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性大學音樂表演專業是培養表演專門人才的,但因為受師資隊伍、辦學設施、招生學苗等因素的影響,很難使所有的學生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要求。本文從綜合性大學音樂表演專業的現狀出發,提出明確辦學服務定位,以現有的學生為基礎,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給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可能。
[關鍵詞]音樂表演專業;辦學定位;分流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12-0036-02
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教育是一切文明的基礎。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要健全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的體制機制,強調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不同類型的高等學校要探索適應自身特點的培養模式,著重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提高教育水平,明確辦學方向,確定辦學目標是高校教育的當務之急。高校教育服務于區域性經濟,為區域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已達成共識。綜合性大學音樂表演專業作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也要認清形勢,明確辦學定位,確定人才培養方向,提高辦學質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音樂表演專業培養模式,從而更加有效地服務于地方經濟,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
一、明確辦學定位
綜合性大學的聲樂表演專業的辦學定位必須從自身的辦學現狀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出發,結合所招收的學苗現狀研究辦學定位。
(一)辦學現狀
任何一門學科的辦學都離不開師資隊伍、辦學設施、所培養的學苗生源狀況,三者缺一不可,良好的師資培養優秀的學生,優良的辦學設備促進教學的發展。
1師資隊伍情況
綜合性大學聲樂表演專業的師資大多來自專業音樂學院,畢業于專業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或聲樂表演專業,由于近年來教學改革實踐的不斷探索,專業演出團體的優秀歌唱家也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雖然綜合性大學聲樂教學師資隊伍的專業性都很強,但和專業院校的師資教學隊伍沒有可比性。專業院校的師資大多都是國內外知名的聲樂教育家、歌唱家,或是國外有著豐富演出經歷的杰出人才。很明顯,綜合性大學與專業院校的師資不能同日而語。
2硬件設施條件
聲樂演唱專業的辦學設施對聲樂教學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一般的設施,教室、鋼琴、琴房、多媒體教室等,綜合性大學音樂表演專業都具備,而相對專業一點的音樂廳或教學用的小型演唱廳就不具備了。
聲樂演唱,尤其是美聲與民族聲樂演唱,因為專業性較強,在劇院里演出是不需要擴音設備的,他們用宏大而有穿透力的聲音唱響舞臺、穿透樂隊音墻,把聲音傳送到音樂廳的各個角落。而演員的終極演唱功力需要有前期的教學及實地訓練場地,這就是辦學的硬件設施。沒有良好的硬件配套設施也很難較好地訓練學生。
3生源學苗質量
聲樂表演是一種較為復雜的藝術形式,由聲樂藝術和表演藝術及其他輔助手段來綜合完成。聲樂藝術是人聲的聽覺藝術,是人聲音調與語言的有機結合,它憑借音調、音域、節奏及線條與詩歌般的語言描繪相結合,來表現作品的思想內容或人物的內心世界;而表演藝術就更為復雜了,通常表演藝術包括演唱、演奏、舞蹈、話劇、雜技、魔術、相聲等,而我這里所談到的表演藝術是指演唱者根據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需求,根據作品的人物性格、年齡、職業特征,用聲音、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以及化妝造型來完成藝術塑造。無論是聲音的塑造,還是肢體語言的藝術表演,都要與音樂伴奏相結合,這三者恰當有機地結合才能完成聲樂藝術表演。
既然聲樂是一種表演藝術,就不是大眾人士可為,人人可為就不能稱其為藝術。所以,對于學苗的質量要求是較高的。學生要有良好的嗓音條件、相對完美的舞臺形象、敏感的音樂天賦及相應的文化素養。只有各種條件集于一身才具備進行音樂表演藝術的可能。
綜合性大學聲樂表演專業的招生數量是可觀的,而學苗只參加省里統考,成績達到省統考及格線就算合格,學校就可以錄取了,錄取學校不用審查學生的嗓音條件,不用看學生的身高體態,無須考慮學生的音樂天賦。所以,招收上來的學生符合聲樂表演藝術學習條件的極少。
種種跡象表明,綜合大學聲樂表演專業師資隊伍構成較為保守,硬件設施不完善,招收學苗的素養良莠不齊,完成聲樂表演藝術人才的培養困難較大。針對實際情況和所存在的問題,高校聲樂教師也在做積極的探討,怎樣在已經存在的現實基礎上做調整,最大限度地搞好聲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渤海大學史建華老師做了《發展和拓寬聲樂教學第二課堂深度和廣度研究》的教改立項研究;渤海大學關心老師做了《轉動課堂視閾下的高校聲樂課程互動環節學生主體性提升路徑研究》的教改研究。像這樣的教學研究其他高校聲樂教師也在進行著。
(二)辦學服務定位
高校的人才培養是為社會經濟服務的,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高校就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需要與輸出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這就好比生產與消費,生產為消費提供對象,生產又決定消費水平、消費方式,并為消費創造動力;反之,消費又是生產的目的與動力,有了消費,生產才有意義,消費能力越高,生產的動力越大。地方綜合性大學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認清自己的消費市場,準確辦學定位。
