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師音樂教育在全國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美國是全世界公認的教育先進和發達的國家之一,因此作者以美國為比較研究對象,對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探析。本文以中美兩所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一份問卷調查比較作為切入點,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中美比較;音樂師范教育;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學習態度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12-0029-05
[收稿日期]2018-09-18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重慶市教委教改項目(15SKG051;153058)。
我國在進入21世紀以來,大力提倡和發展素質教育。在此大背景下,音樂教育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的主要形式,被提升到尤為重要的地位,無論在基礎教育還是高等師范教育領域中,音樂課程改革都進行得如火如荼。新世紀的音樂課程改革重點借鑒美、德、日、俄等當今世界較為先進的音樂教育體系,然而在改革過程中,由于國情不同,也必然顯現出若干問題。
一、問題緣起
筆者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師,從事音樂師范教育多年,在負責本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工作過程中,參與過設計培養目標、規劃課程設置、撰寫培養方案等工作,一直致力追尋更有效、更適合學生發展、更符合國情與校情的音樂師范教育培養模式。但在多年的教學中,通過平時的親身觀察和師生之間的訪談,筆者發現,音樂教育專業學生中存在著一部分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學生對學校為其創造的學習條件和四年的辛勤培養并無太多認可或感激,甚至一部分學生在畢業前回首大學的受教育過程,會吐露出自己的不滿情緒。這些態度和觀點違背了師范類學校培養學生的初衷,很難達到高等師范院校為國家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的目標。為探尋其中原因,并試圖找到解決方法,筆者對C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展開了一次問卷調查。恰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間,筆者在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USF)音樂學院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學術交流活動。在本次訪學過程中,筆者對當地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也進行了類似的問卷調查,并將兩組數據進行對比研究,力求在進行比較研究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原因,進而得出結論,為本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建設乃至我國高師音樂教育課程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議。
近年來,為探尋中美音樂教育比較研究的相關問題,我國學者為此做出了大量的貢獻,相關的文獻資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其一,對中美兩國高師音樂教育總體狀況的比較研究。這類研究涉及兩國音樂教育的方方面面,例如高師音樂教育的目標、培養方向、招生就業、教學形式等。相關的論文有:卿菁的《中美德高等師范音樂教育比較》、段軼可的《中美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的比較分析》等。前者發表時間較早(2001年),粗略介紹了三國高師音樂教育的總體情況;后者于2016年發表,主要介紹了中美兩國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的教育目標、培養方向、招生情況、培養模式、課程結構等。
其二,對中美兩國高師音樂教育理念的比較研究。進入本世紀以來,一些中國音樂教育學者開始對美國的音樂教育理念與價值觀產生興趣,并致力于將其借鑒到中國音樂教育領域,這其中一大部分被借鑒到中小學基礎音樂教育領域,也有一部分被借鑒到高等師范音樂教育領域。這類論文有:劉沛的《世紀之交的美國音樂教育戰略》、趙巖的《中美音樂教育觀念之比較研究》、郭紅麗的《值得借鑒的美國音樂教育價值觀的歷史演變過程》、李麗萍的《美國音樂教育的價值取向及對中國的借鑒意義》等。
其三,對中美兩國音樂教育文化背景的比較研究。一些學者在關注中美兩國音樂教育差異的同時,也開始試著探尋這種差異背后存在的更多元的文化背景或更深遠的歷史原因。這類論文有:管建華的《美國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中國音樂教育的思考》、韋蔚的《對美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形成的反思——兼及中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對比與思考》、劉曉敏的《美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對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的啟示》等。另外,徐菁菁的博士論文《文化視域中的中美音樂教師教育課程比較研究》,雖然主要是中美音樂教育課程的比較研究,但該論文以文化為視角,用大量篇幅介紹了兩國音樂教育課程的文化屬性,是近年來對中美音樂教育比較研究與文化交叉研究進行得較為細致和透徹,且較有價值的一篇論文。
其四,對中美兩國高師音樂教育課程的比較研究。這類研究論文是近年來中美音樂教育比較研究中涉及最多的專題。除前面提到的徐菁菁的博士論文,還有劉沛的《美國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評述》、鄒靜芬的《21世紀中美音樂教師教育職前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朱曉丹的《中美俄高校音樂教師教育專業課程結構設置之比較分析》、伍婷婷的《中美音樂教師教育課程比較分析》等。這類論文對中美音樂教育課程的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均做了較為全面的分析。
