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各國的知名博物館中,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沿岸博物館中,陶瓷都被作為重要的收藏品陳列,中國的陶瓷,特別是唐三彩,更是中外藝術思想的結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相關各國共同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古絲綢之路的繁榮離不開中國的唐三彩,隨著歷史的推移,時間賦予唐三彩這一優秀文化遺產新的內涵的寬度,從唐三彩到宋三彩、遼三彩,發展為現今的中國三彩,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三彩藝術將迎來一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
對于三彩藝術,最輝煌也是最打動人心的是唐三彩。唐三彩這一二十世紀初的發掘與唐代厚葬之風有密切的聯系,唐代達觀貴族中三彩器物豐富、規格驚人且數量龐大,隨著古代厚葬的歷史風俗,彩繪俑逐漸結合了低溫彩釉技術,被廣泛應用,推動了三彩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發展。三彩在唐朝大放異彩,進入了黃金時期,出現了威猛強悍的三彩武士俑、經典璀璨的駱駝俑、安詳謙和的三彩文官俑、風情萬種的三彩女俑。其中,侍女俑、騎馬俑、駱駝俑和胡樂俑的形象為最為大眾所熟知。唐三彩的女俑造型風格很具有代表性,大致分為清秀俏麗和豐滿艷媚兩類,這是由唐代不同時期的審美傾向帶來的藝術風格的變化;此外,騎馬俑的形象也十分生動。唐代風俗以郊游為樂,春暖花開之時賞花踏草、乘車騎馬也是一番常見的美景,因此,有很多造型各異的武士騎俑、狩獵騎俑、馬球騎俑和樂女騎俑等杰作;再次,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涌現了燦若云錦的格式各樣的三彩馬。唐三彩馬在中國雕塑史上永遠是燦爛的一頁,極度的精工制作,適度的藝術夸張,加上三彩艷麗的流淌交融,使三彩馬幾乎成為唐三彩的象征;古代“絲綢之路”貫通中西,荒漠上奔走著體碩力大的駱駝,作為經濟和文化的載體,駱駝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神態各異的三彩駱駝為我們復數了當年的盛況。
隨著歷史的推移,到宋代,北方重新燒制出了帶有宋瓷風格的三彩,宋三彩以枕、瓶和盤等日用器皿居多。宋三彩在河南觀臺、登封曲河和寶豐青龍寺等都有生產,都有各自獨特且非常成功的作品。金代大定年間北方生產的三彩成為金三彩,造型規整且制作精致,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在此基礎上,出現了唐三彩的衍生品——琉璃和琺華。琉璃的釉和三彩基本一致,用鉛為助熔劑,不同的是琉璃要再配以石英料以增加釉層厚度,釉色有黃、紫、藍等多種。琺華是陶胎釉上彩瓷器,其釉面與琉璃相似,不同的將鉛這種釉料助熔劑變為了牙硝。
三彩藝術,作為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絲綢之路對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唐三彩藝術中包含許多外來文化因素。諸如鴟吻、棗形腹和石榴形腹細頸瓶、梨形腹細頸瓶和馬鬃、鳥形冠等的元素,了解這些文化符號讓我們對三彩中的紋樣和含義有更通透的認識,在諸多外來文化因素中,從鴟吻、到摩羯魚再到“魚龍幻化”的的歷史由來使人印象深刻。印度摩羯魚與鴟吻有類似的圖像學意義,并且圖像接近,這一外來文化因素在三彩的建筑方面有很大的影響,“魚龍幻化”的形象不僅有圖像學的意義,更是作為一種雜技一直存在于歷朝社會之中,其中尤為唐宋遼統治者喜愛,也說明“魚龍幻化”雜技有著深厚的思想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創作就更為鮮明了。唐三彩中有許多經典的獸首含臂守護神,這一生動的形象也有外來文化的影響——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也稱為大力神,在西方的形象中赫拉克勒斯與木棒、虎皮和獸頭共同組成,在此找到了三彩中大量獸首含臂的來源,乃至現今傳統的虎頭帽。三彩中的“來通杯”也是外來文化因素本土化的藝術代表,來通杯的形象生動,這種帶有獸首裝飾的杯子、人形裝飾的杯子也與希臘文化因素有關。在希臘,大量的圖片顯示有獸首的注酒器,形態各異,在此影響下,我國也出現了系列制作精良的三彩的來通杯。唐三彩的研究制作,離不開三彩馬的研究,而三彩馬中,馬鬃也有外來因素的影響,我國傳統的詩句中描繪的“五花馬”在國外古錢幣上的出現是很好的例證。此外,中國三彩中傳統獅子形象也有外來因素,由此相關的辟邪、麒麟等神獸也有外來因素帶來的本土化影響。