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作為溝通交流和傳遞思想的工具,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少兒鋼琴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的藝術性均會對教學效果產生深入的影響。所以廣大鋼琴教師應當結合少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充分發揮語言在教學活動中的調節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語言在少兒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少兒鋼琴教學活動對教學語言的要求,最后深入思考了少兒鋼琴教學中教學語言的主要調節作用。
[關鍵詞]教學語言;少兒鋼琴;教學效果;調節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12-0057-02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提升和對素質教育的日益重視,近年來學習鋼琴的少兒越來越多。在整個少兒鋼琴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的語言具有極強的課堂調節作用,會對教學實效產生直接影響。教師的語言越具藝術性或越生動,少兒的學習積極性就越高,所能夠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所以教師在教授鋼琴技巧的同時,應當根據少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充分發揮語言優勢,從而讓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一、語言在少兒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二、少兒鋼琴教學活動對教學語言的具體要求[HTSS〗
(一)語言須具有激勵性
在鋼琴教學過程之中,少兒始終處于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鋼琴教師應當使用具有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少兒學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際上有很多少兒都非常在乎教師所給予的評價,渴望自己的鋼琴技巧得到教師的充分肯定,特別是一些低齡的少兒,鋼琴教師一句看似簡單的評語往往會讓他們記憶猶新,并對他們往后的學習產生深入影響。
所以在實際的鋼琴教學過程中,少兒在回答問題正確或是結束了一段較為出色的演奏之后,教師應當通過激勵性的語言給予充分肯定,比方說“彈得真棒”“繼續努力”,以及“小音樂家”等,少兒在得到了鼓勵之后,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提升,鋼琴教學的實效性也會有所改善,因此少兒鋼琴的教學語言必須有激勵性的特征。
(二)語言須具有親切性
鋼琴教學活動并不僅僅是鋼琴理論知識和鋼琴技巧的傳授,同時也是師生交流溝通的雙向活動。培育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鋼琴教學的質量,還有助于培養少兒對鋼琴的興趣。所以教學語言必須具有親切性,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應當盡可能使用和藹溫和的口吻,切不可使用強硬的命令式語氣。部分基礎較差的少兒在學習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應當耐心指導并予以糾正,不可用嚴厲的語氣進行責備或辱罵,這樣會嚴重傷害少兒的自尊心,到頭來適得其反。反之使用友善親切的語言對其進行科學引導,往往能夠充分激發其情感共鳴,開拓其思維,進而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方說,某些少兒節奏感較差,彈奏過程時常出現節奏不均的情況。教師此時便應當用溫和的語言進行引導,將鋼琴的節奏比作人體跳動的脈搏,讓其明白鋼琴樂器的彈奏和生命的律動一樣,是存在節奏感且有規律可循的。總而言之,教學語言的親切性也是教師理性的象征,所給出的建議,少兒往往愿意虛心接受[2]。
(三)語言須具有形象性
語言須具有形象性,具體指的是,在少兒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兒童語言和少兒進行溝通交流,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啟迪學生的思維,從而激發他們對鋼琴學習的興趣。大部分少兒因為年齡較小,認知能力不足且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對音樂形象的精準把握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所運用的教學語言必須適當融入一些恰當的比喻手法,通過生動逼真的語言加深少兒的理解和感知。
少兒們都具有豐富多元的想象力,通過正確的語言引導可以有效培養創造性思維。比方說,很多基礎較差的少兒在學習鋼琴的初期階段,均會出現下鍵力量不足和音色不暢的情況,教師則可以借助于形象化的語言引導其展開想象。“將按琴鍵的手指抬起來,想象有水珠沿著指尖即將下墜,稍緩片刻然后下鍵,在下鍵后讓水順著指尖進入琴鍵之中”。憑借這一形象化的比喻能夠讓少兒收獲更好的觸鍵體驗。總的來說,形象化的教學語言往往可以收獲出人意料的教學效果,廣大鋼琴教師必須盡快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持續提升自身語言的藝術魅力。
