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以廣西南丹白褲瑤服飾特征的研究,深入分析白褲瑤民族的歷史背景和服飾的起源,凸顯少數民族服飾藝術取材于生活和大自然的造型藝術規律。同時,結合本專業的繪畫實踐,體現其在工筆人物畫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白褲瑤族;民族題材;繪畫創作
一、白褲瑤服飾圖案的色彩特點
1、服飾及圖案的基本色彩
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都不會脫離其服飾色彩而獨立存在的,白褲瑤也將自己的服飾看作是本民族的象征和尊嚴,服飾上的色彩運用也體現了這整個民族的色彩喜好和審美觀。當我們走進白褲瑤鄉,白褲瑤男子的及膝白褲最引人注目,男子的服飾主要以黑白兩種顏色為主,加以藍、紅兩色輔助相間,然后便是白褲瑤女子衣服上嵌著深藍、淺藍,黑色、深紅的百褶裙。一個民族的色彩喜好與之宗教崇拜意識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白褲瑤的服飾通常都是以藍黑色調為主,這是白褲瑤族對天地神靈和祖先的原始宗教崇拜。白褲瑤民族是一個遷徙的民族,他們的土地曾被外族人所侵占。在白褲瑤人的意識中,黑色代表土地,藍色代表人們因失去自己的家園和土地而留在心中的悲傷以及對屬于自己的土地的渴望和追求。白褲子上的“五指印”,紅色代表生命和血液,寄托著白褲瑤人們世世代代對生命的珍惜和民族生生不息的期望,同時還表達了白褲瑤人對祖先英勇善戰、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懷念。白褲瑤很少接受外來宗教的影響,一直以來保留著其原始的宗教信仰。因此,在白褲瑤服飾中大量的運用藍黑色彩,不僅體現了民族的宗教崇拜的外在符號,而且還體現了他們對天地神靈的崇拜和其原始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服飾是一個民族的外在形象,白褲瑤的服飾記載了這個民族為維護自己的尊嚴而艱苦斗爭的苦難歷史,也滲雜著圖騰崇拜的痕跡。
2、服飾圖案的象征涵義
白褲瑤的文化相對封閉,保留在初始狀態。其民族服飾圖案同樣留有本民族圖騰崇拜的遺風遺跡。白褲瑤服飾上的雄雞繡紋雄雞圖案是白褲瑤的圖騰,其服飾圖案以雞仔花為主要紋飾,體現出白褲瑤胞對雞的崇拜,是希望和光明的象征。這些繡在服飾上的圖案,代表了瑤族人民的民族文化及習俗,同時也反映了他們祈福納祥的思想觀念。白褲瑤男子服飾中的盛裝充分體現了他們對雄雞的崇拜,男裝節日裝整體來看,就像只雄雞一樣,像這衣服的腳是雞的尾巴,兩邊是雞的翅膀。從他們的服飾圖案不難看出,本民族有自己豐厚的文化積淀,有自己的宗教意識和審美觀。他們崇拜自然,對所有不能解釋的事物,都認為是值得崇拜的、敬畏的。白褲瑤人熱愛自然,崇拜自然,把順應自然規律作為自己的生活準則,以能模仿、接近自然為人生的最大樂趣。“他們通過在日常生活的觀察中發現,雞是最有準信的靈物,是光明的使者。雞是善良的,具有包容兼顧的親和力,能像雞一樣美麗、祥和、勇敢、富有生殖力、自由自在地生活,應是人生的樂趣;能像雞一眼受人喜愛,更是人生的光榮。于是,雞的圖形成了白褲瑤族服飾上重要的圖案,甚至服飾圖案上面的雞頭雞腳位置都放置準確。并以雞的毛色作為服飾參照標準,按照雉毛、花羽、翹尾、白肚腿、花爪腳等特點地服飾,于是得出花背、白褲等獨具特色的服裝,人們注意到雄雉的毛色與雌雉的毛色有顯著不同之處,也注意到雉在不同季節的毛色外觀有一定的區別。”[1] 于是,白褲瑤的服飾也隨季節不同場所而出現些許變化。即使是最素凈的服飾,他們也會在胸襟處繡上象征雞的圖案。白褲瑤服飾以獨特的材質和圖案,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瑤族服飾既有遮體御寒的實用價值,其服飾圖案也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它們不僅是瑤族人民生活條件、生活習俗的呈現方式,也是在不同時期表現出的審美觀習慣。白褲瑤人自古以來就已經學會了運用抽象的民族文化符號,表達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文化意念。憨厚、樸實、勤勞、勇敢的白褲瑤山民,在長期求生存的實踐中發展成為一個聞名遐邇的山地民族,以其獨特的婚俗、葬禮、服飾等各種濃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倍受世人關注。他們的服飾綴滿雞的圖案,白褲瑤利用其特定的民族服飾語言和圖案形式使人們體會到它的舒適、美觀和其中所隱喻的民族傳統文化、意韻和民族審美習慣。風格不同的民族服飾通常看作是不同民族的重要標志,甚至當作是某種意義上的“族徽”。白褲瑤民族服飾及其圖案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同時也是全世界文化遺產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白褲瑤民族服飾元素在工筆人物畫中的表現