以上文獻從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的各個方面對中美情況進行了比較研究,但縱觀這些文獻,少有關于中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對比研究。筆者通過多年來在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與大量的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接觸,發現學生的相關表現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折射出音樂教育的某些問題。因此筆者決定以學生對高師院校音樂教育的態度為切入點,通過對中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觀點差異的對比分析,進而找出相關問題的內在根源,為兩國的音樂教育比較研究奉獻些許力量。
二、研究與數據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統計分析法。
(二)研究過程
筆者以我國C大學和美國USF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了共計187份問卷調查。由于兩國教學管理制度差異的原因,兩所學校調查對象涉及的年級略有不同,但均為一至四年級在校本科生;兩所學校調查的問卷內容也略有不同,但用于分析和比較研究的數據選擇的是兩份問卷的重合問題。具體研究過程為:
1對C大學音樂教育專業三個年級(二年級至四年級)的137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2對USF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四個年級(一年級至四年級)的50名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統計在兩所學校采集的所有原始數據,提煉出可用于比較研究的有效數據。
4用數據分析軟件對兩組調查結果中的數據進行分析。
(三)研究內容
以下為兩份問卷中用于比較研究的重合問題。
1你對學校給你創造的這兩年培養和教育滿意嗎?
How satisfied are you with th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provided by the university?
A很滿意very satisfied
B比較滿意satisfied
C比較不滿意dissatisfied
D很不滿意very dissatisfied
2你認為最滿意(或比較滿意)的是?
What is your most satisfied aspect? (You may select more than one)
A學到了知識I have learned some knowledge in the university.
B學會了本領I have learned some skills in the university.
C開闊了視野I have broadened my vision in the university.
D收獲了經歷和經驗I have gained some experience in the university.
E幫助我樹立了更成熟的價值觀I have established more mature values in the university.
F結識了對我人生有影響的老師I have met teachers who had an impact on my life in the university.
G提供了學習和自學的條件The university has provided some conditions for my learning and self-learning.
3你認為最不滿意(或比較不滿意)的是?
What is your most dissatisfied aspect? (You may select more than one.)
A沒學到多少新知I have not learned enough new knowledge.
B沒增長什么實用的技能I have not learned enough practical skills.
C課程的安排不合理The course requirements are unreasonable.
D有些老師不負責任或水平不高Some of the teachers are not responsible or not professional.
E學校的管理松散和不正規The management of the university is loose and irregular.
F學校學習氛圍不夠The atmosphere of studying in the university is not good.
4如果是外在的原因影響了你的學習,你認為學校應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呢?
What do you think the university needs to improve? (You may select more than one.)
A課程內容The curriculum
B.老師水平與教學方法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C教學條件和硬件設施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D.其他Others
5你對自己畢業去向的期待是?
What is your career expectation after you graduate? (You may select more than one.)
A當老師I want to be a teacher.
B某私企員工I want to be an employee of a private enterprise.
C自己創業當老板I want to create my own business.
D公務員等穩定的職業I want to engage in stable occupations such as government work.
E還沒想到這個問題I have not yet considered this issue.
F我已經找到工作了I already have a position as a .
6你認為學校開設的課程中對你有幫助的和沒幫助的都有哪些?
Which courses that the university offers are helpful to you? And which are not helpful?
