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高職基礎學科之一,通過語文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綜合素養,對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辯證思考能力都有重要幫助。近年來,信息技術在高職教育教學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而且也能夠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高職語文教師必須要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高職語文;信息技術;教學形式;融合
一、現階段高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高職學校的教學宗旨是幫助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從而能夠在畢業之后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在這種教學環境下,高職教學工作往往更側重于學生專業學科的教學,而對于語文這類基礎學科則缺乏足夠的重視。例如,在課時設置上,語文學科每周的課時在2-4課時不等,而普通高中的語文課時至少為6課時。由于課時較少,語文教師很難進行全面、深入的講解,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真正掌握的語文知識也十分有限。
2、高職語文教學方法單一
部分高職語文教師缺乏創新能力,長期沿用同一種教學方法。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權受到抑制,師生之間在課堂上很少進行信息交換。在這種課堂氛圍下,一些教師看來很簡單的問題,對學生來說卻難以理解,久而久之也會讓學生因為學習難度過大,而逐漸失去了語文學習興趣。
3、學生語文基礎薄弱,缺乏良好學習習慣
高職院校的多數學生,文化課基礎較差,并且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學習習慣。例如,在高職語文課上,很多學生完全憑個人興趣決定學習動力。尤其是在學習文言文、古詩詞時,一方面是由于這些內容本身晦澀難懂,另一方面是語文教師照本宣科的講解,導致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或者私底下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小動作。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個人的學習,也擾亂了語文課堂紀律。
二、信息技術與高職語文教學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1、信息技術節約了教師備課時間
在語文教學中,課前備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教師課件準備的充分程度,對教學質量發揮著決定性的影響。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合應用,為語文教師的備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例如,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的教學主題,從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的視頻、圖片等素材,制作成PPT課件,這樣就可以讓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也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從教學論壇上借鑒其他教師分享的教學經驗,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2、信息技術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強大應用優勢,還體現在對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創新上。以往語文教師多數情況下都是按照教材進行說教和講解,內容具有很強的局限性。由于講解內容不新穎,學生聽課的熱情也會逐漸消退。而借助于信息技術,語文教師則可以采取更加多樣的教學模式,例如小組討論學習模式,先播放一段導學視頻,然后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學習,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積極性。
三、高職語文教育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可行性策略
1、高職學校要重點做好信息基礎設施的完善工作
高職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對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都帶來了明顯的提升。高職學校的管理人員,也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方面彰顯的強大應用優勢,進而為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例如,要拿出專項資金,用于學校每年的網絡維護和升級更新工作,保證信息化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還要重視做好教師隊伍信息素養的培訓工作,切實提高高職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操作和應用能力,更好的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2、語文教師要找準信息元素切入點
教師應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找準信息元素切入點,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科學合理的教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的授課內容既要體現教學要求,還應體現信息化技術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信息化技術應用后,教師不再花費大量的時間查閱書籍資料,教師可直接下載網絡上的教育資源,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但網絡資源良莠不齊,教師應仔細把關教育資源的質量,以免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載體,不能過分依賴技術,應以教材內容為準,尋找合適的信息元素切入點,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供有效助力。
3、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合理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可以借助于更加直觀的圖片、視頻等,為學生創設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這樣也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師還要結合教學內容、課文主題,選擇合適的信息素材,例如在進行文言文、古詩詞講解時,教師可以用PPT課件展示課文的創作背景,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認識。總之,語文教師要根據不同教學目的,合理創設教學情境,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4、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高職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教材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審美水平、鑒賞能力等等。因此,語文教師要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除了要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外,也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課后的價值,例如在課后留下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查閱,這也是一種激發語文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
結語:
高職語文教學在學生的未來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應充分利用信息化優勢提高語文課堂的質量與效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教師應提高自身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找準信息元素的切入點,并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效果。現如今高職語文教學與信息化融合過程中還存在不足,教師應積極探索研究,促進高職語文教學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梁繼華,顧建中,喬迺妮.深度融合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高職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以《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課程改革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26):112-113.
[2]尹方超.高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與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