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解多種鋼琴教學模式帶來的社會價值,本文采用文獻法、訪談法、實地調查法等研究方法,通過音樂專業院校對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和對基層學校的支教活動、中小學鋼琴教師再進修的培養模式,以及鋼琴藝術培訓機構在培養學生時的教學模式及經營方式三方面展開調查研究。
[關鍵詞]教學模式;社會價值;鋼琴音樂;培訓;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12-0128-02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節約資源,而且能夠更好地普及音樂,同時激發了學生直接的學習積極性。采用多種鋼琴教學模式,有利于鋼琴藝術的普及和發展,有利于人們接受鋼琴音樂,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及演奏水平,這樣便會更好地發揮多種鋼琴教學模式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一、音樂院校鋼琴課的教學模式
(一)多種教學模式在音樂專業院校中的地位和價值
鋼琴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也是培養音樂高素質人才的必修課,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眾多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基礎。單一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社會對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多種教學模式強調鋼琴教學的適應性和運用性等特點,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加強了學生對綜合知識的學習,培養了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并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多種教學模式在鋼琴教育課程結構上體現出選擇性
根據學生鋼琴技術水平可將其分為三類:(1)“零基礎”;(2)“業余水平”;(3)鋼琴專項。打基礎的階段,需要老師在技術方面上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幫助,讓他們在鋼琴的學習中少走彎路,縮小與其他同學的差距。而對鋼琴專業的學生來講,應具備以下基本知識:彈奏技術的理論要領,作品分析要領,編配歌曲伴奏的理論知識。[1]這類學生的基礎比較堅實,但是想要在鋼琴方面更進一步地學習也就需要老師進一步找出他們演奏時的瑕疵,并加以雕琢。
小組課主要是針對那些在鋼琴方面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一般一個老師帶3~5個學生進行上課。小組課的重點在于傳授鋼琴的基本彈奏技術以及一些要求和方法,解決在鋼琴技術學習過程中頻繁出現的一些問題。由于組內成員的基礎都差不多,教師可以對教學的進度進行靈活掌握,節約上課時間的同時,也節約了師資力量。而且小組課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達到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鋼琴小組課的教學模式可以緩和師資緊張的壓力,減輕教師過重的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學質量。對學生來說,提高了學習效果,拓寬了知識面,增強了心理素質,是一個不斷研究和推廣的良好的教學形式。[2]
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集體課形式的組合,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鋼琴集體課。它是近些年來各個高校越來越廣泛采用的一種較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對個別課和小組課的有益補充。[3]在電鋼課的大教室中,老師在講臺上傳授理論知識,講解鋼琴彈奏的技法,示范鋼琴演奏的標準動作,為學生播放著名鋼琴演奏家的錄像視頻,學生在臺下戴上耳機在自己的數碼鋼琴上進行練習彈奏,眾多學生互不干擾,并且老師隨時可以將耳機插入學生的數碼鋼琴上來觀察學生的彈奏效果。鋼琴集體課由傳統的“一對一”“一對幾”變成了“一對幾十”,極大地節約了教學資源,避免了老師重復教學。
二、鋼琴藝術培訓機構帶來的經濟效益
(一)琴行涌現的背景
業余學琴的人員急劇上升導致各地琴行紛紛涌現。在過去,學習鋼琴的主力大軍是少兒,現在許多成年人士也加入鋼琴學習的行列中,他們學習鋼琴不是為了考級、升學,也不是為了成為演奏家或者鋼琴教師,而是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提高自己的音樂學識以及準確的音樂理解力和鑒賞力。
(二)鋼琴藝術培訓機構帶來的經濟價值
鋼琴藝術培訓機構的發展是市場需求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它的發展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帶動了產業升級和相關行業的發展。
1.推動鋼琴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
近年來,鋼琴藝術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學習鋼琴的人越來越多。鋼琴藝術培訓機構教學模式的革新給鋼琴愛好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來學習鋼琴,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逐漸擴大了鋼琴愛好者的隊伍,推動了鋼琴藝術培訓機構的發展。
2.形成產業鏈,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鋼琴藝術培訓機構的發展推動了鋼琴文化產業包括鋼琴制造、銷售以及音樂出版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時至今日,鋼琴已不是一種彈奏樂器,它是一種產業、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一種商品。
