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手工藝的發展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手工藝”的概念已經被拓展開來,與多個跨領域結合的事實,促使“手工藝”的概念在當代語態中,已遠遠超出傳統意義的工藝范疇。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技術的發展,傳統手工藝正從純粹的、技術性的、單一性的概念,逐漸發展成為交叉的、跨界的、實驗性的、創造性的工藝實踐,這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傳統手工藝,根據手工藝發展語境的變化,調整對“手工藝”的研究。本文從手工藝存在的問題和產生的新語境出發,分析手工藝的當代特征,從特征里面梳理出手工藝在當代的發展策略。
關鍵字:手工藝、當代轉型、手工藝的特征
一、手工藝的新語境和舊問題
在1980年,龐薰琴先生對工藝美術的定義還是“實用的民間工藝、裝飾的高價擺設品1。如何向現代性轉型仍是手工藝行業一直面臨的問題,許平1986年在文章中寫道:“工藝美術出現的所有困擾和憂慮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工藝美術正處于這樣一個轉折時期2”。而在當代,新的社會經驗、新的維度在原有的概念上不斷疊加,例如,在全球化語境中手工藝獨特的地域性樣式;精神文明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介入手工藝促使手工藝文化化;尖端科技的生產體系如何促使手工藝生產方式發生變化等等。這些都是手工藝在當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需要看到的是,現代手工藝在學界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梳理,手工藝知識難以更新。許平早年的疑惑問題也便是如此3,現如今的人們面對著全球化、多元化、現代化的語境,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去挖掘自身傳統,如何去改善中國藝術在國際舞臺的身份焦慮4。而手工藝是中國傳統藝術的天然牧場,是在地性藝術發生的舞臺,我們可以通過手工藝的流變方法去假設中國藝術的走向,正如李格爾從裝飾性風格上去界定古羅馬藝術那樣5。
二、傳統手工藝的當代特征
傳統手工藝是農業社會的物質基礎6,他的基本意義是生產,而這種手工生產已經被大機器替代,手工藝失去物質作用。迫使手工藝從物質生產轉變為精神生產,成為民族精神文化。我認為在當代語境中應該多從文化概念中去考量手工藝的特性。
1、手工藝是具備整合和平衡能力的文化媒介。一方面,手工藝來自民間的自覺,是“人”的自覺生產,以海德格爾的概念來說“人”是世界的“此在”,是世界的中心,物的存在是以人作為核心的。所以手工藝根本來源是人的自覺生產。
2、手工藝具有人文溫度,人文主義注重“人”的價值。柳宗悅也認為“民藝”是一種“民眾性的工藝”,中國手工藝產生源頭在費孝通認為是在廣闊的農村7,中國手工藝具有與身俱來的民間基礎,它歷經時間衍生出廣泛的文化意義。而如今,手工藝概念在失去了生產意義之后就陷入了危機,傳統手因為不被需要工藝已經在逐漸消失。
3、在我看來,傳統意義上的手工藝是單一性的指向,它著重追求手工技術的純粹性和精巧感,而當代手工藝的發展呈現出一種強大的包容性,如何綜合工藝、技術、藝術、設計、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是我們需要不斷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我認為,當代手工藝的主要矛盾是手工藝改變和手工藝生產方式的滯后,無法滿足當今節奏和多樣性需求。
三、傳統手工藝的當代策略
追求人文的要求就是要符合人的時代需求,傳統手工藝的發展首先需要逃出固有概念,從新的可能性上去激活當代的手工藝概念。不管是從材料、思維方式、還是從制作方式上,手工藝都不應再封閉,它應該與其他門類進行交叉,從而完成對傳統“手工藝”概念的超越,具體來說有這樣幾個方面。
1.從材料上來說,手工材料可以廣泛地結合科技、生物、工業、植物等其他材料。例如,先用植物染料對泥土染色,再用化學劑將泥土固化成型,然后用傳統漆工藝對其進行髹漆裝飾。再如,用水泥或石膏對任意物體進行翻模,制成模具,再用纖維材料翻制成型。又或者,金屬材料可以和纖維材料相結合、服裝材料可以運用到陶瓷工藝上來、混凝土可以和銀搭配使用等。
2.從制作方式上來說,跨專業的制成方式可以運用到手工藝的制作上來。例如,漆器的制作結合工業制模方式,用機器和3D打印制胎,代替傳統手工絞木制胎成型。又或者,陶藝的制作方式可以結合雕塑的翻模成型法等。
3.從思維方式上來說,當代手工藝思維應從多角度切入。例如,從設計的角度出發,設計思維介入手工藝結構有利于民族性設計概念的生長。從藝術的角度上來說,藝術性的工藝思維,正是我們所談到的在地當代藝術的發生,更是我們提到的現代概念的手工藝概念。從科技的角度出發,科技思維的導入,將會構建出新的手工藝樣態。
4.手工藝的發展需要建立和完善屬于自己的理論系統,將傳統手工藝純粹實踐性的操作,轉化為理論思維引導的工藝實踐,從而構建有系統的、有數據記錄的、有研究性的、嚴謹的手工藝方法論。于此,手工藝概念不是簡單的實踐問題,更是思維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手工藝對象的研究,完善手工藝研究體系;應從歷史出發,梳理各地的手工藝研究線索,注重手工藝思維在當代的延續性;同時,需注重美術史理論思維在手工藝研究中的運用,用藝術史研究的方式來進行工藝美術史的考量。
四、總結與展望
綜上,我認為傳統既是過去式,也是現在式、更是將來式,傳統是一個歷史性的、流變性的概念。現代性手工藝不能當歷史文化的啃老族,而應該開拓未來,現代手工藝是一座鏈接理想與現實,現在和將來,人與物,已知與未知,人與空間,物與體驗,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的橋梁,并隨著所處語境的變化,調整相互之間的關系。現代性的手工藝屬于未來,有力量的手工藝發展是屬于未來的,預測性和前瞻性才是手工藝該前進的方向。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將手工藝融入當下的語境和文化概念中,而不是僅僅讓手工藝作為一種被保護身份進入民俗博物館, 當代手工藝需要構建面向未來的新場域,構建一種新的對手工藝的認知方式。
注釋:
1 龐薰琹《.論工藝美術和工藝美術教育》[J].裝飾,1980(01):6-7.
2許平.歷史的轉折(續)——有感于工藝美術“系統”的現實種種[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86(03):27-30.
3同上
4時勝勛. 《藝術身份:中國當代藝術的身份焦慮及其精神境界[J]》. 民族藝術,2013(05):67-73.
5 李格爾《羅馬晚期的工藝美術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1
6徐藝乙《手工藝的現代化問題》南京大學,中華手工2017(06)
7《江村經濟》費孝通
作者簡介:
陳靜,四川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 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