三、少兒鋼琴教學中教學語言的主要調節作用[HTSS〗
(一)確定少兒鋼琴教學的課堂氣氛
少兒鋼琴教學的形式較為特殊,往往是“一對一”教學,所以許多初次接觸鋼琴的兒童往往會存在憂慮及緊張的心理,外加自身基礎薄弱或樂理悟性較差,會使得心理負擔更加沉重,進而導致沉默不語,退縮。此時鋼琴教師就必須靈活運用語言的調節作用、教具的媒介作用,通過平易近人、和藹親切的語氣對少兒進行科學引導,在展開教學之前可以與其進行適當的溝通和交談,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隔閡,進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鋼琴教學當中。如果少兒在彈奏的過程之中遇到了相應的困惑或是演奏不順暢,教師則須關切地詢問其彈奏狀況,如果存在特殊情況必須及時解決,同時還可以說一些“你真棒”“加油”以及“我們一起努力”等鼓勵性的話語,確立充滿濃濃情意的教學氛圍。和諧溫馨的教學氣氛可以全面提升少兒學習鋼琴的效率,而且少兒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師人格魅力的感染和啟迪,在提升自身音樂知識素養的同時逐漸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3]。
(二)全面提升師生之間的溝通質量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師和少兒之間的相互信任,不僅有助于全面提升少兒的鋼琴技巧,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少兒的健康成長。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鋼琴教師會遇到各種性格以及各類氣質的少兒,他們的彈奏習慣或是學習鋼琴的目的千差萬別,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利用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科學引導,應當針對少兒個人的實際情況使用差異化的語言進行調節。有些安靜且性格內向的少兒,一般情感方面較為脆弱,心中常有自卑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影響。這類少兒往往勤奮好學,但是容易受到他人情緒影響而出現緊張焦慮的現象。所以教師應當耐心地與其進行交流,給予積極的鼓勵,讓其能夠增強自信心,并且同時指出其所存在的缺陷與不足,讓其能夠進一步完善自身。
至于部分活潑好動的外向型少兒,往往存在過于自信的缺點,爭強好勝且自我感覺良好,所以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其嚴格要求,對其行為舉行進行約束,使用簡單、干脆的語言和他們進行溝通。如果學生過于頑劣且在鋼琴學習過程中心猿意馬,則須和他們的父母進行適當的溝通,讓家人協助教師與其進行溝通交流,進而全面提升教學效率。鋼琴教師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同樣需要講求語言的藝術性,必須尊重客觀事實,適當使用對比分析的方式,從而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接受。
(三)加深少兒對鋼琴樂曲的理解并強化表現力
在少兒鋼琴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的語言往往具有主導教學的功能。比方說在講授《威尼斯船歌》或是《共產兒童團歌》等描繪性鋼琴樂器時,教師可以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簡要概述與樂曲相關的背景知識或歷史事件,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和教學氛圍,為少兒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讓其能夠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鋼琴曲目。
比方說在教授貝多芬的著名鋼琴曲《土耳其進行曲》的過程之中,教師可以先向少兒們講解一下這首曲目的創作背景、作曲家的趣事、這一時期作品的風格,激發其學習興趣,詳細分析曲目的結構、動機,運用教具講解不同技術觸鍵,并簡要概述這首曲子的主要特征,即生機勃勃、歡快詼諧且極具節奏感。然后引導少兒們想象一支威武的土耳其軍隊在雄渾壯闊的軍樂聲中緩緩走來的場景,從而讓其能夠在彈奏鋼琴曲目的過程中將磅礴的音樂氣勢展現出來。通過教學語言的調節,少兒不僅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曲目的意境,還能夠準確地表現音樂,拓展思維空間。在教學過程當中,讓少兒們根據教師的語言對現實的音樂藝術進行感知和體會,隨后再聯想到現實生活當中的意象,通過獲取真實的情感體驗,最終實現情景交融,讓鋼琴技巧更上一層樓[4]。
結 語[參 考 文 獻]
[1]余 燕.基于兒童鋼琴教學中的教師語言運用[J].北方音樂,2015(06):109—110.
[2]顧婷婷.語言藝術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1):259—260,263.
[3]齊 瑜.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兒童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6(06):178.
[4]袁星光.關注音樂表現力讓鋼琴演奏衍生無窮魅力——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8(08):63—64.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