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發展進步,教育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的發展進步,所以對初中生進行音樂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初中生的審美能力,還能陶冶初中生的情操,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中學生的情感能力興趣,促進學生思想素質的升華,從而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育教學;情感;能力;興趣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9-0059-02
[收稿日期]2018-04-19
[作者簡介]倪 敏(1990— ),女,江蘇鎮江人,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教師、中學二級。(南京 210046)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發展,促進學生肢體協調能力的提升,還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由此可見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那么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情感,加強學生對音樂美的認識和感受,從而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一、音樂教育現狀
在學校工作中筆者發現有許多學生喜歡音樂,但還需要面對另外一個現實,對于那些喜歡音樂的學生來說,他們對音樂的內涵了解并不透徹,所謂的喜歡音樂只是喜歡在平時聽歌,音樂課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只停留在流行音樂最近出了什么新歌曲,不能說是喜歡真正意義上開設的音樂課。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有關資料表明如下:
1.學校按照教育部課程要求開設音樂課,但是音樂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
2.音樂課程的教材老套,不符合現代教育潮流。
3.學校的音樂教師大多由其他專業老師頂替,師資不穩定、水準不高。
4.學校領導忽視音樂課的重要性,為保證升學率,隨意侵占音樂課程。
5.音樂教學形式過于陳舊,缺乏創新,音樂課上老師只是教學生唱曲譜,導致學生喪失對音樂的熱情。
二、激發學生興趣
教與學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只有協調兩者關系,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否則教師講得筋疲力盡,結果還是誤人子弟。所以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強教學效果。在高考所涉及的課程科目中并不包含音樂,大多數人都認為開設音樂課只是為了豐富一下學校課程科目,能緩解同學在其他課程上的壓力。而作為學生并不能在學校音樂教師的帶領下理解音樂中的美好。如今,國家積極推進教育改革,促進素質化教育普及,作為學校的領導層,應該注重音樂教學,切實提高學生音樂素質。
三、中學音樂教育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
1.音樂教學中投入情感
教師是教學的關鍵人物,想要培養學生的情感、能力、興趣,首先教師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自身對音樂的體會和感悟,讓學生從教師的情感中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會。那么想要將教師的情感投入于音樂的教學之中,教師首先要調整自己的課堂情緒,減少外來情感的介入,保證教師能夠將音樂中的情感進行塑造,例如教師在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進行教授的過程中,需要對其節拍、速度、高亢激昂的情緒進行完美的展現,要表現歌曲內容的鏗鏘有力,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中解放軍的英雄形象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情感;其次,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進行音樂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讓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音樂情感的體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內容,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在對《七子之歌——澳門》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將1553年葡萄牙人占用澳門,并于1583年對澳門實行自治管理,終于于1999年12月20日中國恢復澳門行使主權的事情,加強學生對音樂創作背景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歌曲中澳門回歸時的喜悅,感受殖民主義的殘暴,提升學生的個人情感,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這一音樂的興趣,提升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2.體會音樂作品中的情感
音樂作品都蘊含獨特的情感,所以音樂旋律能夠充分體現音樂中的情感,那么教師就需要培養學生體會音樂作品情感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個人情感的提升,音樂能力的加強。例如教師在對《搖籃曲》進行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閉眼反復聆聽這首歌曲,并在學生聆聽過程中將歌曲中所描繪的場景向學生敘說:在一個靜謐的夜晚,銀色的月光透過窗子照射到母親的身上,母親的目光深情地凝視著搖籃中的幼兒,并不斷晃動著搖籃,輕輕地、有規律地拍著搖籃中的寶寶,哼唱著搖籃曲哄其入睡。讓學生透過音樂,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從而體會到歌曲中對母愛的歌頌,加強學生對歌曲內容的體會,促進學生情感升華,不僅可以改變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中教師一味地讓學生進行歌曲跟唱練習的狀況,還能確立學生學習音樂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體會音樂中意境與情感的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3.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創設情境,要根據音樂的情緒、風格和具體內容來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
(1)創設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的創設與渲染,會把學生帶入到一種意境之中,如《八音之樂》一課,教師在講解音樂作品《十面埋伏》時,跟著音樂的律動講述楚漢之爭的故事,把學生帶入當時戰爭的情景,在對歷史事件有清晰認識的同時對作品有了初步的理解。故事的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會因為大量的理論知識感覺枯燥乏味而厭倦課堂。
(2)創設想象情境
氛圍音樂想象力是由音響感知與感情體驗所引起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在講解蒙古族音樂的時候,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音樂讓學生來欣賞,欣賞的同時教師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展開想象,感受大草原的氣息,再請同學來討論自己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看到了怎樣的草原風情。學生從音樂中想象,從而理解了音樂所表現的意境與情趣。
4.營造和諧的音樂課堂氛圍
音樂課是一門藝術課,更是一門藝術修養課程,因為一說到要上音樂課,大部分人會放松,覺得不是在學習,是在休息。但在音樂課上也會涉及大量的音樂專業知識,如樂理等理論課,單調乏味,此時音樂教師應當采用輕松有趣的教學方式幫助同學們了解相關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中學生心理特征開展,中學生已經在心智方面有了一點建樹,我們應當積極發揮音樂對人的陶冶功能,通過觀賞影片的形式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并幫助學生緩解眾多課程的壓力,促進學校總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5.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數碼產品的普及,90%的學生已經接觸到手機、電視、電腦等網絡設備,對于音樂的接觸更是早之又早,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必須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借助電視進行音樂視頻播放,視頻中所體現的故事情節也會隨之鋪展開來,與此同時,我們不能忽略電視等電子產品對學生視力的影響,每次觀看時間得把控好,最好控制在15分鐘左右,采用視頻播放的模式能有效幫助學生加強對音樂的理解與記憶。讓枯燥的音樂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每個章節都能具體轉化為電視畫面的具體形象幫助學生提高興趣,并創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能力。
6.教師扮演朋友角色,提高學生興趣
只有建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才能獲取學生的好感,并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音樂課也不例外,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切實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因此,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學生對某一門課程產生興趣,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上任課老師,古人常言“親其師信其道”,就是讓老師建立良好的形象。對于中學生而言,音樂課程教育不宜太過嚴厲,對于學生不聽課犯錯誤的情況,教師一定要耐心引導,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音樂課程學習中來,建立對音樂的興趣。
7.為學生創設表現音樂的機會
在中學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的內涵,培養音樂素養。在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邀請學通過不同的演唱方式表達音樂,體會樂曲中的起承轉合、節奏音調變化,理解音樂中的情緒發展,且在演唱過程中,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課堂自信心,教師應對積極參與的學生給予鼓勵,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或者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表演,根據自己的情緒去表達音樂,在這樣的音樂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得以展現自我,充分表達自己,提高興趣。
結 語
綜上所述,培養中學生音樂興趣的方式有許多種,培養的關鍵還是在于教師應當根據所帶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前做好課程設計,在課堂上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到課程活動中。要轉變傳統音樂教學中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建立興趣,樂在其中。音樂教師應當帶領學生積極探索音樂中的美好,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去完成其他課程的學習,全方面提高學生素養,努力培養順應時代潮流的綜合型人才,為學生今后的生活打好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基石。
[參 考 文 獻]
[1]潘 慧.淺議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中華少年,2017(11).
[2] 王璐洋.中學音樂教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研究[J].報刊薈萃,2017(04).
[3] 李洪峰.對音樂教育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下),2016(05).
[4] 李熙乾.淺談興趣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培養[J].未來英才,2017(23).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