使得戲曲的表演變得更加豐滿形象。所謂用嗓主要包括三種方式,即大嗓、小嗓、大嗓小嗓的真假聲運用。大嗓即本嗓,也就是演唱者本人真實的聲音;小嗓即假嗓,是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發出的假聲;大嗓以及小嗓的結合則是真假聲的運用,其要求演唱者在表演時必須過渡自然,不能過于生硬。因此教師可以在實際的教學中選用《劉三姐》這一歌劇當中的“唱的大河起浪濤”選段要求學生將主人公激憤的心情表達出來,必須能夠對字進行清晰的表達,對聲音的掌控要足夠明亮。經過長時間的堅持練習,學生的用嗓能力就能得到極大的提升,進而在演唱過程中的咬字也更加清晰,聲音清脆很多[4]。
五、表演中的唱韻
唱韻對戲曲表演者有著極高的要求,表演者需要學好戲曲的基礎技能之后才能進行唱韻的學習,作為戲曲的最高表演方式,不僅能夠使戲曲的表演形式變得更加豐富,還能夠使戲曲的表演內容變得更加豐滿??梢哉f如果戲曲表演者能夠很好地掌握唱韻這一技巧,那么其將能夠通過聲音、字音、語調加上豐富的情感表達,帶給觀眾以不一樣的感受與意境。如果一個戲曲表演者在演唱時只是單純生硬地演唱,那么將是十分失敗的。因此聲樂教師可以利用《青藏高原》這首歌曲進行實際教學,這首歌的旋律是作曲家吸取了大量音樂素材創作而成的,歌曲氣勢磅礴,有力量,聽后讓人有熱血沸騰的感覺,要想讓學生唱好這首歌曲,應該了解相關的風土人情、語言特點,進而提升學生的唱韻能力[5]。
六、表演中的行腔
所謂的行腔,是戲曲表演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也就是表演者的唱腔。由于天生的原因,戲曲表演者的唱腔大都是不同的。在戲曲中,人們主要講究的是吞吐虛實。如果演唱者在表演中有吐無吞, 有實無虛, 直來直去,那么所演唱出來的音樂也勢必會顯得較為生硬, 不含感情,其美妙動聽也自然無從說起。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必須對學生的唱腔能力進行有效的提高,才能使得學生的演唱變得更加美妙動聽[6]。
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聲樂藝術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尤其是教學方式方面更是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使得學生在對民族聲樂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效率極低。因此相關的教師必須及時對其教學模式進行科學合理的完善,即借鑒戲曲的表演形式對其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的提高。
[參 考 文 獻]
[1]李冰.民族聲樂教學中對京劇“喊嗓”的借鑒探究[J].藝術評鑒,2016(23).
[2] 陸宗武.民族高校聲樂教學納入戲曲唱腔探究[J].歌海,2015(06).
[3] 黃雪.戲曲風格演唱技巧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4(07).
[4] 于君.民族聲樂教學中向戲曲學習和借鑒的探究[J].北方音樂,2015(20):66.
[5]李倩.試論當代中國民族聲樂發展的新思路[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6]王瑞.民族聲樂教學中對戲曲的學習和借鑒探究[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7(04).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