有幫助的是:Helpful:
無幫助的是:Not helpful:
除以上問題,其他不用于中美數據對比的問題在這里就不一一羅列了。
(四)數據分析
1在本調查問卷中,第一題是兩國學生對音樂教育專業本科師范教育的總體滿意度調查。對于這項數據,我們采用了“社會科學數據統計軟件”(SPSS)進行統計分析,將答案A到答案D分為四個等級,即1=很滿意,2=比較滿意,3=比較不滿意,4=很不滿意。因此,統計結果的數值越小,越傾向于滿意的態度,反之,數值越大,越傾向于不滿意的態度。SPSS軟件計算結果如下:
從統計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學生的數值為1107,中國學生的數值為2544,因此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美國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對學校培養的認可態度比中國學生要高。從結果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兩國學生的滿意度在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變化中存在著共同點,即越低年級的滿意度越高,而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也隨之降低。這也能說明,越高年級的學生對于影響學習的主、客觀因素的自我反思越多。剛剛入學的新生年少懵懂,對于外界環境新鮮好奇,隨著在校時間的增長,他們漸漸開始用批判的態度來觀察和思考,也能夠更加冷靜地發現問題、質疑權威。
2那么,在兩國學生的態度中,有哪些外部客觀條件影響了他們的滿意度呢?問卷第二題和第三題分別是對學生滿意和不滿意的若干原因的調查,筆者在這兩題的答案中用SPSS軟件計算出具有顯著性意義的答案分別為2B、2F、3B、3D和3F,結合數據的百分比圖,我們能得出以下分析:
在第二題“你認為最滿意(或比較滿意)的是什么”的結果中,美國學生總體數值高于中國學生,這一點是和問卷第一題的結果相符的。而在具體的原因中,差距最明顯的是答案F“結識了對我人生有影響的老師”和答案B“學會了本領”。
在第三題“你認為最不滿意(或比較不滿意)的是什么”的結果中,中國學生的總體數值高于美國學生,這也恰好印證了問卷第一題的結果。在具體的原因調查中,數值差距最明顯的是答案F“學校學習氛圍不夠”。另外,答案B“沒增長什么實用的技能”和答案D“有些老師不負責任或水平不高”的結果也較為明顯。
由此可見,美國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更感謝在大學期間遇到的老師,而中國學生對教師的感恩則稍遜一籌;美國學生更滿意自己在大學四年中學到了技能和本領,而中國學生則普遍認為,大學給予其的實用性技能培養和實踐訓練則稍顯匱乏。另外,中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對學校學習氛圍的感受也大有不同。
3在對第四題“如果是外在的原因影響了你的學習,你認為學校應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這一內容的調查中,中美學生除答案C“教學條件和硬件設施”這一數據的差距比較大,對學校教育其他外部因素的感受都較為接近(如下圖所示)。這一方面說明了中美兩國由于經濟實力差異而在硬件條件和基礎教學設施建設上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學校管理上,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還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
4第五題主要調查了中美兩國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預期。筆者之所以設計這個問題,是因為在日常教學的觀察中發現到,雖然我國音樂師范院校設定的培養目標是為各級各類學校培養合格的音樂教育師資,但是一部分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目標并不明確。在對答案A“當老師”的回答中,中美學生顯示出很大的差異,并且中國學生對教師職業抱有期待的人數僅為三分之二左右(如下圖所示)。另外,中國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答案C)和“當公務員”(答案D)的人數百分比也明顯高于美國學生。
學生在校期間對未來職業心存肯定與憧憬,進而堅定信念,努力追求和為之奮斗,是一種強烈的學習內驅力,也是影響學習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然,這種職業預期雖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校對“師范”這一職業認知的引導和教育氛圍的創設,另一方面也與國情和社會環境原因相關。
三、思考與啟示
本次研究從中美兩國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對師范教育培養的滿意度入手并展開,進而分析了兩國學生態度差異的原因和其看待學校培養若干客觀因素的觀點。由兩份問卷調查的顯著性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我國高等師范音樂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師因素影響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
