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曲式和作品分析是高師音樂專業的必修課程,在學生音樂理論知識體系構建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為獲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應對當下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將更多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中,發揮出課程特有的價值和意義。鑒于此,本文就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新方法的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曲式和作品分析;教學方法;革新和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9-0031-02
[收稿日期]2018-04-21
[作者簡介]代麗平(1976— ),女,黑龍江大慶人,碩士,大慶師范學院講師。(大慶 163712)
一、高師曲式和作品分析教學方法革新的必要性
所謂教學方法,是指施教者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所采取的各種教學方式和方法的總和。通俗地說就是怎樣教、如何教的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對教學效果有決定性影響。長期以來,高校曲式和作品分析多采用講述法,即以教師針對樂譜的講解為主,難以適應教學的實際需要,所以對教學方法的革新已經是勢在必行,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曲式和作品分析教學的需要
“隨著學科的發展,課程的內涵與外延向著作曲四大件、歷史體系分析、人文等方面縱深擴展,其內容繁復、理論抽象、作品風格多樣。”[1]可以看出,這實則是一個系統化的認知、分析和體驗過程,需要理解作者采用了何種形式,達到了怎樣的效果,呈現出了何種風格,能夠給欣賞和創作以怎樣的啟發和借鑒等。所以僅靠教師對樂譜片段的講述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方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仍然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不僅難以實現學以致用,也疏遠了課程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這也是針對一個誤區而言,很多教師認為這門課程的理論性較強,但是正是這種理論性,要求教學必須依托于實踐,單純的理論講解不僅枯燥乏味,而且教學效果有限。
2.培養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需要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社會對音樂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從單一向復合的轉變,即學生不僅要具有某一個方向的專長,還應具有良好的綜合音樂素質,能夠從事和勝任一切和音樂相關的工作和活動。曲式和作品分析雖然以文本分析為主,但是卻絕不局限于此,通過合理的引申和擴展,可以極大豐富學生的音樂視野,使他們的綜合音樂素質得到有效提升。而這種引申和擴展從何而來?還是要依靠教學方法的革新,打破傳統的你講我聽模式,為課堂注入更多活力,達到綜合培養的目標。
二、教學方法在高師曲式和作品分析教學中的運用
1.引導式教學法
建構主義教育理念提出,學習是學生這個學習主體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不再是教學的統領者,而是幫助者和引導者。引導式教學法就是基于該理念提出的教學方法,主張通過自學、解疑、精講和運用四個方面,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和實踐,實現教學目標的擴展。以“三聲部中的復三部曲式”為例。在自學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拋出幾個難易適中的問題,如復三部曲式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與單三部曲式相比有怎樣的異同、通常采用何種再現方式等。這些問題其實是教師給學生提供的一條條線索,沿著這條線索進行學習,學生便會對學習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在精講階段,主要是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予以針對性的指導,及時解決好這些疑問,可以使后續學習更加順暢。在精講階段,主要是教師對學生多種自學成果的總結。經過自學和解疑,學生大致掌握了基本的知識點,需要教師進行系統的總結和強調。如對復三部曲式特征的明確等,而且要結合實際作品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在運用階段,則可以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或寫出一部復三部曲式作品的結構圖示、調性布局、主體材料等,或創作一首復三部曲式作品。針對學生的創作不宜有過高的要求,而是重點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梢钥闯?,導學式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導”,要求教師及時轉變角色定位,從之前的傾囊相授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轉變,這種通過主動思考和參與獲得的學習成果,是單純的講述式教學法所難以比擬的。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精心挑選最典型的案例,圍繞著該案例進行講述的方法。與單純的講述相比,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在于更加直觀和生動,并且對知識的應用過程進行了強調,對于曲式和作品分析教學來說是完全適用的。在具體的實施中,包含課前準備活動和課上具體實施兩個方面。首先是課前準備活動,是指雙方對教與學進行的一系列準備。教師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吃透教材,選擇最典型的案例。同時也要對學生當下的水平和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學生方面,也要進行相關知識的預習,與教師形成良好的配合。其次是課堂具體實施。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出案例,然后再按照總分關系進行任務劃分。以再現二段式和再現三段式的區分為例。總任務就是如何區分,分任務則是兩者分別有著怎樣的特點和異同點等。在學生思考后則可以進行集體討論,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認識,然后由教師進行總結。這個總結要緊緊圍繞著案例本身和學生的看法展開,教師通過總結,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哪些方面還不完善,還可以繼續提高。最后,則可以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進行更多曲目的分析。教師則可以通過作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梢钥闯?,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從本質上提高了教學效果。
3.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從與教學相關的因素入手,多給學生以暗示和引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啟發式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在于改變了知識的傳輸過程。從“教師給”變為了“主動要”??梢杂行Ъぐl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針對作品中調性頻繁變化的特點,教師就可以從生活中的實例引入,“一個人的工作經常變換,今天做這一行,明天做那一行,他的工作和生活穩定嗎?他為什么要變來變去?”由此啟發學生對作品中的調性變化進行細致的分析,最終得出結論,頻繁的調性變化是導致音樂進行不穩定的重要原因,但是這種變化并不是隨意為之,而是帶有明確目的的??此埔粋€簡單的例子,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其效果是單純的理論講述所不能比的。又比如對曲式的擴充和補充的講解。教師隨手就可以舉出幾個例子,比如一張桌子不夠高,有兩種方法進行升高。一個是在桌子腿處墊上東西,一個是將四條桌子腿拉長,其實對應的就是內部結構拉長和外部結構延伸兩種擴充和補充的形式。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生動化。“在進行啟發教學模式應用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單一引導,也可以采取綜合引導?!盵2]除了這種比喻式啟發外,還有對比啟發、提問啟發等,都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單獨或綜合使用,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出發,輕松順利地獲得新知。
4.視聽教學法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所以在曲式和作品分析中,不能少了“聽”。但是長期以來,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多數教師還是將重點放在了文本分析,忽視了視聽結合的重要性。而在當下,伴隨著多媒體設備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成熟,完全可以實現視聽結合。首先,教師可以將大量的譜例和音樂素材導入課件中,既豐富了教學資源,也實現了邊聽邊看。其次,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和教學,也可以使教學程序得到規范。因為曲式和作品分析理論較為紛雜,涉及的層面眾多,僅靠板書是不夠的,并給人以雜亂之感。而借助于多媒體課件,則可以起到梳理和規范的作用。具體來說,課件制作包含三個過程。首先是文字錄入,要求教師以簡明扼要的方式將知識要點呈現出來,對此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簡圖+條目”的方式,讓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目了然。其次是譜例制作,可以借助于Photoshop等圖像處理軟件將譜例錄入到課件中,然后再用文字處理工具進行重點標記等。最后是音響制作,可借助Audition等音頻軟件對音響資料進行剪切、組合等,保存為MIDI格式,利用多種播放器進行播放??梢钥闯觯c傳統的文本分析相比,視聽教學法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真正實現了視聽結合,回歸到了曲式和作品分析的本質,同時也有利于教學資源的積累、豐富和交流。
綜上所述,近年來,伴隨著高等音樂教育的整體發展,曲式和作品分析這門基礎課程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充分重視,教學質量也明顯提升。越是在良好的發展形勢下,越應該冷靜下來進行更加全面的審視。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還是較為單一和落后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所以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推動教學方法的革新。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目的,就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的實際運用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為新時期下高師曲式和作品分析教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 考 文 獻]
[1]李德敬.高師曲式與作品分析教學芻議[J].藝術探索,2007(05).
[2]王 敏.高師《曲式與作品分析》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J].藝術探索,2007(06).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