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教學體制不斷改革,初中音樂教學面臨一些新變。一方面,初中音樂教師需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的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另一方面,初中音樂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音樂教學效率。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讓器樂走進課堂。本文將具體探討器樂在音樂課堂中的必要性,以及豎笛在初中音樂課堂的實際運用,希望能對音樂課堂有所幫助。
[關鍵詞]器樂;初中音樂教學;豎笛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6-0053-02
在初中階段,音樂課程占據著重要地位。初中學校以樹德育人為目標,想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發揮音樂課程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鑒賞能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部提出讓器樂走進音樂課堂,對初中音樂教學產生重要影響。器樂教學具有突出優勢,初中教師應該發揮器樂在音樂課堂中的重要性,為學生呈現異彩紛呈的教學內容。
一、器樂在音樂課堂中的重要性
(一)增強學生學習自信
豎笛是當今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它的音色純正清麗,柔和輕盈,被稱為“柔和的笛子”“像鳥唱歌的笛子”。它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響,便于學生進行學習。由于豎笛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其在音樂課堂的應用較為廣泛。初中學生受到先天要素的影響,個體嗓音存在差距,一些初中學生的歌唱實力較弱,可以應用易學優美的豎笛來彌補不足。在學習豎笛時,教師只需傳授給學生基礎的豎笛吹奏姿勢、用氣方法即可,學生通過自主訓練,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吹奏實踐聯系在一起,不斷提升自身的豎笛學習能力。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得到增強,學習自主性也將得到提升。(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處在成長的特殊階段,很容易出現注意力轉移等情況。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之中,教師必須提升課堂趣味性。豎笛樂器入門比較簡單,音色非常優美,學生應用豎笛吹奏樂曲,可以沐浴在良好的音樂氛圍之中,提高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音樂是一種抽象化的語言,也是一門人文性的藝術,在音樂的國界中,學生可以展開自由聯想。音樂曲風不同,學生能感受到的音樂情緒也不盡相同。豎笛音樂作品賦予了學生音樂情感,可以深化學生的情感認知,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鑒賞能力。
二、豎笛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實際運用
(一)進行識譜練習
在將豎笛引入音樂課堂時,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認識豎笛音樂的譜子。豎笛音樂的曲譜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豎笛音樂視唱,第二是豎笛音樂音準。引導學生進行識譜練習,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識譜能力。初中生已經開始學習音階,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簡單的識譜教學,能加深學生對音階的理解。在豎笛學習的初期,學生很難掌控曲目的音準,會出現音準失衡等問題。教師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把音階和音準聯系起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
比如,在學習圖1的這首《蒙古小夜曲》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識譜訓練。旋律是識譜的基礎,教師應該先讓學生根據曲目旋律進行哼唱。《蒙古小夜曲》音律和諧,抒情悠揚,學生在哼唱的過程中應該調整自己的情感,跟隨音樂旋律輕輕吐氣和呼吸,保證氣息的連貫性。在吹奏豎笛時,教師應該讓學生穩住氣息,使氣流松弛有度,樂句自然流出。只有傳達出曲目的頓挫之感,才能更好地傳遞創作者的情感,讓學生進入到作者創設的音樂情境中。在學生吹奏豎笛時,教師還應該檢查學生指法的正確性,避免吹奏出現失誤問題。與其他樂器相比,豎笛的音域比較窄,最高音僅僅達到了g2,且調式的基本音級固定,變音比較少。同時,豎笛樂器吹奏方法非常簡潔,學生可以自由運指,簡化學習流程。教師對《蒙古小夜曲》進行聲情并茂地演奏,可以使學生把握曲目的歌唱規律。在識譜之后,學生很快發現第一節的旋律和第三節的旋律相同,第二節和第四節的旋律相同。識譜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在看到學習內容具有如此規律之后,學生的畏難情緒大大削弱了。在豎笛悠揚的音色中,學生輕松進入了學習情境,學會了曲目的吹奏方法。當品嘗了成功的喜悅,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增強,自主學習興趣得到激發。