研究中可以看出,兩國學生在對待“教師”的態度上存在明顯差異。從“滿意”和“不滿意”的原因調查中,無論是“結識了對我人生有影響的老師”還是“有些老師不負責任或水平不高”,都成為最顯性的問題之一。這不得不引發我們對高校教師這一職業群體的思考。筆者認為,問卷中兩國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對高校教師態度差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音樂專業教師的責任心偏弱。在美國大學的音樂學院,每學期初始,各門課程的主講教師在網上公布教學信息的同時,也會公布自己在這學期的坐班時間和辦公室號碼,每個教師的辦公室也布置得十分溫馨且學術氛圍濃厚,學生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找到教師進行交流和指導。在我國,高校音樂專業教師大部分都在社會中擔任教學兼職,有些教師在家里招收小課學生,有些自己開辦藝術培訓機構。音樂教師用來保障自己收入的真正源泉并不在高校,而在社會,這也就導致他們可能不會投放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校園內的大學生身上。以筆者所在的高校為例,除行政人員,專任教師是沒有辦公室的,教師下課后會立刻離開學校,學生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授課和答疑是“副業”,真正的“主業”在學校之外。這也許就是學生在大學四年間對教師并無太深感恩之情的原因之一。
2高校教師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偏低。從國際對比的數據和行業排位來看,美國高校教師收入排在社會行業的第2至3位,而我國高校教師平均工資水平在國民經濟12類行業中一直在倒數第1位至第3位之間徘徊,這種偏下的收入水平,與其應有的位置并不相符。高校教師的薪酬水平普遍偏低,對外競爭力不強,對內激勵性不足,不僅不利于激發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還易于誘發教師的學術功利化行為。此外,高校教師承擔著傳遞知識、培養人才、研究高深學問的歷史使命,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主要力量,其社會地位也應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我國現今社會中,雖然黨和國家多次重申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但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有一些距離。因此,要激勵高校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除提高教師自身的責任心,高校的聘任制度、考核制度以及激勵制度等教師管理制度也都應當有所改革。尤其在師范院校,教師樹立了良好的職業榜樣,學生才能更加端正學習態度,建立良好的職業信念。
(二)課程因素影響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
從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對“學會本領”和“增長實用技能”的期待值和滿意度的落差較大。這說明我們在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方向和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的呼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我國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在課程建設方面可以著重在以下兩點進行改進:
1課程設置緊扣社會需求。與在強大社會保障制度下的美國大學生不同的是,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更大。近年來,國內高校對音樂專業學生的擴招明顯增大,導致本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逐漸由“供方市場”轉向“需方市場”,學生對于與就業直接掛鉤課程的需求與呼聲與日俱增。音樂作為小學科,中小學校每年招聘音樂教師的數量非常有限,僅少部分畢業生能夠通過公招考試進入學校,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從事社會音樂教育工作,如開辦藝術培訓班等。因此,高師院校在培養方向上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在課程設置上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
2加大實踐技能類課程。美國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課程十分重視實踐教學的比重,即使是理論課,教師也會想盡辦法變換各種方式讓學生去實踐。例如,筆者觀摩的一門“音樂教育基礎”(Foundation of Music Education)課程,教師在一學期的教學中,有時聘請一線教師親臨課堂,有時帶領學生參加科研講座;或網絡視頻,或線上討論;還有多種教學輔助手段的參與滲透,如利用吉他、電腦、iPad教學等;就連課程的考核也不僅是一張試卷,其中包含了學生課堂上的每次討論發言、個人及小組創編的作品展示、網絡平臺上的測驗題以及論壇里的提問與回答、期末論文的撰寫、PPT制作以及演講與答辯等。一門理論課程可以變化出如此花樣繁多內容和方式,評價方式也緊扣學生的實踐。學生在一學期的學習中有充分的空間參與操作,在盡情體驗實踐樂趣的同時,技能也得到迅速的增長。在我國普通中小學校,大多數音樂教師除承擔日常音樂課堂教學工作,還同時擔任合唱隊、舞蹈隊、樂器隊等多種課外藝術社團的組織者工作,音樂教師往往是學校形象的重要擔當。這就更要求我們的高師院校在課程中加大實踐技能的教學內容,增加實踐教學方式和考評方式,才能滿足我國社會對基礎教育音樂人才“一專多能”的需求,達到現代化音樂教育師資培養目標。