在中國“鋼琴熱”長盛不衰,人們學習鋼琴的熱度持續升溫,為鋼琴產品的銷售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推動了鋼琴制造業和鋼琴銷售業的蓬勃發展?,F如今,鋼琴是一種商品,鋼琴制造業生產的是它的使用價值,而鋼琴的銷售就是將鋼琴的使用價值轉換為價值的重要環節。
隨著學習鋼琴的人越來越多,鋼琴家教這個名詞也開始出現在我們的耳中。鋼琴家教的授課方式是一對一的形式,主要是對少兒進行教學。而其主要師資來源為在校大學生,它是即將邁入社會的學生提升工作技能、積累工作經驗的一種重要途徑。如下表:
由于鋼琴考核等級制度的存在,且中國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所以學習鋼琴的人群當中兒童的隊伍最為龐大,兒童鋼琴教程的種類最為繁多。鋼琴考級書籍的銷量也是相當可觀的。并且由于每年考試的曲目不同,所以鋼琴等級考試的書籍也會隨之更新。
3.多種教學模式為鋼琴經濟價值的發展提供了對策
學習鋼琴的人數雖然眾多,有廣闊的市場,但是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教學資源的短缺會影響鋼琴藝術培訓機構的發展,進而對整個鋼琴文化產業帶來不利的影響。多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極大地節約了教學資源,滿足了廣大鋼琴愛好者的需求,擴大了鋼琴學習者的隊伍,促進鋼琴文化產業進一步優化升級。由鋼琴藝術培訓機構所引導的各個環節,使得包含鋼琴制造、銷售等一系列的環節以及圖書音像制品的鋼琴文化產業呈現出勃勃生機。
三、采用集體課方式培養基層教師
(一)支教背景
鋼琴藝術廣泛的傳播使得鋼琴進入了萬千平民的視野之中,以鋼琴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的電影與鋼琴音樂相結合的流行歌曲都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審美。偏遠山區的教學設備的缺失、師資力量的空白,將會成為山區孩子們學習鋼琴的最大阻礙。
(二)教學模式的運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鄉支教傳授基層教師鋼琴技法以及一些樂理知識,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偏遠山區缺少的是設備和師資,通過捐獻數碼鋼琴用來代替昂貴的普通鋼琴,支教時多培養一些基層的鋼琴教師,這才是解決孩子們想學鋼琴卻不得門路的最好方法。
條件所限,在教學時,需要老師在傳授鋼琴演奏技法的同時,還要將樂理知識、曲式學、即興伴奏等同時向山區的老師傳授。集體課這種教學模式是一種一對多的教學模式,一位老師可以培養數十人,可以解決一個鄉鎮甚至是一個縣城的鋼琴教師的需求,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一個地區鋼琴教師稀少的問題,使鋼琴的傳播更加廣泛,也解決了喜愛鋼琴的孩子們無法學習鋼琴的遺憾,同時推動了他們的綜合素質進一步發展。
(三)通過支教帶來的社會價值
1.科學施教,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培養基層鋼琴教師首要目標就是培養鋼琴教師的綜合能力,而提高基層教師的專業水平則是培養鋼琴教師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鋼琴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與實踐教學能力是顯現出一個優秀鋼琴教師的兩個重要因素,對提高鋼琴教學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鋼琴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實踐教學能力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專業水平,也就沒有良好的鋼琴教學。一名優秀合格的基層教師要具備全面的專業素質,即會彈、會演、會研。[4]支教時能否提高基層教師的專業水平,為他們帶去更為先進的教學經驗,是衡量支教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尺。
2.服務社會,為培養復合型人才打下基礎
社會的進步發展對鋼琴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藝雙通的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社會的歡迎,復合型鋼琴人才表現為嫻熟的鋼琴演奏技巧、深厚的鋼琴理論知識,更表現為對鋼琴音樂、鋼琴文化以及音樂文化的深刻認識。復合型鋼琴人才具備較為寬廣的知識面,通常在熟練掌握鋼琴演奏技巧的基礎上還須了解相關學科的知識,掌握歷史、文學等方面的綜合知識。這就需要支教時在教學中充分發揮鋼琴集體課的全面性,處理知識與能力二者的關系,發展鋼琴教師的綜合能力,達到“一專多能”。為滿足社會對復合型鋼琴人才的需求,應完善基層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實現基層鋼琴教師的全面發展,為以后培養社會所需的復合型鋼琴人才打下基礎。
結 語
新世紀的到來,對包括鋼琴專業在內的所有專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應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展開全面培養,滿足社會對多元化、多層次人才的需求。
多種教學模式革新了鋼琴的教學方式,把鋼琴推向大眾,既擴大了學習鋼琴的隊伍,又擴大了鋼琴藝術培訓機構的市場,它的發展推動了鋼琴產業以及鋼琴文化產業的發展。鋼琴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多種鋼琴教學模式的采用為它增添了動力。
[參 考 文 獻]
[1] 王曉坤.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高師音教專業鋼琴教學改革[J].中國音樂學,2004(03):102.
[2] 白 云.淺談高校鋼琴分組教學[J].大眾文藝,2009(24):230.
[3][4] 仝 玲.高師鋼琴教學中個別課、小組課和集體課三種教學模式的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10—12.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