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踏板是鋼琴音樂的靈魂”,它在鋼琴作品的演奏中飾演著重要的角色,正確使用踏板,可以更好地展現鋼琴的音色,并且可以使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增強。本文將從踏板的起源、種類和作用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并結合相關作曲家的作品進行分析,幫助習琴者充分認識到踏板在作品演奏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踏板;演奏;分類;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9-0117-03
[收稿日期]2018-05-12
[作者簡介]韓雪兒(1994— ),女,山西長治人,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武漢 430070)
鋼琴是一種神奇的樂器,不僅因為它擁有極廣的音域,更因為演奏者能通過它彈出多種力度變化,并且還擁有可以改變和修飾音量和音質的踏板,因此在鋼琴學習中如果只停留在追求手部技巧上是遠遠不夠的,一首生動的作品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來完成,其中踏板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它是鋼琴演奏的“第三只手”,是作品表達的“著色劑”?,F今踏板的學習和應用已得到眾多鋼琴專業者和愛好者的共同認可,因為只有在對踏板有了充分的認識后,才能幫助自己更好地走進音樂,理解音樂,為一首樂曲交上滿意的答卷。
一、踏板的種類
(一)延音踏板——作品“著色劑”的主角
鋼琴的右踏板,也被稱作延音踏板(col pedale),它是我們在演奏時最常用到的踏板。延音踏板不但豐富了鋼琴的音色,而且可擴大音響的演奏空間,發出越發宏偉的音響,并使樂句聽起來更加悠長且具有連貫性,完美地展現了樂曲的感染力。
(二)保留音踏板——作品“著色劑”中不可或缺的顏色
鋼琴中央的踏板,又被稱為持續音踏板或保留音踏板(Ⅱpedal tonale)。在立式鋼琴中它被稱作“隔音踏板或練習踏板”,簡單說就是起到減弱音效的作用,演奏中它不被用到。但在三角鋼琴中的中踏板,踩下它后只會打開某音的制音器,由此來延長作品中需要的音與和弦,其余的旋律則不會被影響。
(三)柔音踏板——作品“著色劑”中的暖色
鋼琴的左踏板,又被稱為柔(弱)音踏板。它可以讓彈奏出來的音聽起來更弱,音色加倍柔和,使作品聽起來不再生硬而是增添了溫暖的感覺。在立式鋼琴中,踩下踏板,通過縮短琴弦與琴錘之間的距離,得到柔和的音響效果;而在使用三角鋼琴踩下左踏板時,整個鍵盤會略微向右偏移,因此琴錘只能擊打到兩根弦,聲音由此變弱。
二、鋼琴作品中常用的踏板踩法
正如正確的坐姿和鋼琴演奏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樣,踏板的正確控制也是作品效果的保障,特別是對在作品中起主要作用的延音踏板的控制。延音踏板的踩法有很多,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踩法。
(一)節奏踏板法
節奏踏板,又稱為同音踏板或重音式踏板,是鋼琴演奏者最為常用與熟悉且最易掌握的一種踏板技巧,手腳齊上齊下。普遍應用于節奏感較強的舞曲、活潑歡快的樂曲或強調重音的音樂當中。如肖邦的舞曲作品中就有這樣的運用。
肖邦這首很受小朋友喜歡的《小狗圓舞曲》,第一段采用了最常用的重音式踏板法,右手部分是樂曲的亮點,由一連串具有連貫性和起伏性的旋律引出,旋律整體上要彈得很均勻很有線條感。左手伴奏音型是最常見的“強弱弱”式圓舞曲節奏,左手的低音要彈得重一點,后兩拍和弦要彈得輕,此時的踏板要在每小節重拍時踩下幫助左手構成強拍,但要踩得輕巧,從而給人一種輕盈、聲音不混沌的感覺。
(二)預備踏板法
