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表演是人們比較常見又非常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聲樂表演的魅力在于其是運用人聲來充分地表達人內心的情感,很容易引起聽者的情感共鳴。對于現階段我國的聲樂表演來說,不僅要求聲樂表演者能歌會唱,還需要將聲樂作品聲情并茂地呈現出來,以此達到情韻雙絕的聲樂表演效果。筆者對聲樂表演中的情、聲、形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與分析,希望有助于聲樂表演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聲樂表演;情;生;形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10-0109-03
聲樂是音樂中一種具有較大魅力的表現形式,其主體是人聲,通過人聲巧妙地將藝術與情感相互交融,運用聲樂表演中的情、聲、形將聲樂作品呈現給聽眾。因此,聲樂表演對聲樂表演者有著較高的要求,一名優秀的聲樂表演者,不僅僅需要對聲樂作品中的歌詞進行很好的理解與掌握,還需要將聲樂作品的內涵聲情并茂地呈現出來,以此使得聲樂表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充分地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由此可見,聲樂表演中的情、聲、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聲樂表演概述
聲樂表演是一種不同于器樂表演的藝術形式,是以歌聲、嗓音為主的音樂表演形式。對于聲樂表演來說,其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聲樂表演者在表演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體力、腦力、想象力以及表現力去呈現聲樂表演中的情、聲、形。
對于聲樂表演的表現形式來說,聲樂表演者在表演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聲音將聲樂作品的情感進行有效傳達并充分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由此可見,聲樂表演中的情與聲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聲樂表演者通過熟練的聲樂表演技巧以及優美的歌聲,聲情并茂地表現出聲樂作品。另外,聲樂表演者進行表演前,應該對聲樂作品進行充分了解,其中包括聲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風格、歌詞含義、內在情感等,并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以此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呈現出具有自身獨特見解的聲樂作品。與其他形式的藝術相比,每一次的聲樂表演都是對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因為聲樂表演者的不同,其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和見解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其呈現出的聲樂作品大相徑庭。但是相同的是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都需要將情、聲、形進行巧妙的相互交融,以此統一聲樂表演技巧和聲樂作品的內在情感,從而充分地表現出聲樂作品的魅力。
二、聲樂表演中“情”的表現
對于聲樂表演來說,“情”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情”是聲樂表演的靈魂與核心所在,對聲樂表演的效果具有重要影響。聲樂表演者通過對聲樂作品內在情感的體會,將自身內在的精神動力轉變為充滿激情的歌聲,將聲樂作品的情感進行充分表達,以此提高聲樂表演的效果。聲樂作品不同,其內在的情感也有所不同,給人們帶來的情感體驗自然也是不同的。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說,如果其對聲樂作品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即便其用一生的時間進行聲樂表演,其聲樂表演水平也不會有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見,聲樂表演中“情”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在聲樂表演中充分地表現出“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將對聲樂作品的理解與感知進行有效結合
聲樂創作者在創作聲樂作品時,其創作的背景、環境、心境通常大相徑庭。因此,聲樂表演者在進行表演前,應該對聲樂作品的創作背景、環境等進行充分了解,并將對聲樂作品的理解與感知進行有效結合,以此充分地把握其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身臨其境地進行體驗
在我國歷史上,有著較多的抒發愛國情感的聲樂作品,其中不僅有充滿愛國熱情的聲樂作品,還有充滿悲憤之情的聲樂作品[1]。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些聲樂作品的創作背景距離我們很遙遠,然而其內在所表達的情感在當時看來卻有著鮮明的表現力與特點,在一定程度上為當時的人們百折不撓的戰斗提供了精神支持。因此,聲樂表演者在表演這一類聲樂作品時,應該將自身融入到聲樂作品之中,身臨其境地體驗其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以此在聲樂表演中,充分地展現出這類聲樂作品的內在情感。例如: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其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激勵著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后來成為了我國的國歌。聲樂表演者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應該將自身融入到其聲樂作品創作的情景之中,莊嚴地進行聲樂表演,充分展現出其中的愛國熱情。
(三)將特定的情感進行融合
對于人類的情感來說,其不僅具有復雜性的特點,同時還具有細膩性的特點。在不同的聲樂作品中,其中可能存在一種或者多種情感的表達。因此,聲樂表演者可以通過將特定的情感進行融合來表現聲樂表演中的“情”。例如:聲樂表演者可以對聲樂作品的歌詞進行多次的重復閱讀與朗誦,對歌詞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有效的研究與分析,并對創作者同一階段內創作的其他聲樂作品的風格以及存在的差異進行充分了解,以此進一步地把握聲樂表演中情感的表達。
三、聲樂表演中“聲”的表現
