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中小學素質教育改革,目的是進一步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音樂作為一門小學必修課程,具有啟蒙性、藝術性、實踐性等特點,深受學生與家長的重視和喜愛,尤其是在小學成長過程中,音樂教育可以充分激發學生潛在的藝術細胞,陶冶情操的同時還可以緩解課業帶來的壓力,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對小學生的成長起到正面引導作用。然而,在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專業性不強、針對性不強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使得音樂教學積極效果沒有完全實現。本文通過對小學音樂教學現狀進行深度剖析,為完善和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果提出有效對策,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為學生成長素質教育拓展途徑。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學習興趣;激發;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12-0061-02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與推進,各個學校都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小學作為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更是不可或缺,而其中藝術教育也深受學生家長的追捧。對此,國家教育部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標準,然而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與新形勢新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這就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多措并舉,不斷完善小學音樂課程體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通過對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良,為孩子帶來更加豐富的音樂課程,不斷激發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他們的藝術情操,為學生的快樂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小學音樂教學興趣培養的重要意義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HTSS〗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小學對音樂教學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進,然而與新課標中的更高要求與更高標準明顯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當前的音樂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及學生家長的需求,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具體包括:
(一)教學內容趨于形式化
在最新的課標中對小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部分教師只顧完成課標內容而忽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方面,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授課,反而是將晦澀的樂理知識予以灌輸,導致學生無法理解知識點,甚至出現抵觸情緒,從而失去了對音樂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沒有完全把握課程改革目標,在選擇曲目、曲種等內容上過于形式主義,沒有根據學生需求進行調整,甚至出現歌詞拗口、旋律過于復雜等問題,導致學生無法融入到音樂環境中去;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顧“輸出”,忽略了學生的接受程度與聽課感受,使得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二)教學活動目標不明確
在小學課程設置中沒有建立完善的音樂教學體系,甚至對課程設置缺乏明確的基礎目標,導致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指導。一方面,教師雖然嘗試進行課程創新,然而沒有課程目標作為指引,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隨意化,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部分音樂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會采取組織策劃音樂活動等形式進行授課,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然而課堂上應學到的知識卻沒有及時傳授,缺乏明確的課程目標無法發揮出音樂教學的積極作用,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師專業水平較低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由其他學科老師兼任音樂老師的現象,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各小學紛紛引入了音樂專業的人才,然而在人才引進與培養方面還缺乏系統性與針對性。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不僅需要長期累積的藝術審美,更需要較高的專業水平,如果沒有小學音樂教育的學習背景,那么在授課過程中自然無法給予學生更加專業的指導,甚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無法充分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音樂愛好。
(四)音樂教學設施不夠完善
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不僅需要書本課本作為依托,更需要音樂器材、樂器等作為支撐,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模式。然而部門小學還存在沒有專業音樂教室、缺乏多樣化的音樂器材等現象,使得教師只能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授課模式,無法在課堂上進行演練模擬,學生也失去了實踐學習的機會,影響對音樂愛好的培養。
三、增強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HTSS〗
面對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該轉變思維、多措并舉,不斷完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需求提供更豐富的教學內容,不斷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真正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一)轉變理念,建立專業師資隊伍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建立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尤其是小學音樂還肩負著啟蒙教育的作用,教師質量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引入專業化的師資力量,聘請具有專業音樂背景的優秀人才,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音樂興趣不同,盡量覆蓋多樂種、多樂器,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其次,建立專業考核體系,對教師隊伍要實行全方位的考核,不僅要完成課標中規定的內容,更需要根據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打分評價,這樣才能激發教師自我提升的積極性,不斷完善自身教學模式,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此外,應該加大對教師隊伍的再培訓力度,通過專業培訓、交流學習等方式,進一步轉變小學音樂授課思維,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為學生成長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
(二)拓展平臺,創新多樣化教學內容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熱情,還需要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這就需要依托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與手段,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推進音樂教學體制升級。
1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
“互聯網+”技術已經逐漸被應用到教學課堂中來,通過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更加生動立體地為學生進行展示。比如在學習《大海啊,故鄉》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播放大海的視頻,讓學生在視覺感受下更好地理解音樂內涵。又如在學習新的樂器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不同樂器的演奏曲目,讓學生坐在教室里也能學習到多種藝術形式。在多媒體的運用下,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知識內容,真正實現寓教于樂,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情景式教學模式
小學生在理解能力方面還有所欠缺,這就需要教師多動腦筋,創新情景式教學模式,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比如在學習音樂家的故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景模擬,不同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通過參與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同時還能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
3采用針對性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正是啟蒙發展的快速時期,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把握,通過問卷調查、走訪調研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切實需求,根據學生的個人特色、興趣愛好等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如根據學生愛好可以進行樂器分組,或者在教授舞蹈過程中根據身材特點進行分組教學。此外,小學階段也可進行具體劃分。低年級學生以了解和培養興趣為主,可以更多地讓他們了解不同音樂知識。高年級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進行深度培養,這樣可以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三)尊重個體,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小學是孩子興趣激活的高峰期,但他們還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正所謂“愛屋及烏”,學生和老師建立深厚的感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與老師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結 語[參 考 文 獻]
[1]劉海琳.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才智,2015(08).
[2]管 宇.小學音樂教育興趣培養之我見[J].求知導刊,2015(13).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