(二)開展合唱教學
與單獨演奏相比,合唱曲目具有突出的感染力,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合唱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聲部劃分。為了簡化合唱訓練,教師可以設置兩個聲部,讓學生分別練習。對學生來說,合唱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經常會出現音準識別困難的問題。此時教師可以介入豎笛,讓豎笛吹奏成為一個聲部,有利于學生的合唱訓練。
比如,教師在講《剪羊毛》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聲部。在第一聲部學習完畢后,教師應該提醒學生所學歌曲的特殊性。《剪羊毛》是一首二聲部曲目,教師可以讓學生演唱第一聲部,自己用豎笛吹奏第二聲部。第一聲部為人聲,第二聲部為豎笛聲。豎笛音色融入后,學生可以把握曲目的整體節奏和整體韻律。當學生熟悉歌曲,教師可以讓人聲取代豎笛聲,把第二聲部也轉換成學生演唱的形式,以此輔助學生完成曲目。合唱教學需要以正確的豎笛吹奏方式為基礎,教師在吹奏第二聲部時,應該讓學生注意觀察。豎笛吹奏的正確姿勢如下:教師要平視前方,使豎笛和身體保持垂直,且笛子與胸部角度要小于四十五度;教師的手指需要自然彎曲,用第一節指腹按住孔洞;吹口深度不到一厘米,教師的口部要呈放松狀態,必要時還要借助舌頭吹奏的力量。教師為學生進行示范,可以讓學生習得豎笛吹奏的技巧,領悟豎笛吹奏的方法。同時,教師以這種方式規范自身的演奏,可以使呈現出來的音樂效果更加完美,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三)鼓勵學生表演
豎笛的音色非常優美,教師在完成歌曲教學后,可以讓學生用豎笛把曲目吹奏出來。豎笛單獨演奏的聲音比較單調,教師可以加入打擊樂元素,使整體音效更加飽和。音樂課程的時間比較有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下表演。在期末聯歡會、文化匯演等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一支樂隊,融合豎笛表演、打擊樂表演、歌唱表演等,以此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感悟能力。
比如,在文藝匯演活動即將開始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豎笛吹奏能力進行考察,挑選豎笛吹奏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文藝匯演彩排。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即將參加表演的學生進行示范演奏,并讓其他學生配合打擊樂器伴奏,豐富豎笛表演的內容。一些學生的音樂天賦極高,教師可以鼓勵這些學生進行曲目創編,激發學生的無限潛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編創活動中,教師可以分成四人小組:A學生要按照指定節奏編創出旋律;B學生要根據節奏旋律進行豎笛演奏;C學生要對曲目進行不斷調整和修改;D學生要為豎笛演奏提供伴奏。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在上述創編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指導意見,評析和改正作品。在文藝匯演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膽演奏自己創編的曲目,在舞臺上表現自己的才華。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對豎笛演奏的積極性可以被充分調動起來。除了豎笛樂器外,口琴、口風琴等也是重要的輔助教學工具。口琴和口風琴音色優美,簡單易學,而且物美價廉,耐用性強。通過將上述樂器引入課堂,學生的學習熱情將被充分點燃,音樂教學將更加高效。
結論
綜上所述,器樂對音樂課堂具有重要性。與其他樂器相比,豎笛具有簡單易學、音色和諧的優勢。為了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效率,我們教師如果可以將豎笛應用在課堂中,勢必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起到關鍵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張慧超.小豎笛,大舞臺——淺析豎笛教學優化農村初中音樂課堂[J].中華少年,2017(16).
[2] 丁妍.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豎笛教學的有效開展[J].新課程(中學),2017(05).
[3] 丁潔.循著笛聲,走進音樂的殿堂——淺談初中豎笛教學的價值取向[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3(23).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