(三)環境因素影響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
不得不引起注意的是,中國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對“學校的學習氛圍”感到不盡如人意,并且對“學校的教學條件和硬件設施”有著強烈的需要改進的愿望。這一結果充分顯示了我們的高校學習環境亟待改善。筆者認為,改善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環境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改進教學管理。筆者在美國高校的音樂學院,看到的是這樣一間專供音樂教育專業學生上課的專用教室:教室中間是可以任意滑動組合的課桌椅;教室前方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及鋼琴、五線譜板;除掛在教室正前方的連接電腦和投影儀的大屏幕,還有若干小屏幕分別被掛在教室后面及側面的高處,學生從各個角度均可看到教師的教學演示;教室的四周有多組電聲樂隊設備,每組都分別包含電腦、合成器、架子鼓、電鋼琴、調音臺、擴音器等音頻裝置以及掛在墻上的若干耳麥等。最有特點的是,教室連接著一間儲藏室,房間兩側的架子上由底到頂滿滿地擺放著各種樂器,如奧爾夫樂器、交響樂器、電聲樂器等,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對所須使用的樂器觸手可得。其樂器種類之豐富,數量之充足,收納之整潔,使用之便利,令人嘆服、印象深刻。其實,以筆者所在高校的音樂學院為例,教學硬件設施并不落后,我們擁有多間可容納幾十人同時上課的多媒體教室、電鋼琴教室、電腦音樂制作教室、合唱教室、舞蹈教室、器樂排練廳、演出廳、音樂廳等。但這樣充足的設備和豐富的資源,為何讓學生感到不滿意呢?這些表面看來優越的教學環境,卻經常會因為設備缺少零件、軟件感染病毒、教具老舊壞損甚至教室臟亂差等問題引發師生的抱怨,而使用一些設備之前要經過層層手續的審批,也時常成為教學的絆腳石。因此,我們只有更加細致地規范教學管理,增強教師的責任心,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所有外部環境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2創設學習氛圍。近幾年,中外高校學生的學風差異已成為教育界和研究者們廣泛關注的問題。在美國,圖書館里常常看到學生勤奮學習的身影,琴房里也經常有學生刻苦練琴;而我國應試教育讓學生在高考前幾近使出了全力,一入大學校門就松懈了下來,這種狀態幾乎成為普遍現象。這其中既有國家考試制度、整體社會風氣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學生個人的原因。但不管怎樣,高等師范院校應當肩負起歷史重任,縱使外部社會怎樣浮躁,在大學校園里,也應該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熏陶和正確價值觀的洗禮,給學生一片利于學習和提升的凈土。因此,學校應當努力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人生最美好的大學四年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為今后無悔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 語
當然,美國教育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們在比較研究中,更多的是應該看到自己的不足;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固然優越,但由于國情的不同,我們也不可以生搬硬套。本文在結束之前,仍留有諸多遺憾,愿這些問題可以成為我們今后研究的動力:其一,由于各種客觀原因,該研究中數據采集的數量不夠多;其二,問卷設計的內容還不夠全面;其三,問卷中一些主觀問題的研究內容涉及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的深度問題,研究方法涉及統計學、質性研究、量化研究等學科。本研究在這些方面做得還不夠深入,如果繼續深化,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參 考 文 獻]
[1]苗建軍.中美高校教師工資水平比較研究[J].價值工程,2009(07).
[2] 謝文新,張 靜.中美德三國高校教師薪酬制度比較與思考[J].高教探索,2013(04).
[3] 藺 婷.社會中教師角色的定位研究[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14(01).
[4] 陳 冰.音樂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簡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06).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