地處廣西西北部地區的南丹白褲瑤是一支神秘、古樸、原始的瑤族支系,它的服飾不僅具有濃郁奇特的民族特點,同時他們的服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內涵、日常生活以及風俗習慣等。白褲瑤服飾的款式在眾多少數民族服飾中別具一格,白褲瑤男子身著的“五指印”及膝白褲,即成為了白褲瑤民族服飾最為顯著的標志。白褲瑤服飾上的圖案紋樣也并非原始的自然物象真實寫照,而是通過白褲瑤婦女對自然物象特征的綜合概括、形象提煉,再經過對物象大膽的夸張和服飾元素的自由組合,不僅滿足了自身的心里需求,在服飾圖案構圖上達到了飽滿、對稱以及均衡美的效果,同時也構成了富有濃厚原始趣味、神秘而又具象征性的服飾特點。白褲瑤這個獨特的民族的服飾文化、民俗生活以及風土人情都給藝術家們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和藝術源泉。
1、白褲瑤民族題材的繪畫作品黑白的表現
這是一個獨具神秘色彩的民族,生活在廣西西北云貴高原的莽莽大山中的白褲瑤族人創造了古樸美麗的民族文化。在陶義美的國畫人物作品《牛角聲震瑤山春》和《山弄的歡歌》中,都是以白褲瑤民族為創作素材。《牛角聲震瑤山春》中陶義美以白描的形式來勾勒整幅畫面,并未為作品賦色。作者運用這種僅使用單純的筆墨線條的變化、畫面黑白對比的表現方式來塑造人物形象和營造畫面氣氛的方式,使整個畫面呈現出單純而又樸實的效果。在構圖上作者運用斗方的正方形構圖,形成了飽滿、穩定、的畫面構圖。作品中作者將姿態各異的吹奏牛角的白褲瑤男子有秩序的安排在畫面中,位置錯落有致、形態逼真生動。作者在對線條的處理方面,畫面中運用線條的疏密關系來表現白褲瑤男子的人物動態和衣紋變化,線條張弛有度,作者運用了線條的長短和粗細來表現物體的不同質感。繪畫中的線條是作者心靈最親近的表達形式,作品通過的運用線條的組織、穿插來表現對象的體積和前后的結構關系,并且一切的體積的描繪都是由外輪廓線引申而來的。作為廣西本土的藝術家,從小生活在少數民族地區,陶義美多年來創作了大量的關于少數民族題材的繪畫作品,例如《農閑我不閑》、《相守壯鄉真樂地》、《牛角號響瑤山春》等,這些作品都反映他對少數民族地區勞動人民的崇敬和對家鄉的熱愛及眷戀。
2、白褲瑤民族題材的繪畫作品色彩的運用
在劉玄的《白褲瑤民族風情》工筆人物畫作品中,以水平線的橫向構圖方式,在畫面給觀眾呈現了五個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白褲瑤男子的形象。他們姿態各異,畫面左側有一位在吹奏樂器的男子側身佇立著,其中有兩個中年男子蹲坐在一旁,另外還有一個蹲坐著的婦女帶著一個小男孩也仰頭凝視著吹奏者。他們四個人或蹲坐或站立,眼神都朝一個方向注視著吹奏者,神情專注地靜靜聆聽。小男孩的身后放著一個編制背簍,上面搭放著一件白褲腰女子百褶裙。作者通過對繪畫素材的后期處理,進一步的用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將人物形象進行了適當的概括和提煉,作者用簡練的線條刻勾勒出人物輪廓和衣紋變化,刻畫出了白褲瑤人們勤勞淳樸的形象。作者采用熟絹作畫,人物的對襟外套使用墨色多次渲染,在衣紋轉折處進行分染,顏色穩重而不呆滯。人物面部通過墨色分染后,整體的罩染膚色。男子上衣用三青三綠等顏色渲染,下身的及膝短褲和頭上裹著的頭巾都是用白色顏料直接平涂,女子的百褶裙用紅、藍、黑三色平涂賦色,單純且明快。整幅畫面色彩鮮明卻不浮躁,色調統一富有變化,背景上的藤蔓植物橫向的貫穿整個畫面,達到了作品中的五個人物形象相互聯系起來的作用,形成了畫面的動態節奏感和韻律感,同時也使畫面中洋溢著白褲瑤人們濃濃的生活氣息。
本文以廣西南丹白褲瑤服飾特征為例,深入研究白褲瑤民族的歷史背景和服飾的起源,凸顯少數民族服飾藝術取材于生活和大自然的造型藝術規律。藝術家們以飽滿充實、豐富多樣的表現語言,對作品畫面中的人物造型、構圖結構、空間處理、色彩搭配、筆墨運用等語言因素都有一些新認識和嘗試,畫面通過多視角地方式向人們展示了少數民族題材工筆畫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內涵。
注釋:
[1]徐金文,吳偉峰,南丹白褲瑤民俗與風情[Z],北京:中國民族博物館,2008:23
參考文獻:
[1]廖明君,石頭山上有人家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
[2]徐金文,吳偉峰,南丹白褲瑤民俗與風情[Z]北京:中國民族博物館,2008
[3] 張煥,試析少數民族服飾在工筆人物畫中的表現[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8.4.
作者簡介:
姚藹萍,女,漢族,籍貫:湖南長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教學與理論研究、中國人物畫技法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