聲樂表演中的“聲”是其表演過程中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聲樂表演者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環節。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高超的聲樂表演技巧以及優美的歌聲對于聲樂表演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并且對聲樂表演中情感的呈現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然而聲樂技巧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熟練掌握的,需要聲樂表演者通過不同的技巧與基本功的練習來實現聲樂技巧的提高[2]。
(一)加強呼吸的練習
呼吸是聲樂表演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3]。聲樂表演者在剛接觸聲樂學習時,教師首先傳授的就是聲樂表演中呼吸的調整與運用,對于剛剛接觸聲樂的表演者來說,通常會感覺自身的氣息不夠流暢,尤其是在部分高音區和延續音區,通常會因為呼吸處理不當而出現破音的現象,從而影響聲樂表演的效果。另外,呼吸方法不同其所呈現出的聲樂演唱效果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并且不同的聲樂作品對呼吸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聲樂表演者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呼吸練習,才能夠熟練地掌握呼吸的技巧,以此更好地在聲樂表演中通過聲的表現傳遞聲樂作品的情感。
(二)加強吐字的練習
吐字練習是聲樂表演者學習聲樂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對于聲樂作品來說,它是由文字構成的,在聲樂表演過程中每一個吐字都對聲樂表演的效果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國的文字語言是一種相對較為復雜的語言,這也給聲樂表演中的吐字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聲樂表演中,應該加強聲樂表演者的吐字練習。在吐字練習過程中,聲樂表演者可以將我國的傳統文化與吐字技巧進行巧妙的融合,以此更好地體會聲樂作品的內涵。加強吐字練習,不僅有利于在聲樂表演中充分表現出“聲”,還有利于提升整體演唱水平,同時有利于傳承和弘揚我國的傳統聲樂文化。
(三)加強對音量的控制
聲樂表演過程中音量的控制,充分地體現了聲樂表演者的表演經驗和表現力[4]。對于不同的聲樂作品來說,由于其表演的風格與形式不盡相同,所以其音量的控制也不完全相同,不同的音量控制所呈現出的情緒波動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加強對音量的控制也是提高聲樂表演者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在聲樂表演過程中,充分表現“聲”的有效途徑之一。對于聲樂表演初學者來說,對音量進行控制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尤其是在不熟悉聲樂作品內容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音量控制與呼吸控制相混淆的現象,從而難以發揮音量控制在聲樂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也難以在聲樂表演中充分地呈現出“聲”的魅力。在聲樂表演的音量控制中,通常采用強和弱來體現不同的音量,在整個聲樂作品中貫穿著不同的音量。例如:在聲樂作品中充滿哀怨之情的部分,其音量通常較為低沉,而在充滿高亢之情的部分,其音量一般較為激烈。音量的控制集中反映了聲樂表演者的表演水平以及對聲樂作品內涵的掌握。
四、聲樂表演中“形”的表現
在通常的聲樂表演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大部分聲樂表演學習者較為注重聲樂表演中的“聲”與“情”的表現,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只加強對“情”和“聲”的練習,注重聲樂技巧的提高和情感的充分表達,而忽略了聲樂表演中“形”的重要性。聲樂表演,不僅僅是一種聲音的表現,同時也是一種表演,表演通常需要通過聲樂表演者的動作、面部表情以及形體的變化來呈現,這就是聲樂表演中“形”的表現[5]。
(一)強化形體訓練
在聲樂表演過程中聲樂表演者的形體可以有效地增加聲樂表演的感染力,賦予聲樂表演鮮活的生命力,給觀眾帶來視聽的享受。因此,聲樂表演中“形”的表現,需要強化聲樂表演者的形體訓練,其中包括對聲樂表演者站姿、面部表情、表演動作、眼神等的訓練。其中聲樂表演者的動作可以有效地呈現出聲樂作品情感的造型氣勢,并有效地反映聲樂表演中形體的表現力。另外,眼睛具有“心靈的窗戶”之稱,在聲樂表演過程中眼神的變化同樣非常重要,不同的眼神所傳達的情感與心態也有所不同。在學習聲樂表演過程中,強化形體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聲樂表演的效果,并充分展現出形體的表現力。
(二)將形體藝術融合于聲樂表演藝術之中
對于聲樂表演來說,其不僅僅是一種聽覺上的藝術,同時還是一種視覺上的藝術,將形體藝術與聲樂表演藝術相融合,可以有效地給觀眾帶來一種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的感受[6]。因此,聲樂表演者應該充分地將形體藝術融合于聲樂表演藝術之中,通過形體藝術來提升聲樂表演藝術的表現力,充分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另外,不同的聲樂作品,需要應用不同的形體藝術,以此呈現出聲樂作品的不同風格特色,并充分展現出聲樂表演者自身的表演風格與魅力。
結 語
聲樂表演中情、聲、形的充分表現,可以有效地提高聲樂表演的效果,因此,演唱者應該通過多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充分地展示出聲樂表演中情、聲、形的表現力,以此給觀眾帶來較好的視聽享受,并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參 考 文 獻]
[1]黨義歌.“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8(04):57.
[2]張鶯燕.淺析聲樂表演的技巧培養——評《聲樂表演及其發展研究》[J].新聞與寫作,2017(02):123.
[3]趙志奇.藝術傳播學視野下聲樂表演藝術的審美心理外層結構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01):166—167.
[4]張時俊.談聲樂藝術中情感表達與舞臺表演藝術的結合[J].音樂時空,2015(19):84.
[5]張 敏.論聲樂表演藝術的發展與實踐創新——評《聲樂教學與表演藝術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15(08):132.
[6]張 麗.論聲樂表演中如何看待動作本源——兼與邱雅洲老師《聲樂表演動作內外交流系統理論摭談》的商榷[J].藝術教育,2014(06):84—85.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