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逐步提高以及聲樂表演形態的多元性發展,對聲樂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針對聲樂教學中人和物的主客觀兩方面因素進行闡述,達到交流探討聲樂教學方法的作用。
【關鍵詞】聲樂教學;主觀因素;客觀因素
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逐步提高以及聲樂表演形態的多元性發展,對聲樂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針對聲樂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應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制,以適應社會的要求。
一、影響聲樂教學的主觀因素,即人的因素
聲樂教學具有和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的科學性與規律性,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聲樂教學的“樂器”——聲帶及其他發聲器官,它們存在于教者、學者雙方的身體內,聲樂教學需要建立在健康的生理機能基礎之上;其次,聲樂是一門音響藝術,是時間性很強的學科。故聲樂訓練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條件反射的訓練,需要在教學中突出對學生思想集中,思維敏銳能力的培養;再次,聲樂教學以個別課的授課形式為主,師生關系比其他學科更突出、更重要。因此,人的因素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著手進行分析:
第一,好的老師應具備較強的個人能力和較高的教學素質。
①具有完善的知識結構。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有利于聲樂教學概念的清晰化、示范的明確化;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能促進聲樂教學的科學化;有效的實踐知識有利于“言傳”和“身教”的有機結合,這些都是聲樂教師順利開展教活動的有力保障。
②掌握科學的技術方法,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具有深厚的藝術文化修養。聲樂訓練的標準是正確的聲音概念,掌握正確的唱法,只有聲樂教師掌握了科學的技術方法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同時,聲樂教師的范唱能力和鋼琴伴奏能力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好的范唱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教師從生硬的理論講解中解放出來,便于學生進行模仿,使聲樂教學更加直觀化;好的鋼琴伴奏則可以使學生從音樂中得到對作品情緒的提示,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中去,完美地表達作品。聲樂又是語言化的音樂,是最具情感的音樂,作為聲樂教師只有具有深厚的藝術文化修養才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從而引導學生達到更高的層次。
③必須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每一位聲樂學生在聲樂學習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發聲技巧和歌唱藝術表現上的問題,教師要了解和研究每個教學對象的基本情況, 通過教師正確的聲音觀念, 準確的聽力和判斷能力, 認真鑒定學生的聲部和聲音類型,仔細研究學生歌唱發聲中的長處短處以及存在的問題, 然后依據這些具體情況制定教學計劃與授課方案, 并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點決定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挖掘其自身的內在潛力, 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獲得最佳的發展, 最終實現“美好歌唱”。
④應注意教學語言的精煉性和準確性。聲樂教學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合乎邏輯又要顧及到學生的認知能力, 使其容易理解。精煉準確的教學是建立在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上的, 來自教師客觀敏銳的聽覺, 是教學的基本功, 也是教學實踐積累而成的, 是聲樂有效教學的關鍵。
第二,凡有說話、發聲能力的人,都可以學唱,但不等于人人可以以唱為職業。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學者必須具備學唱的基本條件。
①有健康的聲帶和體魄。聲帶是人的發音振源體,好的聲帶是產生優美音質的物質基礎,是進行聲樂有效學習的首要基礎。同時,歌唱是腦力和體力相結合的產物,因此身心健康是聲樂學習的物質保障。
②有較好的音樂素養和音樂的表現力,這是聲樂學習的主要條件。其內容大致包括:良好的音樂聽覺;敏銳的節奏感;良好的樂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敏銳的觀察理解能力;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力。
③善于思考,有勤奮學習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依賴老師的指導,必須獨立地思考,把老師所講的歌唱方法消化理解直至自己掌握,并且要堅持不懈地進行。
第三,聲樂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聲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更為密切,師生關系處理的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教學的進展和效果。
聲樂教學是雙主體的活動,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聲樂教師與聲樂學生是合作伙伴的關系。因此, 師生之間應該經常地進行學術交流及思想感情的交融, 建立良好的合作與互助關系。在教學中教師不要主觀、武斷、生硬、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學環節上, 都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 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和質疑。要充分尊重學生,努力創造一種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到聲樂訓練中去。學生也應該信任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接受教師的指導,并努力在自己的學習中做出優異的成績。
二、影響聲樂教學的客觀因素,即物質載體的因素
①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設置,使聲樂教學的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聲樂理論修養、聲樂技能訓練、聲樂審美鑒賞、聲樂演唱實踐等四個方面有機結合。正確處理聲樂理論知識與技能技巧訓練的關系,聲樂技術與藝術表現的關系,不同聲樂流派及唱法間的關系,為學生博采眾長、全面發展提供課程依托,使學生學有所用,從而促進聲樂教學的持續有效進行。
②豐富實用的課程資源是實現教育目標的物質保障。主要包括:聲樂專業教材,它是聲樂教學最重要的基本課程資源,包括聲樂教學所用的文字、音像和樂譜材料;完備的教學設施:專用教室、鋼琴、音像器材是最基本的保證。圖書館應配置音樂書籍、期刊、雜志、音像等資料,為有效教學提供有利支持。同時我們還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從互聯網上獲取大量的與聲樂教學相關的信息,多渠道的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人們審美觀念的逐步提高,聲樂表演形態的多元性發展以及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求要求我們探索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在聲樂教學中,我們要正確認識主客觀因素之間的關系,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利用可以利用的客觀物質資源,做到學生、教師、課程體系和資源幾要素間的合理搭配、優化結合,從而更好地推動聲樂教學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天球.讓你的歌聲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2] 林娟.聲樂有效教學淺析[J].藝術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