1服務地方經濟
地方經濟的發展表現在各個行業,文化產業、實體經濟、文化教育、社區服務……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一定要符合地方經濟的需求,直接參與地方經濟建設,融入社會。具有表演才能的可以到地方文藝團體,具有組織與策劃能力的可以到群眾藝術館站、街道或演出公司,具有教學才能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證當個老師,或者創辦自己的教學基地。
2輻射全國
人才的流動對宣傳文化藝術教育思想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綜合性大學是面向全國招生的,雖然外省的學苗較少,但也并不缺乏優秀的種子。把外省優秀種子孕育好、培養好,讓他們的文化藝術之花在家鄉綻放,服務于地方經濟,是對母校最好的宣傳。
而綜合性大學培養出來的本省優秀優秀人才也可以到北京、上海的高水平專業團體就業,如渤海大學史建華教授工作室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有十幾名同學在北京的總政歌舞團、武警文工團、中央民族歌舞團、北京歌劇舞劇院及國家大劇院等高水平的專業團體就業,有的同學在歌劇中已經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小有名氣的歌唱家。
高水平人才的高端就業,不僅可以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為個體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和發展空間,還可以擴大母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對于后來者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二、根據學苗的現狀分流培養
培養模式是完成培養目標、實現良好就業、服務于地方經濟的良好保證。從前面所談到的辦學現狀與辦學服務定位中已經得到了明確的培養模式答案。
(一)基礎培養、摸清情況
新生入學表演基礎參差不齊,不能分辨狀況,每位同學的發展方向需要個人的形象條件、嗓音天賦、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來決定。所以,在大學一年級著重基礎能力培養。在人生觀價值觀、文化知識、音樂理論技能以及專業表演技能方面全面培養。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的政治素養、思想品德、價值觀、人生觀都已初步形成,有了開闊的視野才有明確的奮斗目標,這時候的他們已經能全面地評價自己,清楚地認識自己,該學什么、適合學什么已經能清醒地做出判斷。
1聲樂方向
聲樂方向是學生學習的主流方向,可以分為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學生根據自身的演唱基礎、先天條件、個人喜好選擇適合的專業進行學習。大部分學生就是聲樂專業考上來的,入學考試也是這三種唱法,他們用任一種唱法演唱參加考試。經過大學一年的學習,演唱方法可能會有改變,美聲唱法的可能發現更適合唱民族,民族唱法的可能更適合唱美聲,通俗唱法的也可以改成美聲唱法或民族唱法。所以,這時的學習方向選擇很重要。
2器樂方向
器樂方向有鋼琴、古箏、單簧管、雙簧管、長笛、竹笛、小號、薩克斯等。有的學生入學專業就是器樂,可以繼續選擇本專業學習,也可以根據喜好選擇其他專業學習。聲樂專業考上來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基礎學習對聲樂失去興趣,也可以轉到器樂或別的方向學習。
3MIDI方向
MIDI是編曲屆最廣泛的音樂標準格式,可稱為“計算機理解的樂譜”,它用音符的數字控制信號來記錄音長。這個專業滿足了癡迷作曲和編曲同學們的學習要求。
4舞蹈方向
很多孩子從小就學習舞蹈,卻沒有機會考上舞蹈學校,而歌唱條件又一般,對于歌唱沒有什么興趣,這時候再重新選擇學習舞蹈也是個不錯的學習方向。這批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雖然和專業院校的學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地方上從事一些舞蹈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還是可以的。
這種分流培養模式可以說能夠給學生以充分的學習空間,幾乎把所有學生的發展可能都考慮了進去,讓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能自主就業。
(二)自主發展、強化技能
學生經過三年的專業學習,在升入四年級的時候將進入實習階段,實習階段有三至六個月的時間,經過實習之后他們還有一學期的學習時間。經過實習鍛煉的學生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就業方向和學習要求。所以,四年級實習回來的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選擇課程,因此叫自主發展課。這時候的學習主要是加強技能、扎實基本功,補充自己的不足,為下一步的就業做準備。
綜合性大學的音樂表演專業是一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專業,既要放眼全國,盯住高水平專業的發展需求,又要服務于地方經濟,并以地方區域性發展為主導。所以,在專業發展上不能故步自封,以現有的學苗為基礎,打造全新的培養模式,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可能的拓展空間,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最終達到產需平衡。
[參 考 文 獻]
[1]陳 果.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研究[J].北方音樂,2017(18).
[2]梁軍方.論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探究[J].音樂時空,2014(15).
[3]包德明.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辦學模式及發展對策[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9(06).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