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桃皇后》是由俄羅斯19世紀偉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根據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所創作的同名小說所改編的同名悲歌劇,也是柴可夫斯基所創作的最具代表性的歌劇之一,對后世的歌劇創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就《黑桃皇后》來看,無論是作品的創作手法還是音樂特征,抑或是其內涵的思想情感都有著其所獨具的藝術特點。本文將分別從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的創所手法、音樂特征、思想內涵出發對該歌劇的藝術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對該部歌劇作品的藝術魅力更為充分地了解。
[關鍵詞]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藝術特點;思想內涵
[中圖分類號]J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6-0079-02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紀俄羅斯偉大的作曲家,由其所創作改變的悲歌劇《黑桃皇后》是其歌劇作品最具代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該部作品改編自普希金所創作的同名小說,柴可夫斯基在原小說的基礎上對結局進行了改編,將小說中麗莎原本美滿的結局改為了以自殺告終,而赫爾曼最終也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柴可夫斯基之所以做這樣的改編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麗莎的死亡來為觀眾展示少女純潔的形象,而赫爾曼的死亡則是為了凸顯人性的回歸。《黑桃皇后》這部歌劇總共分為三幕,講述的是主人公赫爾曼沉溺于賭博后逐漸墮落并走向死亡的故事。對這部歌劇的藝術特征進行分析能有效幫助觀眾加深對歌劇的理解。
一、《黑桃皇后》的創作手法特征
1.意大利歌劇對《黑桃皇后》的深遠影響
縱觀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不難發現,其在創作手法方面受到了意大利歌劇的深遠影響,而其中對其影響最為深遠的則是莫扎特的作品,可以說柴可夫斯基在這部歌劇的創作中在很大程度上將莫扎特作為了創作的模板。這主要是因為柴可夫斯基對莫扎特有著非常高的崇拜心理,因此除了《黑桃皇后》之外,柴可夫斯基的其他作品中也能看到莫扎特音樂作品創作特征的影子。除了莫扎特之外,瓦格納以及舒曼等在音樂創作方面也對柴可夫斯基有著一定的影響,這就是為什么柴可夫斯基在這部歌劇的創作過程中對歌劇中人物角色形象塑造以及內心刻畫非常重視的主要原因之一,柴可夫斯基在這一歌劇的創作中,對情節發展的描繪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前人創作思想風格所帶來的影響。
2.浪漫手法和民族手法之間的有機結合
浪漫手法與民族手法之間的有機結合也是柴可夫斯基在《黑桃皇后》這部歌劇創作中主要采用的創作手法。首先就浪漫手法來看,在歌劇的創作過程中其凸顯的是作品內涵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本身會存在一定的主觀性,而通過浪漫手法的運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受限制地對情感趣味等進行充分的表現。在《黑桃皇后》中赫爾曼對麗莎的愛在最初的時候是真實的,但最終賭博的誘惑戰勝了他對麗莎的愛使他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最終以自殺而告終。而就民族手法的創作來看,在歌劇中對民族手法創作的運用主要表現在音樂及語言這兩個方面,其強調通過淳樸嚴謹的語言方式來進行真實情感的表達,因此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柴可夫斯基往往更加重視作品調性之間的相互平衡,這往往對幫助觀眾對作品的發展有更深層的了解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多元化體裁形式的運用
在《黑桃皇后》的創作中柴可夫斯基運用了多元化的體裁形式,這也是該部歌劇作品本身的創新所在,且對厚實歌劇作品的創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黑桃皇后》的創作過程中,柴可夫斯基對多元化的藝術形式進行了有機的融合,不僅凸顯了歌劇作品本身在創作過程中的創新性,同時還賦予了歌劇作品獨特的藝術特征,這就是該部歌劇作品為什么一經演出便受到了人們廣泛喜愛的主要原因之一。從現實層面來看,柴可夫斯基這部歌劇的創作不僅對推動歌劇藝術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這也是為什么柴可夫斯基不僅在俄羅斯乃至全世界都是為人們所廣泛認可的音樂家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分析發現,多元化體裁形式在歌劇中的運用使得作品本身更具感染力,而其獨特的創作手法也成為了后世歌劇創作的借鑒對象。二、《黑桃皇后》的音樂運用特征
1.悲劇音樂特征形式的運用
柴可夫斯基有大多數的作品都以悲劇的形式體現,而《黑桃皇后》則是其悲劇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柴可夫斯基所創作的作品中具有典型習慣。通過研究分析不難發現,《黑桃皇后》的創作不僅是對社會悲劇的一種體現,同時也充分反映了那一時代背景下俄國社會最為突出的形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劃分。在《黑桃皇后》中正是因為存在這一人與人之間等級的劃分,才會導致赫爾曼妄圖通過賭博的方式來獲得財富,而這同樣也是導致其沉迷賭博而造成一些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不難看出,柴可夫斯基對當時國家的背景有著極大的不滿,但同時又對自身的改造而變得非常無奈,因此,柴可夫斯基對這部歌劇作品的創作更多的是為了喚醒人們的意識來對社會現實進行有效的改善。