預備踏板即音前踏板。它是指腳先踩下踏板手指再下鍵,這樣可提前打開鋼琴的左右制音器,此時彈下琴鍵可讓泛音、共振與擊弦同時發聲,造成聽覺上的空靈感,使聲音更加動人。這種踏板法通常用在樂章與樂段的開始部分或樂曲中長時間停頓之后。
在這首《A大調奏鳴曲》中,旋律以級進為主,在出現二度音階的時候就不能使用踏板了,那樣聲音會不清晰。以第一樂章的主題部分為例,剛開始以音階式的do、re、mi進入,我認為在弱起小節第二個音時就可以踩踏板,這樣在mi出來的時候會有悠揚的感覺,前兩個音聽起來不會被孤立。到第二小節后半拍,為了能夠清晰地彈出這三個級進上行的音,此時應該松開踏板,后面的第六小節同樣如此。
(三)切分踏板法
切分踏板法,就是我們日常所稱的音后踏板或旋律踏板。切分踏板并不是用來分離音樂的,而是在樂曲中起到連接音樂的作用。例如在演奏中想要得到流暢的音響效果,使音樂既聽不出前面的和聲,又不會在樂曲中出現間斷感,這就要求演奏者控制好踏板,找到適當的時機,采用適當的方式和力度及時踩下踏板。
擁有“鋼琴詩人”稱號的肖邦,旋律具有歌唱性是他作品的主要特點,所以在練習他的作品時除了手指的技巧外在踏板的使用上也是很講究的。這首練習曲的精髓在于它的旋律線條在五指上,五指必須得有很強的控制性。在手指彈下第一個mi音后踩踏板,同時用踏板幫助小指抓住這個旋律音,之后在每個旋律音后均采用音后踏板法,通過快速地更換踏板將前后和弦更好地連接起來。音后踏板法可將旋律充分地連接,使鋼琴的音色更加純凈,而且在聽覺上產生了層次感。
(四)抖動踏板法
我們在使用右踏板的時候,還有一種常用踏板法叫作抖動踏板法。抖動踏板就是要通過腳尖不斷地急速更換踏板,以達到踏板快速切換的一種特殊的踩法,常用于彈奏快速的音階連音或八度連音,這種踏板技法的應用既保障了聲音的透徹感,使音響效果加倍飽滿,又能有效地避免了音色的干燥和音響的混濁。
再次以舒伯特這首奏鳴曲為例,從圖片上第5小節開始,左右手出現了連續交替八度上行,此時音樂節奏較快,如果我們踏板還采用一小節一換,那這些八度聽起來會很亂,完全聽不清楚。所以此時應該采用抖動踏板,每彈一個八分音符踩動一次,這樣音樂聽起來會很有節奏感、聲音清晰并且具有連貫性。
(五)非全踏板法
非全踏板是指只把踏板踩到1/2或1/4等位置,而不踩到底的踏板技巧,這樣不僅可以拉伸低音的音響效果,并且可保持高音的純凈和清晰度。這種踩法通常運用在樂曲的上方聲部,和聲聽起來混雜,而且低聲部音色厚重時,然后用很小的動作,快速把踏板抬起并踩下。
在這首練習曲中,主要突出的是右手的彈奏技巧,左手起烘托背景的作用。此時只須用腳踩下一半的踏板,便可呈現出左手一直保持著do音的感覺,如果將踏板踩到底,左手音色會加重,聽起來樂曲便不再輕巧,無法映襯出右手十六分音符流暢的清晰感。由于在平時我們常用的是立式鋼琴,就須采用這種踏板法;但在三角鋼琴中,也可運用中踏板的控制來達到同樣的演奏效果。
三、踏板在不同時期音樂作品中的運用
鋼琴踏板運用的藝術性,就是指演奏者在充分理解并可自如地運用踏板的種種規范性技術外,還要通過了解不同歷史時期各個鋼琴作品的背景風格及作品的內容后靈活巧妙地運用踏板,讓踏板成為表現一首作品的“著色劑”,從而更好地引導聽者走進作曲家的內心,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
(一)“素描”——巴洛克時期的踏板
“素描”,俗稱單色畫,是不帶有色彩性的,但它卻是其他繪畫藝術的基礎。由于在巴洛克時期,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鋼琴而只有古鋼琴(擊弦古鋼琴和撥弦古鋼琴),當時的古鋼琴不單音域有限,而且很難自如地彈奏出音的強弱變化,也難以把握擊弦的力度,重要的是沒有現今的踏板裝置。然而現在在演奏復調作品時,還是應盡可能地以手指的無縫連接為主,在需要時可借助踏板的幫襯。演奏巴洛克時期作品的精髓就是要做到使用踏板但是又不被聽者聽出來,如同不加渲染的素描。
(二)“寫實”——古典樂派時期的踏板