諸如此類,還有鳥形冠、鳳首杯、馬球等等許多形象的分析將三彩的圖像背景做了延伸的闡述,這些關于三彩的歷史背景豐富了圖像學含義的同時,對當今中國三彩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創作的土壤。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色彩斑斕的陶器,隨著社會的變遷,這種富有民族特色的三彩工藝已成為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當代的三彩瓷器主要分為仿古三彩、三彩畫和三彩工藝品。仿古三彩因其所代表特有的文化內涵和技術魅力,因此多采用復制手法以求逼真,洛陽許多民間藝人的高仿品形神具似,另人稱道;三彩瓷板畫是對三彩工藝的現代化創新,它將三彩工藝與現代繪畫融合,許多藝術家進行了大量探索,涌現了諸多精品。當代三彩藝術,包括大型壁畫、裝飾品和日用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再局限于唐三彩這一原始的刻板印象,而是將傳統的文化與現代的審美結合起來,在經濟發展交通發達的當今,五彩斑斕的三彩藝術登上各大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上,成為讓人耳目一新的當代藝術形式。
唐三彩是鏈接傳統與現代文化的載體,也是古絲綢之路的物質載體,代表著人們智慧的結晶。而今的三彩雖然有大批技藝傳承人和相關從業人員的努力和發展,但與盛唐的三彩相比,仍需要更多的力量去推動,需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提升國人的文化自信。秉承這一時代背景,傳統三彩的新型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在目前的三彩品類中,關于三彩的新型文創產品相對單一。對于這種現狀,三彩的創新發展還需探索更多方向和思路,大致有一下幾點:首先,在一帶一路的政策背景下,針對實際情況,社會應鼓勵有創意的陶瓷產業或個人進行三彩文創產品的開發,將傳統的三彩融入現代社會的主流審美,創作與時代符合的具有藝術感的陶瓷作品。借鑒現代創意市集的平臺,發揮年輕創業者的作用,打造與時代接軌的創意市集。打造特色旅游小鎮,豐富旅游項目,匯集大量年輕的陶藝從業者,樹立文化口碑、促進唐三彩的創新發展,為我國的三彩發展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
其次,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結合地理優勢、文化優勢和人才優勢。在近年來一帶一路的的背景形式下,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吸引更多年輕人學習三彩技藝,研究出一批既有中國文化代表性、又有當代審美的工藝品。中原地區是三彩的發源地,具有發展三彩的獨特地理優勢,在原料開采方面有豐富的資源、有培養能夠制作燒制三彩人才的專業校府,能夠為唐三彩的傳承創新提供新生力量。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號召下,三彩藝術能夠帶動著其他產業共同為中國的陶瓷書寫新的篇章。
再次,中國三彩的發展也應注重技術的創新。技術的創新,體現在原料的應用研磨和燒制的工藝上。目前各種工業窯爐在生產過程中,大多伴隨有大量污染物的排放.鑒于這種狀況,推進將低污染的天然氣催化燃燒和窯爐相結合的工藝,能夠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燒制三彩,天然氣催化燃燒爐窯在能夠滿足燒制唐三彩的溫度要求同時,具有低污染物濃度的特性。在原料的研磨配置方面,唐三彩多年來在傳統上采用低溫鉛釉,這種原料能夠使三彩互相熔融出流光溢彩的顏色,而技術的創新,體現在采用新型溶劑釉料適當替換生鉛的應用上,溶劑釉料在很大程度避免了重金屬的污染,在顏料研磨上,使用油封靜音行星式球磨機,這幾種新型技術,能夠使三彩煥發生機的同時,使生產產業綠色環保,不僅在生產的過程中,包括在工藝品的使用方面,都更符合現代化的健康生活方式.
最后,中國三彩的藝術發展,要發揮文化的帶動作用。三彩文化在歷史上誕生時就有著高貴的混血系統,它擁有東方的深邃空靈,也擁有異域的跌巖質樸,這是因為三彩在絲綢之路上成為文化的符號不斷的傳播著,承載著經濟和政治的傳播。現今,三彩藝術品依舊擁有帶動文化傳播,作為洛陽特色文化的代表,不管是三彩釉料的制作、批發銷售,還是三彩泥料的挖掘開采都是發展地區特色經濟有效的途徑。此外,發展現代三彩文創產品,在豐富我國傳統化內涵的同時,增加了城市的影響力,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找到文化的自信。中國三彩的藝術發展,經過唐的絢麗、宋的莊嚴和金的精致,隨著藝術審美的變遷,將承載著歷史的韻律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展現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