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對于人類生存環境的關注,設計觀念由樣式主義、功能主義不斷向生態設計轉換;以遵循自然、以人為本的設計觀念,與現代高技術結合,被運用于室內環境的規劃設計、方案實施、施工工藝、材料選用、過程管理等不同環節中,并體現出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之美。
關鍵詞:生態理念室內環境設計
今天人類的足跡無處不在,人類活動場所對人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工業生產對資源的過度需求對自然界原有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破壞,對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形成了嚴重威脅。環境設計作為人類與環境之間的互通媒介,急需引入生態理念。因此,為室內環境改造提供新的生態設計范式,將對人類居住環境的改善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生態設計專業系統
室內環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專業。相比傳統的室內環境設計,現代設計更強調專業性、系統性,更注重設計對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室內環境生態設計就是將生態理念貫穿于整個設計中,應用生態學原理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格局,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達到合理利用資源,節能減排、高效利用等全方位的生態服務目標。室內設計實現過程中自始至終強調把不利因素最小化。在室內環境的規劃設計、方案實施、施工工藝、材料選用、過程管理等一切活動中都要體現生態、綠色的理念。當然,生態理念的環境設計不僅使設計師個體的責任,它需要全行業的支持,需要相關主管部門對生態設計具有充分的認識,需要生態設計理念在全社會達成共識。只有讓可持續發展思想深入人心,才能實現真正實現社會生態文明。
二、遵循自然,以人為本
生態設計要求人類的一切創造活動都要服從人與自然系統和諧原則,用生態整體價值觀、經濟觀引導人類合理地開發自然、利用自然,最終達到和諧發展。生態設計理念是將室內環境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協調人與環境關系。人類不是獨立于環境而存在的,而是環境的一部分,環境也要滿足人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在尊重自然前提下去改造自己的室內環境,協調好人與物、人與環境的關系。同時,我們也要善于利用自然賦予人類的恩賜,即陽光、雨露、風能、地熱等。自然作為人類生命價值的唯一源泉賦予了人類生命所需的一切,無論社會發展如何,人都無法脫離自然人的屬性。人融于自然之中與自然共生,只有順應自然法則的設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設計。不管是忽略了人的因素還是自然因素,都是非人性化的設計。生態設計就是要實現人與自然及生態經濟的整體和諧。人類一切創造活動應當遵循人與自然關系法則,從整體利益出發,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共存和諧可持續發展。英國巴克雷卡德總部辦公大樓為人類居住環境的生態設計提供了一個優秀案例,它利用自然通風和采光條件,結合多種這樣方式,與建筑周圍的自然湖水和樹木融為一體,多種因素共同達到了降低室內溫度的效果,充分符合環境評價方法的優秀標準,實現了當代低能耗生態特性。英國南部瓦特福德市郊的建筑研究所則是一座未來式的辦公樓。它采用被動建筑設計,結合先進的節能技術,是一較為成功的綠色生態建筑。該建筑辦公室的層高3.7m,95%以上的室內能夠有足夠的自然光照明。應用百葉窗,可以阻擋直射太陽光,讓陽光漫射入室內,自動控制的百葉窗由半透明的陶瓷材料制成。夏季的遮陽和冬季的保暖均依靠建筑四周圍繞的落葉樹來實現,南面還建設了五個高約4.5米的風塔,它們在炎熱或無風的天氣為建筑內部通風,與利于采光的玻璃相得益彰。
三、設計美學,提倡生態
環境設計美學因素呈多元化和多樣性。環境設計一詞本身就包含美的形式、美的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講環境設計與生態設計美的內容是一致的。生態設計認為美不是單一的美,而是更高層面意義上的美,從生態美學觀來看,環境設計系統化、人居與自然和諧、材料運用合理性、資源利用的合理性都被視為設計美的因素。也就是說,生態美學體現的是環境關系整體上的平衡之美、協調之美、和諧之美。室內環境生態美學價值包括物質和精神(或技術和藝術)兩個層面,物質層面的環境美學價值是其是否適合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生理需求,是否滿足使用者的各種活動和身體結構、尺度和行為,是否達到使用者對環境功能、安全、經濟性等所提出的要求;精神層面的美學價值包括環境是否適合特定人群的審美訴求。生態學理論強調生物鏈的必然性,生物鏈展示了自然的各個系統自身的協調平衡關系,它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堅持生態整體觀、天人合一觀、生態平等觀,實現生態動態平衡被視為最高審美原則。
四、生態設計,技術實現
節約能源是環境生態設計中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生態設計與現代高技術的結合,以智能技術、網絡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復合新材料技術等為代表的現代高科技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對自然三大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的技術處理,如能組合成系統構造形式與室內設計結合,可以達到室內采光、通風、溫度和濕度等多重效能,從而大大節省能源,并將對改善室內環境品質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可能使室內環境設計出現一次新飛躍。在現代的室內環境設計中,生態設計真正要實現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依賴進步的科技手段。技術為室內生態化設計提供可靠的保證。生態設計的探索實踐,需要時間空間,但是生態設計的技術實現所涵蓋的諸多因素卻是每個設計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結語:
室內環境與良好自然生態和諧共存,是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現代設計植入生態理念就是要協調好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系。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現代環境設計的根本原則,只有社會與生態平衡發展,環境設計的作用和意義才能真正實現。節能環保、自然利用、以人為本、遵循自然法則是人類改造室內環境的主要內容。作為一名環境設計參與者,在設計實踐中有責任將生態理念貫穿其中,不斷探索生態室內環境設計的新模式、新方法和創造新的生活形態,實現人、自然、社會各方面和諧的綠色環境。
參考文獻:
[1]王嬌.淺談生態美學[J].文化藝術,2015(01):63.
[2]劉紀綱.略談生態美學與環境美學[J].湖北社會科學,2015(05):89-90.
[3]聶振斌.關于生態美學的思考[D].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92-93.
作者簡介:
邱欣月(1996,0915—),女,漢族,籍貫:遼寧鞍山人,遼寧傳媒學院,15級在讀本科,二本學位,專業:環境藝術設計系。