“寫實”即具象,是作者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后再加入自身理解來描繪物象的一種藝術手法。古典樂派的音樂風格與巴洛克時期已有了明顯不同,巴洛克的作品聽起來有一種崇高感,而古典樂派則給人一種具有邏輯性、嚴謹性的“寫實”感。此時的作曲家以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為代表。但在演奏海頓和莫扎特的作品時,是否使用踏板一直是存在爭議的,許多人認為在海頓和莫扎特的作品中更多的是需要干凈、明亮的音色,應盡可能地用手指去完成,踏板是不須使用的。雖然在海頓及莫扎特的作品中沒有明顯標注要使用踏板,但我個人認為,在他們作品的某些片段,是可以根據音樂的需要采用弱音踏板和延音踏板的,這樣會使作品聽起來更富有藝術效果。
貝多芬的鋼琴作品是富有英雄性與思想性的,他通過作品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在彈奏他的作品時,踏板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被稱為“可以在作品中感覺到踏板運用達到很高程度的首位作曲家”。也從他開始,踏板進入了真正具有強烈表現力的時期。
(三)“寫意”——浪漫樂派時期踏板
“寫意”這種畫法,不求工筆精細,注重的是神韻的描寫和作者內心的感受,是一種形簡而意豐的表現手法。到了浪漫時期,此時的音樂更為自由化,開始強調個人主觀的感受,作品中常常帶有自傳性的色彩。樂曲中也開始運用踏板來烘托大幅度的強弱變化和音色對比,用“寫意”來形容此時的踏板再好不過,作曲家們通常用它來改變鋼琴的音色,在抒發內心情感的同時豐富了鋼琴的音色。
“鋼琴詩人”肖邦可以說是將踏板的精髓領悟到了極致,之前幾乎沒有一個作曲家能夠像他這樣擁有使用踏板的精湛技法。在他的樂曲中,弱音踏板都得到了充分的使用,有時一整個樂句都在使用,更可以在華彩樂段的某個音上使用,不僅增強了音色的對比,還使音樂聽起來更具有起伏波動的劇情性。
(四)“色彩斑斕”的世界——印象派時期的踏板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印象派的繪畫藝術開始反對落入俗套,他們追求外光與色彩的濃烈對比性。這一時期的音樂亦是如此,已經不追求嚴謹的和聲對位法而開始尋求特殊的音響效果,踏板的使用也開始打破常規,大膽創新。例如代表人物德彪西,他像那些畫家一樣,嘗試用音樂捕捉事物的形象和情緒,追求音樂上的色彩性。在樂曲中喜歡給聽眾留下朦朧的色彩感,因此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沒有對踏板有明確的標記,但是踏板卻是他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有時只須輕點踏板,使音樂更輕快;有時則在不同的和弦間也不需要換踏板,增強音樂的混沌性。特別是弱音踏板在其作品中的廣泛運用,使鋼琴在音量和音色上的變化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從而使作品達到了色彩斑斕的音響效果。
結 語
在鋼琴演奏中,踏板法是否能夠運用正確是重要的問題,它是鋼琴技法里一項重要的技能。踏板可以豐富音樂的表現力,也可以提升樂曲的藝術魅力,因此我們首先要對踏板有正確的認識,再通過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與深入細致的研究,更好地掌握踏板使用的技巧,使它成為音樂作品的“著色劑”,用它抓住聽眾的耳朵,讓踏板成為鋼琴音樂的真正“靈魂”。如同鋼琴藝術的博大精深一般,使用踏板的學問也是無止境的,需要我們今后不斷地研究與探討,才能真正領悟它的奧妙。
[參 考 文 獻]
[1]朱 瓊.鋼琴演奏中踏板的分類及運用[J].音樂時空,2015(07).
[2] 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3] 余 立.鋼琴踏板運用技巧探析[J].大舞臺,2015(03).
[4] 約瑟夫·班諾維茨.鋼琴踏板法指導[M].朱雅芬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2.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