2.人物塑造讓人印象深刻
對人物的形象進行深入的刻畫也是柴可夫斯基在歌劇作品創作中最為突出的特征,其強調在實際的作品創造中通過音樂的運用來對歌劇各人物角色的性格及行為等進行塑造,以充分人物角色本身所具備的情感特征,這也是為什么《黑桃皇后》中各人物角色均有著非常鮮明的個性,且本身也非常真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黑桃皇后》的創作過程中,柴可夫斯基在音樂的運用中采用了層層推進的方式,將各人物角色精神情感的變化進行了深入刻畫。尤其是針對赫爾曼的從前期對愛情的向往到后期應沉溺賭博無法自拔最終走向滅亡的描繪,柴可夫斯基通過不同形式的音樂運用對其情感的轉變進行了深刻的描繪,這無疑使得對赫爾曼人物形象的刻畫變得更加深入人心,同時更體現了柴可夫斯基在人物情感塑造方面的能力。
3.音樂元素使用的多元化
柴可夫斯基在其歌劇作品的創作中也重視對多元化音樂元素的借鑒,并將其充分運用到自己的歌劇創作中,這同樣也是柴可夫斯基歌劇創作主要的音樂運用特征之一。就《黑桃皇后》來看,其在創作過程中除了融入了傳統的俄羅斯民族音樂之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將其他國家音樂中所蘊含的不同元素融入其中,這不僅是不同音樂元素在歌劇中的有效融合,同時也是多民族文化之間的有效碰撞,使得《黑桃皇后》這部歌劇在音樂的運用中更具特殊性。基于此也不難看出,柴可夫斯基本身有著非常良好的音樂觀,能在創作中對多種音樂元素進行合理的運用。
4.伴奏與演唱之間的有效結合
就音樂演唱來看,其往往需要通過伴奏來豐富情感,因此柴可夫斯基在創作中往往也非常重視樂隊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要求樂隊的伴奏能充分有效地與演唱有機結合,以賦予歌劇音樂更充分的感染力。尤其是在背景音樂的演奏中,柴可夫斯基要求樂隊的演奏能與歌劇的整體劇情相符合,確保能充分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在《黑桃皇后》中,“三張紙牌”是出現最為頻繁的伴奏,但深入了解卻可以發現,劇情不同時,這一伴奏也出現明顯的不同,而通過這一伴奏形式的變化則能有效凸顯歌劇劇情的轉變,因此伴奏往往在推動劇情的發展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黑桃皇后》主要的音樂特征之一。
三、《黑桃皇后》的思想內涵
1.民族情感的充分展現
柴可夫斯基在創作過程中大多數都充分凸顯了對前輩的尊重,而其創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有效推動俄羅斯音樂的發展。就柴可夫斯基本身所處的時代來看,民族音樂在促進專業音樂的進步發展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柴可夫斯基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前人的風格特征,并結合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將當時傳統的民族音樂融入了創作設計中,不僅豐富了歌劇作品的形式,同時還能使作品更為有效地對時代背景進行體現。《黑桃皇后》也是對時代背景社會風貌的一種體現,本身蘊含著相對較為深刻的思想內涵,也是民族情感的重要體現,而在創作中充分地體現民族情感不僅充分反映了柴可夫斯基本身的思想特征,同時也是該部歌劇重要的藝術特點之一。
2.社會現實的充分反映
柴可夫斯基在創作過程中非常喜歡將民族元素融入其中,原因是他對當時俄羅斯整體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對國家有著非常深厚的情感。也正因如此,柴可夫斯基在《黑桃皇后》的創作中往往更加重視對鮮明旋律的運用,并以此來提高作品的感染力。但從本質上來看,柴可夫斯基在思想情感中也較為矛盾,因此在作品的創作中其往往更加重視多元旋律元素的運用,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賦予了《黑桃皇后》一定的感染力,而這不僅是對藝術形式的有效體現,同時也能引導觀眾對歌劇進行深刻的思考。由于反映了社會現實,《黑桃皇后》在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黑桃皇后》一經演出便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
結語
《黑桃皇后》作為柴可夫斯基歌劇創作中最為典型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可謂非常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柴可夫斯基在創作中賦予了其特殊的藝術特點。通過對這部歌劇的分析不難看出,其在創作手法、音樂特征、思想內涵等方面都具備獨有的藝術特點。此外,柴可夫斯基在這部歌劇的創作中在一定程度上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僅是對當時社會現實最為真實的反映,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對柴可夫斯基自身真實的情感進行了描繪。因此《黑桃皇后》本身也具備一定的警示作用。
[參 考 文 獻]
[1]王鐵.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音樂的主要民族風格趨勢[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06).
[2] 耿煒娜.論俄羅斯民族音樂特征[J].歌海,2008(05).
[3] 戴劍武.柴科夫斯基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中連斯基主要唱段分析與演繹[D].上海音樂學院,2009.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